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养生秘诀
养兰花的秘诀:控制温度和湿度,冬季需保暖,夏季通风透气。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小窍门# #家庭园艺技巧# #植物养护秘诀#
立冬,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冬天开始。
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对应了乾坤两卦的“消”“息”变化而来的十二消息卦。阴历十月,对应的是坤卦,六阴消阳,六爻全阴。“履霜,坚冰至”,《周易·坤》初六爻爻辞预示着冬天来临。
冬主藏,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在十月坤卦全阴的卦象下,必须保养体内阴气。《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重在“收藏”与“保暖”,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这是冬季的养生之道。
1、早睡晚起
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凉,气越来越往身体里边藏。很多人都会嗜睡,这是正常的。正于俗语所说:春困秋眠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冬季养生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人起居宜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充足一点,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2、避寒保暖
冬天的风通常为北风,同时,“寒”也是冬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多加注意。建议冬天多晒背暖背,晚上睡觉前热水泡泡脚驱寒。
气温持续下降,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感染风寒,特别是脖子、肚脐、脚等地方,一旦受寒,可引发颈椎病、腹泻等疾病,所以建议冬天少穿低领的衣服或者戴围巾;不露肚脐,少穿裙子。特别是女孩子要避免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3、食物进补
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
滋益阴精是冬季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莲藕、山药、羊肉炖萝卜、炒双菇(香菇和平菇)等,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肾虚阳痿、脾胃虚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少吃为妙。
此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4、精神愉悦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会使人产生悲观之情,容易让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因此精神上要避免伤感,保持良好心态,保护要阳气,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养好阴精,保护好自己。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季宜使情绪内藏,安静自若,如有开心的事情最好窃喜,偷着乐,不要使情绪大起大落,少受外界干扰,更重要的是实现内部的精神调养,保持身体阴阳平衡、精神愉悦。
5、加强运动
肾气冬藏,多数人不爱运动,对身体健康不利。冬天加强运动使肌肉纤维增多变粗,肌力增强,从而提高耐力和灵敏性,还可改善血液循环和肌体新陈代谢,起到预防和缓解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动作迟缓等病症的作用。
老人、小孩、体力较差的,可以适当做做慢跑、太极、快走等平缓的运动,达到身上暖融融的,微微出汗、排汗的效果即可,不要做剧烈运动。
6、民间养生
冬季的民间养生方法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温水泡脚、按摩穴位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穴位保健,可以按摩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保健按摩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网址:立冬节气的养生秘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9208
相关内容
立冬时节养好这个器官很关键 五个秘诀帮你健康入冬立冬养生:冬藏要守住四大秘诀 照养生食谱吃起来
迷罗:《24节气养生法》之立冬节气 立冬燥气最盛,进补切切谨慎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雪节(饮食秘诀)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雪节 饮食秘诀
立冬节气如何养生
寒冷节气养生的六个秘诀 每天一个养生小常识
2022处暑节气的习俗及养生秘诀.docx
迷罗:《24节气养生法》之立冬节气 立冬燥气最盛,进补切切谨慎【相关资料:每日一方、罗大伦博客、五行与食物养生学、迷罗:《24节气养生法》...】
立冬节气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