平陆运河风物志⑮丨青年水闸逐浪高

发布时间:2025-02-10 13:43

河流漂流,感受水与陆地的交汇 #生活乐趣# #自然探索#

新闻眼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有人说,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说,它是一条民俗之河、风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素朴的乡土人情,赋予平陆运河别样的人文气质。 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平陆运河风物志”系列报道,让您在品读中,邂逅一方古迹、寻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种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陆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强劲的时代脉动。

钦州青年水闸管理处,院墙之畔,老树之下,85岁的彭世厚静静伫立。他的目光,穿透时光尘埃,落在墙外平陆运河那繁忙的施工“盆地”,往昔与工友并肩作战的青春岁月,仿若就在眼前。

视频摄制:庾琳 漆洲宏

暖阳斜洒,将他的身影与错落枝桠,勾勒成一幅修长剪影,于岁月长河中缓缓铺展。

“我们曾约定,等青年枢纽建成,再一起漫步运河边,回忆往昔。”彭老轻声说,话语间却又透着一丝惆怅,“如今还在世的工友,只剩一位,他比我大10岁,行动已不太方便。”

眼前这施工“盆地”,地处钦江下游、钦州城区北面。这里,曾耸立着一座青年水闸。150多米长的拦河坝,14孔开敞式平底闸一字排开,多年来,默默守护这片土地,抵御海水与洪水的侵袭。

青年水闸,不只是钦州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的控制性工程,更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它的名字,源于一群热血青年。

彭世厚曾任青年水闸管理处副主任,他和工友们,见证了青年水闸的修建,还参与了2015年的水闸重建。

时光回溯到1959年。那时,海水涨潮上溯,淡水受污;雨季洪水凶猛,干旱时小旱三天便成大灾。百姓饮用水与灌溉水频频告急,生活困苦不堪。

当时的县委与团县委回应民愿,动员全县青年、干部、驻军官兵、学生等,组建青年突击队。每日7000多人投入建设,夜以继日,热火朝天。

彼时,彭老还是钦州水利学校的学生,学校安排他和同学们到现场学习水闸建造技术。

“工地之上,青年男女并肩奋战,手抬肩扛、大锤打石,有人甚至赤脚上阵。手上、脚上满是血泡与老茧,却无一人退缩。”彭老回忆着,响亮的口号似乎仍在耳边回响:“黑夜当白天、冷天当暖天,苦战七昼夜,日打一公尺,打平龙湾山,采石四万方。”

“青年水闸工程,不仅有拦河船闸,还包括东西干渠。当时,水利大军漫山遍野,建设工地绵延数千米,战鼓喧天,红旗招展。夜晚,灯光蜿蜒似火龙,照亮夜空。”钦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谢勇云告诉记者。从当年新闻报道中,他了解到诸多故事:一位女队长生病,领导和工友劝她休息,她却说,小病一躺或许成大病,不如干活出身汗好得快;还有位场长夜间太困跌倒,爬起来继续干,民工们见状,干得更起劲。

建设中,青年男女互帮互助,有的结下纯真友谊,有的喜结连理。为纪念这些奉献中孕育的爱情,人们在水闸两旁修建了鸳鸯亭。

在全县青年的奋战下,水闸不到一年便建成。为铭记他们的贡献,水闸被命名为“钦州青年水闸”。此后,它肩负起钦南区康熙岭、尖山、沙埠、大番坡等镇(街道)的农田灌溉重任,灌溉面积8000多公顷,也保障了城市供水、防洪、发电需求,每年供电约700万千瓦时。

“有了水闸,家家户户从吃杂粮到有余粮,上世纪80年代,钦州粮仓满满当当。”彭老感慨道。

60余载光阴流转,如今青年水闸拆除,迎来新生。其上游1.5公里处,连接江海的最大枢纽——青年枢纽,正紧锣密鼓建设。这也是平陆运河从海到江的首个枢纽。

站在观测台俯瞰,上万平方米区域化作“作战区”,20多个工点、300多台套机械设备、2000多名作业人员有序施工,一座大山被挖成深深的“盆地”。

“刚到任时,我对项目以‘青年’命名有些疑惑,查阅大量资料后,被老一辈青年的故事深深打动,便有了赓续红色血脉的想法,激励新一代青年担起建设世纪工程的神圣使命。”中交四航局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项目书记喻友文说。

喻友文是90后,他的团队共有90多人,35岁以下青年有69名,占比高达75%。为跑好这场跨时空的青春接力赛,团队举办“青年思享会”,特邀彭世厚老人分享当年青年攻坚克难的故事。

“青年建功平陆,青春筑梦运河”,项目部以行动践行口号,成立青年枢纽攻坚青年突击队,50余名技术骨干分组认领施工区域,率领1100余名建设者投身施工热潮。

项目一线,青年使命与担当彰显无遗。

00后的李希成,脱下“军装绿”,换上“中交蓝”,从只能干些倒茶送水递话筒的杂活,成长为一名能独立完成数百场调研讲解任务的青年才俊。

95后的王岩,作为项目安全环保工作的负责人,白天穿梭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走进宿舍工棚开展安全培训,毫不懈怠。

“虽然压力很大,但能参与世纪工程的建设,就像获得一枚人生勋章。今后不管做什么工程,我都有信心应对。”王岩自豪地说。

新一代青年在建设平陆运河青年枢纽的浪潮中,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诠释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了“青年水闸逐浪高”的生动场景。两代青年,一脉相承。这一代青年“舍我其谁”的担当,正是青年水闸精神的延续。他们将个人梦想融入新时代发展洪流,将“小我”追求与“大我”责任紧密相连,为平陆运河通江达海贡献青春力量。

他们的青春之歌,在这片热土永远回荡,激励着后来者奋勇前行。

总策划:刘昆

总统筹:文彩云

统筹:陈丹平 刘斌 骆怡

记者:庾 琳 梁 菡

实习生:王淑瑶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网址:平陆运河风物志⑮丨青年水闸逐浪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5259

相关内容

大运河重焕生机,千年文脉浸润百姓生活
陆地冲浪,又一个蹿红的小众运动
平陆博爱志愿者发起“...
陈小刚:让智慧物流改变人类生活丨2019杰出青年川商创新奖
pgz铸铁闸门尺寸=河南
以志愿 致青春丨和静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助力五一骑行活动
智能弃流井液压闸门雨污分流设备 高效节能
一年多了,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13+1” =?
平陆运河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与环保策略
“板”上会友,享受阳光与风——台湾滑板青年在大陆的创业故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