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搬家,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小城,我找到一种绝对的安心
在城市中的步行街找到一家复古店铺,淘到心仪的小物件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生活小确幸#
原创 三水 三明治 收录于话题#三明治 · 每日书87个
在大城市独自打拼,还是辞职回家乡?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年轻人。经历漫长纠结后,三水决定离开成都,回到北方小城,找回屋里那一片温暖惬意的阳光和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月每日书里,她记录下了自己跨省搬家的过程。
文|三水
编辑|二维酱
去年二月,一场疫情让我得以在家多待了几天,也是偶然间,北方灿烂的阳光治愈了我。于是四月,,和不知不觉内心的一些变化。
终于,纠结了半年,出现一个可以离开甚至转行的机会时,我就辞职啦。不过辞职之后,这个机会也没抓住,事业编的面试失败让我成为了待业青年。但这亦是给我放了个假,喘息了半年,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虽然有时会焦虑接下来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但比起之前独自一人在成都工作时的孤独与不开心,好像没有工作和收入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了。
去年十一月,在即将入冬的时候,在阴冷袭来之前,我彻底离开成都,回到温暖的北方,阳光灿烂的北方。
搬家前的准备
我在2019年同城搬家后,心力交瘁地发誓,再也不会搬家了,除非下次是跨省回家,没想到,一年后,跨省搬家就来了。
可能心里觉得终有一天会离开成都,在买一些大件的时候,总会留下包装纸箱,比如炊具,比如小太阳,凡是大点的纸盒我都会留下以备搬家之需。当然,当我明白自己即将迎来搬家时,看向这些纸箱,我感受到了我一年前的睿智。
在距离搬家还有一段时间之前,我就开始焦虑要如何搬。因为我想把我买的东西全带走,大到穿衣镜和折叠床,小到调料罐。因为银川的家里装修好还没有买家具,很多都用得到。但这一堆东西里,易碎的玻璃,禁邮的菜刀,要保价的电脑和琵琶,都让我担心不已。甚至因为东西过于多,我对于自己一个人收拾搬家这件事,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有些莫名的委屈。
但无论如何,随着花艺学习结束,距离房租到期的日子还有两周,我开始为搬家做准备。先是买了大纸箱和打包袋以及防震气泡膜,再是寻找价格合适的快递,选来选去,顺丰价钱似乎也不高,在和德邦价格差不多的对比下,我选择了更为细致的顺丰。
还有打包,在网上看了很多视频,比如要把易碎的包好,要把东西放在小箱子里再放进大箱子里这样整齐也省空间,同时重的在下面这样快递员搬运的时候就不会扔颠倒。还有要把东西分门别类好,这样装进去再拿出来会省很多力气,也不用满世界去找东西。
接着,我要在这两周内上剩余几节私教课,并且在燃烧脂肪的同时,再抓紧时间去吃这个美食之都我想吃的东西,达到收支平衡。
离开前一周,停了家里的网,因为没有满两年还扣了100元违约金,想起办理网络时自信不会违约的样子,此刻还是有些感慨。
“一个人的战斗”
原定周三开始收拾东西,周六早上寄出,下午退租,晚上飞机离开。思前想后觉得周六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可控情况也太多。最后决定周五把所有包裹寄出去,在关系好的前同事家借住一晚。
虽然计划两三天内把所有东西都打包好,但其实之前也在缓慢地收拾,比如给书本们装箱,给花瓶们穿个防震衣,比起满屋子还在生活状态下的东西,这一两个小纸箱的工作量几乎为零。我是个不喜欢收纳的人,但对于这场一个人的战斗我不得不打起精神好好收拾。毕竟能带走的就是为以后的生活省钱,绝不留给房东过多的物资奉献给下一任房客。
易碎的玻璃里里外外都用防震泡沫包好
我买了五个大概60*60*60大纸箱,周一周二慢悠悠地收拾下来只装了一个箱子多,而放眼望去满屋子的东西还在原地安放着。我终于在周三早上领悟到,如果再不赶紧打包收拾,我很有可能收不完这满屋的东西了。
前期慢悠悠收拾的时候,挑选了过去一年喜欢的日历纸
搬家这个事情真的是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才吓一跳。毕竟跨省要比同城搬家费劲很多,上一次很多细碎的东西直接让搬家师傅自带的收纳筐装起来,用车运个十来分钟就到。而这一次东西多且易碎多,距离由三公里变成了上千公里,我不得不认真地考虑清楚每一个东西要怎么包装,怎么放进纸箱里才能更节省空间,重量适宜。
记得有一个纸箱里下面放了一箱书,上面放了三个锅具,在林林总总放些小东西,装好箱子后自己试着往上搬一下。但是,就那一下,我没搬起来,低估了重量的我瞬间觉得腰被闪了一下,这个重量已经超越了我随意搬东西的重量!而在那一周我健身的最大重量是硬拉30KG!
