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开始重拾生活的旅程
一、引言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往往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冲击。然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功能,开启重拾生活的旅程。了解脊髓损伤康复护理的要点和方法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
二、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损伤后 1 - 2 周)
(一)急救与搬运
脊髓损伤现场急救和搬运不当可能加重损伤。在急救时,要保持患者脊柱的稳定,避免扭曲和弯曲。如果怀疑有颈椎损伤,需用颈托固定;对于胸腰椎损伤,要用硬担架或平板搬运。搬运过程中至少要有三个人,保持患者身体呈一条直线。
(二)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要做好呼吸支持准备。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以及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并详细记录,为后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
(三)体位护理
正确的体位能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患者应卧于硬板床上,在身体易受压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垫气垫或软枕。对于瘫痪肢体,要保持关节功能位,如膝关节微屈、踝关节背伸等。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 2 小时一次,可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三、脊髓损伤中期康复护理(损伤后 2 - 6 周)
(一)康复训练启动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开展康复训练。先从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活动全身关节,每个关节活动 5 - 10 次,每天 2 - 3 次,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患者恢复情况,可增加主动助力运动,如在康复治疗师或家属辅助下,患者尝试活动肢体。
(二)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常导致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对于膀胱功能训练,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根据患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确定导尿时间和频率,同时配合饮水计划,逐渐建立反射性膀胱。肠道功能训练包括定时排便,可通过按摩腹部、刺激肛门等方法促进排便反射,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三)呼吸功能训练
对于存在呼吸功能问题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等练习,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可通过体位引流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提高呼吸功能。
四、脊髓损伤后期康复护理(损伤 6 周以后)
(一)功能恢复训练
加大康复训练强度,着重于肢体功能恢复。如进行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帮助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站位的转换。对于下肢功能有一定恢复的患者,可进行步行训练,利用辅助器具,如平行杠、助行器等,逐步提高步行能力。同时,加强上肢力量和精细动作训练,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心理康复
脊髓损伤患者在长期康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可组织病友交流会,让患者相互鼓励。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采用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缓解患者心理障碍。
(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穿衣时可先从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开始,利用辅助工具或特殊设计的服装。洗漱可将洗漱用品放置在患者方便拿取的位置,鼓励患者自己完成。进食训练可根据患者手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餐具。
五、康复护理的要点与技巧
(一)个性化方案
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不同患者的康复目标和方法应有所区别。
(二)循序渐进原则
康复护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者疲劳或损伤加重。
(三)团队协作
脊髓损伤康复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各专业人员共同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
六、总结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它为患者带来了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从早期的急救处理、病情监测和体位护理,到中期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再到后期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个性化的方案、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团队协作,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向着重拾生活的目标迈进。(确山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杨杨)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网址:杨杨:脊髓损伤康复护理:开始重拾生活的旅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274
相关内容
科普:脊髓损伤患者居家自我监督管理小贴士杨颖代言的护肤品? 杨颖用什么护肤品?
科学健身,让女性远离运动损伤
压力性损伤护理预防小贴士
克山县杨帅教育学团,简介,地址,电话
健身房运动如何避免损伤(服务窗)
夏季养生知识大全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护理措施
运动不受伤:全民健身科学运动与损伤防治指南
立春:健康养生自此始(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