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4-11-17 11:04

亲子教育中的压力管理,借鉴心理学的应对策略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教育# #亲子教育生活心理学#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统筹规划班级内的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进行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而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不同的层面,为了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遍性心理教育和个别性心理教育班主任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本文立足于初中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引言: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教师的日常教学计划中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班级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主要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

1.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心理问题的频发

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的生理会发生很多显著的变化。在初中阶段,很多事情充满变数,学生心智逐渐成熟,但又不够成熟,独立的人格也尚未完全形成。此时的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学生也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给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2.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的课业压力比小学阶段要多出不少,如果在学习上感觉比较吃力,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扰。这些学习压力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增加,导致其学习压力过大。有的学生会把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压力长期堆积,得不到疏导,有的学生则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比如对自己不够有信心或者会逃避责任、逃避学习。如果任由这种心理状态恶化,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负面的影响。

3.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部分家庭可能会带给学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家庭父母非常严厉,还有的学生生活在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有的学生则被家里的成年人过于溺爱,情况不一。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或者诱感太多的社会环境,都会使学生面临一定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表现得不够自律,在学习方面比较懒惰,而且养成了过于骄纵和自傲的习惯。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学生难以踏踏实实地学习,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导致难以受人管教,甚至会与家人及教师发生冲突。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是合格中学生的标志

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班主任应追求的教育目标。对初中生而言,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呈良好的状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一种竞争实力,是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健康的心理可以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遇事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在学习与生活中既能独立自主,又懂得团结合作,既能自控自律,又能自尊自强。总之,健康的心理是合格中学生的标志,也是学生获得长远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初中生的心理特性需要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既有可变性,又有矛盾性,这种特殊的心理特性需要班主任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一是可变性。初中生的心理会随着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自身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不统一的,因人而异,变化的时间或早或晚,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针对这样的心理可变性,班主任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量把一些负面心理变化扼杀在摇篮中,引导学生向善向美。二是矛盾性。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身体发生了变化,学生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想受父母、教师的约束,但在行为上又离不开父母、教师的帮助与指引;他们既想知道自己的生理发育是否正常,又不敢向他人询问;他们既想在同学和朋友面前表现自己,又怕出丑遭人笑话……这样矛盾的心理常常使得学生纠结、苦恼,难以专心学习,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指引,这些矛盾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总之,面对初中生的这种可变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的影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学习与生活。

3.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内在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奋发图强的动力,但目前不少初中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控能力弱,或自负或自卑,抗挫折能力较差。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初中班主任不能仅注重班级的日常管理,还要在处理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只有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才能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才能理解师长的苦口婆心,也才能更好地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合作探究,刻苦钻研,进而体验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成就感。初中班主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是初中班主任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积极、乐观、向上地学习、生活?笔者认为,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做到“三个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全科教师沟通,与家长沟通。

1.与学生沟通,方式灵活多样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法,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

一是开展主题活动,整体普及,统一认识。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或典型案例分析,也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辨析典型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以此学会换位思考;开展游戏活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班主任要通过这些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整体心理辅导,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

二是互诉衷肠,发挥同龄人的共振效应。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还是难以对他人打开心扉。例如,对于青春期的一些心理困惑,学生往往不愿直接在教师面前述说,更不愿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分组开展“互诉衷肠”活动。在小组内,学生都是同龄人,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共振效应,很多学生会主动说出自己的烦心事,在此过程中,同伴之间的安慰与劝说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这样的一种活动中,学生还会明白,原来人人都有烦心事,进而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困惑。

三是特殊问题私下谈,保护学生的尊严。学生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有的是共性问题,可以整体强调,统一改进;有的是个性问题,涉及学生的隐私,需要班主任私下和学生一对一交流。这种私下交流的方式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关心。例如,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好学上进的李同学最近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也降低了,对此,笔者经私下了解,发现其父母离婚的事件对李同学的打击很大,导致他的心理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了学习。对于这种特殊情况,班主任不能对其进行公开引导,而是要私下交流沟通,委婉引导,帮助其打开心结,实现健康成长。

2. 与全科教师沟通,齐心协力共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学习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易焦虑且很敏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凭班主任是很难完成的,还需要科任教师齐心协力。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要多与科任教师沟通,及时反馈需要其他科任教师注意的学生的情况,以便科任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交流方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情况,据此明确下一步心理辅导的方向。例如,笔者发现班上的王同学学习基础较弱,自卑、厌学,为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笔者提前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鼓励、表扬王同学,渐渐地,王同学的成绩有了起色,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教育是环环相扣的,一旦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要与学科教师紧密合作。

3. 与家长沟通,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中的学习与生活表现,有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一个温馨和谐、开明乐观的家庭出来的学生,其心理素质一般都较好;而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则会让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就必须和家长沟通,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而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更不应该因为自己工作和感情不如意,而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只有家长积极配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一起抓,学生的心理问题才会得到妥善解决。

4.借助“外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若不细心、不专业,就很难发现,对此,班主任可以适当借助“外援”,邀请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或者校外知名的心理专家,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外援”教师利用有效的测试方法能发现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这也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例如,有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曾在笔者所在班级开展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以十人为一组大声介绍自己:我叫某某某,我是谁和谁的儿子(女儿)。游戏开始后,笔者发现能大声而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学生并不多,部分学生言语间透露出一丝自卑、胆怯,甚至不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能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中看出很多心理问题,如能大声、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学生,往往生活在一个完整而有安全感的家庭里,生活中有爱有阳光,他们的性格是乐观自信的,善于和别人交流;声音如飞蚊,介绍不流畅,不敢说,甚至不愿说的学生,其家庭多存在问题,亲子关系比较紧张。这种用于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的小游戏有很多,班主任可以向专业的心理教师学习运用方法,以辅助自己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在确定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班主任在后续的引导工作中就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结论:综上所述,在班主任的8常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对于班主任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学习压力,这些都需要班主任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属于学生的美好天地。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也会变得更有序。因此,班主任在加强心理键康教育弓|领的过程中,应有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效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帮助当代初中生拥有健康快乐的人格,并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冯保荣.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0):87-88.

[2]. 浅析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C]//.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1:2117-2118.DOI:10.26914/c.cnkihy.2021.009444.

[3].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C]//.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21:90-94.DOI:10.26914/c.cnkihy.2021.008149.

[4]金源荣. 朝鲜族学校初中新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D].延边大学,2021.DOI:10.27439/d.cnki.gybdu.2021.000535.

网址: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2052

相关内容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小妙招PPT
班主任心理调适几个小策略
学生挫折教育与心理调适主题班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问题浅谈——以晴雨表的使用为例
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学院心理班会火热进行中
班级心理健康状况总结(通用20篇)
浅析当下中学生学习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全文)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记录(通用18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