算了,箱子太重会破吧,会被快递员吐槽吧,思考了几下,又费劲地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搭配一些轻的、占空间的东西进去。
除了装纸箱,我还有宜家的架子、镜子需要拆掉再包装。其中配件的长度我没法装进纸箱,只能塞到更长一点的编织袋里,以及镜子的包装纸箱里。对于镜子这个大型易碎品,我无法确定它是否能安然无恙地回家,但银川的新家的确需要这些。
就这样费劲地打包,给所有易碎品都裹上防震泡沫,又给这些小东西找好大纸箱或编织袋的归宿,我收拾到周四的半夜。记得那天晚上九点,觉得十二点之前可以收工,可最后还是因为给没有外包装的折叠床加防震气泡膜而搞到半夜三点。
收拾到一半,家里已经是乱糟糟
收拾搬家收拾到马不停蹄又疲惫不已,我觉得我仿佛是在工作,周五的早上是截止时间,在这之前必须要完成。我很后悔没有周一周二就开始像工作一样兢兢业业地打包,却又清醒是周三早上就开始有了紧迫感,若是再晚一点,我怕是要因为搬家打包而彻夜不眠。
除了睡觉床上的东西还没有收进编织袋,剩下都已经装好,而这些是三四个大编织袋还有四个大纸箱以及台式电脑,折叠餐桌、琵琶、折叠床、小太阳等巨多的东西。
我怎么有这么多东西!
快递费好贵!
我疲惫地睡去,又在周五早上担惊受怕地醒来,生怕自己最后这点东西收拾不完,快递员却已经上门了。早上九点醒来,把最后的一些东西收进编织袋,还在不停地调整着纸箱和编织袋里的东西,试图让它们体积对得上重量。快递的计费原则是按体积算重量,对应体积重量超了才按照重量收费,也就是体积大重量轻的东西也会按照体积对应的重量来收费。
那天快递员迟迟没来,我也在等待里忙忙碌碌,各种检查,希望该拿的都已经打包好了。
下午两点,快递员拉着平板车姗姗来迟,打包了那么久,快递师傅拉走的速度倒是很快,对于镜子和琵琶还有电脑这三个危险品,快递员说琵琶和电脑再包一下,但是镜子不保证是不碎,我爽快的答应。我们说好等回去他称好重量再微信我具体价格。
到此为止,我95%的东西就已经打包完毕,准备离开成都了。而面前的这个出租小屋也只剩下最后一道打扫交房工序就要和它说拜拜了。
收拾过程中有很多没用到的快递盒还有一个大纸箱,把他们各种收拾后正好小区门口有收废品的,便一口气抱着他们卖掉了。卖的钱很少,一个崭新没用到的大纸箱连同一箱子的小纸箱才换到了一个买纸箱的钱。虽然觉得很荒诞,但能回本一些也是高兴的。
周六就是交房和离开。朋友陪我交完房后,我们在成都逛了最后一次街,而这时快递的价格也发了过来,居然是一千出头!我很震惊,因为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算,三位数变四位数还是有些让我吃惊,我看了快递员发来的图片,所有编织袋都整整齐齐地装进了纸箱里,相当于又包装了一次且要算做四四方方的体积。唉,怪不得比预算的八九百又多了几百块,我很无奈,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家都给打包好了。
大大小小十六件包裹
平复了下心情,快速付了款。只要完成最后一步,我的这些家当就彻底离开成都,启程回家了。
晚上的飞机,带着我不能邮寄的菜刀还有几个懒得打包的碟子和碗,彻底离开了这个待了两年多,熬过夜通过宵,哭过、笑过、自豪过也沮丧过的成都。
每个人都要找到
让自己舒适的方式啊
搬家之后就是彻底回到家了,为了减少待业青年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我选择独居在银川,而爸妈平时在隔壁开车一小时的市里工作,有时周末会来。
回到家里时,我的床才刚刚准备就位,躺在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床上,真的很安心。比起成都的套一,家里的房子真的又大又舒适,南北通透让屋子亮堂堂,而23层的采光日照也极好。虽然客厅的家具还没有就位,但大大的空间和明亮的阳光总能让人心情舒适,一点都不憋屈。
空空如也的房子,但晒进阳光也能让人觉得开心
我是个喜欢生活的人,但也是个瞻前顾后的人,以前在成都的小屋,没有过多去想象要让房子成为什么样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但是回来面对空空如也的房子心情也很好,因为可以一点点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且可以用很久很久的时间去和它在一起。
带回来的宜家架子组装放回窗边,几株绿萝也立刻安排上
工作这两年租的房子,一个是空精装房,一个是装修很一般的朝北房,前者我和同学只置办了刚需家电用品,电视和沙发很久未有,后者厨房很小电视很小。已经很久没有在一个很有生活氛围的地方生活了。
大概是两三周的时间,和父母一起买了公区的家具,双开门的“梦中情箱”,可伸缩的餐桌还有沙发电视茶几。一切都齐全之后,家就更有生活感了,看着这些家具,我可以想象每一个有烟火味的画面。能够独居在现在的家里,离父母很近,既是人生的新体验,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一切收拾好之后,捕捉阳光留下的模样
很多之前同事都对我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感到惋惜,可我每每真实地待在自己的家里,那种绝对的安心是在成都没有过的。每个人都要找到让自己舒适的方式啊,我回到家乡,住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一切充满希望,好像才是我想要的。
本文来自每日书常规班。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4月每日书将于4月1日开启。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参加。或点击了解:是怎样一个世界。
原标题:《跨省搬家,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小城,我找到一种绝对的安心|三明治》
阅读原文
网址:跨省搬家,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小城,我找到一种绝对的安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8789
相关内容
在城市里种菜,我们到底在种什么?【便民生活】如何让“小修小补”回归大城市?记者在这里寻找到了答案
城市生活游戏攻略 城市生活秘籍
从City walk到City ride 城市骑行出圈的背后
日照:全民健身,从“生活方式”到“城市基因”
城市漫步,在家门口旅行
精致露营爆火 Z世代正在逃离城市
从“无障碍”家庭到“无障碍”城市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过几关”
从家庭自动化到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一定就低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一定就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