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是提升美学素养的最佳土壤

发布时间:2024-11-17 20:09

养花换盆:选择透气性好的土壤,春季是最佳换盆时机。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日常家务技巧# #绿化植物照料#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50.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和周围人的美学修养一般,54.3%的受访者指出美的教育被长期忽视,76.0%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应该通过关注各类艺术品来提升美学素养。(6月7日《中国青年报》)

美是基于和谐带给人的直观感受,美学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美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美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的贵族教育中,就以六艺分门别类,“乐”居“礼”后,占第二位。春秋之后,作为整体的“乐”开始分化。孔子曾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时乐与诗、礼鼎足三分。《墨子公孟》中也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这些都可以归于美育的范畴。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更是不能忽略的课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

虽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在具体执行上忽视了美育课程,可实际上,仅凭美育课程教授学生理论和技能,并不足以提升美学素养。近年来,许多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然而,现实情况是家长花高价,孩子却不投入。书画、音乐等等是一种本领,然而,美的本质是非物质的,虽然它常依赖于物质并以物质形态出现。仅仅以学本领的方式,不足以达到美的境界,若孩子心生厌倦,还可能背道而驰。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对美育教学而言,除了理论和技能学习,也要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美育教学还关系着人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观念的培养,更关系到生活情趣升华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美育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让美育教学“生活化”,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能受到美学熏陶。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有了对美的认识、表现、创造。对个人而言,人人都有感知美的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艺术源于生活,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美的心灵和挖掘美、欣赏美的眼睛,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物要学会观察,从生活的细节中提升美学素养。

最后,“美学生活化”还需打破精英阶层对审美意识的垄断,促使主流审美、精英审美都在各自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艺术作品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必须引发社会的共鸣。因此,当代的艺术家不应过于远离民众,而应将艺术融入生活。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让艺术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和受众,从而帮助民众提升美学素养。

文/黎禹君

责任编辑:

网址:生活化是提升美学素养的最佳土壤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8227

相关内容

如何科学配土种植香雪兰(香雪兰土壤管理的技巧与方法)
那些你不知道的土壤秘密
让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才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土壤
蔬菜种植的最佳实践与禁忌:提升园艺成功率的技巧
豆都——以东方“素”养,专注国民好营养
植物养护的技巧有哪些?这些技巧如何提升植物健康?
北京将常态化开展四个“数字”主题活动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提升数字素养 点亮智慧生活
武汉绿化养护浇水除草树木输液,武汉大树修剪造型土壤改造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什么是“数字素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