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矫情?而每25人中,就有1个人是抑郁症患者!!!

发布时间:2024-11-17 22:11

接受抑郁症是疾病,而非个人弱点 #生活技巧# #心理健康建议# #抑郁症康复建议#

如果你和旁人说:“我得了抑郁症。

旁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惊讶?同情?并不如此,反而你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得到以下回应:“这也不是什么病。”“就是瞎矫情。”“别想太多了。”“我也是啊!” 抑郁症,一个看似离普通人很遥远的精神疾病,可能已经悄然发生在身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发布的《抑郁症及其他常见精神障碍》(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报告,目前世界范围内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每25人中,就有1个人是抑郁症患者。你的朋友圈里,说不定就已经有几位“病友”了。而情绪的持续性低落,不能再用“矫情”来批判,也不能简单粗暴的等同于心情不好,我们需要更科学的认识这种疾病。

01

抑郁症表现

抑郁症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有人称之为“心理感冒”。

它是一种以心理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是导致自杀率最高的心理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意志减退、思维迟缓、认知功能障碍、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者甚至悲观厌世、企图自杀。

简单来说就是情绪低落以及对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这些症状的持续的时间最少是两周。如大部分时间感到低落、沮丧、悲伤或忧郁。

感觉到他人与自己的敌对或冷漠,每天都陷入对实际情况或可能让人不开心的沉思中,对未来感到悲观或者绝望,甚至认为一切都“不公平”,感觉到无助,或者感觉到让他人失望。

此外,抑郁症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表现,包括:失眠或者过度睡眠、感觉乏力、胃口或体重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有罪恶感、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脑海中反复想到死亡或者自杀

在中国,“神经病”和“精神病”往往带有讽刺和歧视的意义,某些时候甚至是骂人的词语。

不得不说,这样的氛围导致了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己可能有抑郁症的事实,更别提进行相关的治疗了。

02

正确认识抑郁症

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知识的匮乏,大家都或多或少对抑郁症有着刻板的印象:“抑郁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抑郁症就是个人太多负能量自己作的”、“只有大人才会有抑郁症,小孩子不会抑郁”、“抑郁症不用吃药,自己调节调节就好了”等等。要打败“敌人”,首先应该了解并正确看待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生理、心理、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

比如女性的抑郁症发病率就比男性高;家里有人如果也患有抑郁症,那其他人出现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升高。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如亲人去世,患病等)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内心脆弱或者装满了负能量。他们的身体内其实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例如脑内兴奋性“信使”---神经递质和下游作用靶点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处于全面性低下状态。

一些造成心理压力的事件的长期影响,例如工作压力以及经济压力,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进而使得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高血压患者常吃的利血平的副作用之一也包括了抑郁。所以,用“脆弱”或者“负能量”来解释抑郁症实在是太过片面。

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其实比大多数人的想象要更加常见,而不充分的认知,可能导致患儿没有机会被发现患病或没有机会得到充分治疗。出生时低体重、家庭化境的冲突、童年的不幸遭遇、校园霸凌、脑部创伤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儿童患者由于缺乏情感和认知方面的能力,无法正确识别和组织自己的感情体验,常常会表现为容易“激惹”

---对所有的人和事感到恼怒,不悦或心烦。继而会以消极、争论或挑起争斗来表达自己情绪困扰的方式,而不是表达悲伤的情绪。另外,他们也经常不能忍受挫折,轻微的挑衅都会以暴怒回应。以上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儿童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中国,抑郁症这一相当普遍的精神疾病并未受到公众,包括患者本人的正视与重视。虽然对抑郁症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但仅有不到两成患者在发现自身生理或心理产生抑郁倾向时寻求医疗帮助或服用药物。

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和缺乏认知是影响其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抗抑郁药。同时,还需要辅以科学的心理治疗。

抑郁症是可治愈的,但易复发,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同时需要患者的信心和勇气,更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勇敢地把这个顾虑表达出来,或许还能告诉你一些服药之外的治疗选项,比如经颅磁刺激、认知行为疗法等等。总之,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唯独不建议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变治疗方案,等它自己好。

03

我该怎么办?

