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增多、功能丰富、技术创新 你家的电子产品升级了吗?

发布时间:2024-11-18 02:34

3D打印技术丰富了生活创意,个性化产品增多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品类增多、功能丰富、技术创新 你家的电子产品升级了吗?

2023年08月23日 14: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今,人们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电子产品消费作为实物消费的重要品类,具有强劲的消费升级潜力。为进一步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助力消费恢复和扩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等。

  “看电影仿佛身临其境”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激发消费新需求。“我刚买了一款智能观影眼镜,觉得很有科技感。”北京市朝阳区居民陈先生很喜欢收集电子产品,他说,现在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功能也很强大。“比如这款智能观影眼镜就是一个新产品。戴上它,眼前会出现手机屏幕的投映,相当于把手机上的画面放大20倍的效果,看电影仿佛身临其境。”

  《措施》提出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推广家庭安防、智慧厨房、智能睡眠、健康卫浴、空气净化等应用场景。

  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于女士对自家的一套智能化厨具赞不绝口。“我家装修时,安装了一套智能的集成烹饪中心。点点电子屏幕,就能控制电冰箱、消毒柜,油烟机、洗碗机等能根据环境需求自动调节参数。有了它们,做饭再也不会手忙脚乱了。”于女士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认为,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催生了新的产品形态。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产品购买驱动因素已从“功能为主”转向“场景为王”。未来,以生活场景为驱动的内容和产品会更被消费者认可。

  智能机器人会说方言

  为进一步弥合“信息鸿沟”,《措施》提出要“着力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比如加大科研领域对方言、特定口音的语音识别技术投入,降低农村居民、中老年居民使用门槛,确保装机量较大的软件及时推出适老化版本等。

  “我是你的小伙伴小鹤,你有啥子烦恼都可以跟我摆一摆。”前不久,来自四川大学的“鹤发同言”团队研发了一款会说方言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专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

  “它不仅能精准识别多种方言,还能亲切回应老年人的倾诉需求。”“鹤发同言”团队成员刘欣悦介绍,中国很多老年人习惯以方言为日常用语,但目前市面上不少智能产品在准确识别方言方面仍存在困难,并不能很好地服务老年人。“所以我们依托一个包含普通话、方言等语言在内的独家语料库,专门设计了能够听懂老人方言的智能产品。”

  据悉,这款智能机器人还具备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它可以通过老人说话时的语料、语调和面部表情等信息,量化老人的情绪指数,从而监测老年人情绪变化,为护理人员提供老人的情绪报告,便于为老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完善废弃产品回收

  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也是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电子产品回收相关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已形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约15万个,“互联网+回收”业态蓬勃发展,有资质的处理企业达109家,年规范处理能力超过1.6亿台。2022年,“四机一脑”(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年规范拆解量达8400万台。

  不少企业积极提高废旧电子产品处理能力。例如长虹电器旗下的家电回收平台长虹格润,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上千个回收网点,年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超过200万台,已经累计拆解处理1800万台以上。格力电器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构建废旧物资的全生命周期链路和循环经济模式。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已累计处理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4700万台(套),据估算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25余万吨,有效降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围绕“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提出规范相关制度、推动集中回收和远程回收、保障电子产品回收临时场地需求等。“下一步,我们将夯实回收制度、丰富回收模式、提升拆解利用水平。”

(责任编辑:殷俊红)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品类增多、功能丰富、技术创新 你家的电子产品升级了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712

相关内容

你家的电子产品升级了吗?(网上中国)
七部门发文促进电子产品消费:鼓励积极应用国产AI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
方太集成烹饪中心Ⅱ代来了,升级的不止产品技术,还有生活方式
以新思路、新举措促进电子产品消费
新产品 新场景 新生活 家电“新物种”助推消费焕新升级
中国游戏产品丰富全球娱乐生活
家庭清洁产品更丰富
当生活品质升级后,你的消费升级了吗?
产品与研发创新论坛 || 化妆品=技术+艺术+情感+?
节电器系列产品今年的新功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