 抑郁症是一种病,不是靠个人意志就能调节好的情绪,那些无法自拔的负面思维和自杀的想法都是疾病的表现,并不是患者的自由选择。单纯的意志,是克服不了病魔的。

如果确诊患有抑郁症,一定要尽早去正规医院看心理医生。抑郁症是精神类疾病,就像是人的精神得了严重的感冒发烧一样,也是需要医生的帮助的。任何疾病在早期不及时治疗 都不会不断恶化加深。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这是疾病,你需要看心理医生,这是最好的办法。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治疗表面症状,进一步缓解抑郁的症状。

除了药物的治疗。患者也最好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好的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能够尊重、理解、看见、支持、鼓励、拥抱患者的一切,引导着患者慢慢的去修复、抚平精神创伤性事件。慢慢的打开心结,化解抑郁症的内因。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所以患者也需要学会建立积极情绪,打破消极抑郁,努力调节情绪认知。

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症或自己觉得有一些类似的症状,大家一定要尽快及时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或是同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在网上自己找量表,根据评分来判定自己是否是抑郁症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这些量表是从国外引进的,可能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外,在评定的时候,个人往往会将自己的症状进行放大。所以,进行量表的评定,要基于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和你的理性力量以及动机等等因素,而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抑郁的发作的定义:

抑郁发作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其至发生木僵状态。重者可出现安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中焦虑与运动性激越比抑郁更为显著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悦感。

●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乏感。

● 3、精神运动性迟或激越。

●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 7、失眠,或早,或睡眠过多。

● 8、食欲不报,或体重明显减轻。

● 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 1、社会功能受损。

●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这里面大家要注意看几个重点:心境低落、持续2周以上。尤其是后者是很重要的,必须是持续的低落症状才能考虑是否抑郁发作。在看这些量表的时候一定不要对号入座,客观公正的审视自己。

量表测出来的分数永远都是仅供参考的!!!因为目前的量表都还没有做到完美,不要自己在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随便推测自己得出来的分数的意义,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分数代表的意义,请找专业的具有从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和医师。

抑郁不等于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是通过各种方式确诊了之后,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的心理障碍,而很多人理解中的抑郁症其实是抑郁情绪,这两个光是听名字就知道是不一样的。

抑郁其实是人们在面对内心冲突时所产生的一种关于解决问题的尝试,尽管这些尝试并不一定都那么有效。所以抑郁也不是什么坏事,是一种对问题不成功的解决方式罢了。大家也不要过分排斥这种情绪,事实上,抑郁通常伴着问题的解决而自动消失的。如果你也在抑郁,建议你就不要关注抑郁本身,而是多想着问题如何解决可能会更好。

04

叨叨说

遗憾的是,似乎并没有特别的生活行为方面的方法可以远离抑郁症。当抑郁症来临时,最好的远离方法就是直面它,配合医生的治疗,让抑郁症早日远去。

说到这里,我想起以前一位曾经患有抑郁症朋友的话,他说要是忘了吃药,感觉天空都是灰色的,要是吃了抗抑郁药,感觉阳光灿烂。

所以,当你感觉“阴霾”笼罩着你,不必自己扛着,请向医生寻求帮助,以重见阳光灿烂的日子吧。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网址:抑郁症=矫情?而每25人中,就有1个人是抑郁症患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9599

相关内容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调适策略
抑郁症的饮食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有哪些
如何预防抑郁症 教你预防抑郁症的五个实用方法
养宠物有助于抑郁症的康复?
难以摆脱抑郁症?专家揭秘13个小贴士,帮助患者有效缓解
一到冬天就消沉?警惕冬季抑郁症
心理健康操,有效预防抑郁症
6个建议与技巧,帮助你的朋友或亲人对付他们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