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在家会憋得慌?背后是这个心理学原理
为什么太阳总是在你背后?因为它想给你一个光明的理由去回头。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冷笑话精选#
hejia022
01
我现在想出门溜溜的心情,比狗还要强烈。
武汉封城15天了。
我也在家待了有十几天了。
很多地方的小区规定,每两天、每家只能派一个人出门采购生活必需用品,其他人都必须要在家里待着。
本来的春节旅游计划,也变成了客厅一日游、阳台风景游、卧室深度游、厨房食用油……
很多年前,就有人在网上问:
给你一个房间,温度正好,有食物,有手机,有wifi,就是不能出门,你能坚持多久?
那时,苦受折磨的社畜们,每天上班都睡不醒,晚上还要加班,想打个游戏都没时间。
要是能在房间里肆无忌惮地宅着,谁还想出门啊。
万万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成真了。
更没想到的是,才半个月我们就受不了了。
一天天的,头也不想洗,衣服也不想换,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下楼去倒垃圾了。
02
为什么我们在家会憋得慌呢?
在1954年的时候,有几个心理学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他们找了一批学生,每天给他们每个人20美元的报酬。在那个年代,这个钱已经很高了。
那学生们需要做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面,躺在舒适的床上,什么也不做。
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们都是舒服地睡觉,然后20美金轻松到手。
没过两天,他们就受不了了,觉得太单调了。
因为人们无法容忍没有听觉、触觉,没有感官刺激,没有新的体验的生活。
这就是“感觉剥夺”。
无聊还是轻的。
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了,思维也会受到干扰,思考能力下降。去做智商测试,结果也比之前要笨了。
长期宅在家里的我们觉得憋得慌,也正是这个原因。
虽然我们还有听觉,还能触摸手机屏幕,但是对眼前的环境已经太过熟悉了。
整天在家里足不出户,不能吃海底捞,不能喝喜茶,不能出门逛街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所以慢慢地我们也有了这种“被剥夺感”。
03
怎么样舒缓自己“憋得慌”的感觉呢?
首先,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增加仪式感。
很多企业都开始了线上办公了。我们在家办公,也有很多注意点。
比如:别再穿家居服了。每天一样的衣服,会模糊了你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增加你的 “感觉剥夺”。
第二天开始上班的时候,最好要 一本正经地戴上工牌,背着装有电脑的双肩包, 从客厅走到办公桌前,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开始工作了。
桌子也要收拾的干净一点。在凯瑟琳·沃斯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保持专注。
除了午休的时候,工作期间,要远离床、沙发等一些舒适的、容易躺下来的环境。
记得和家人说清楚,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扰,有事就发消息。
第二、每天做一些低兴奋度的事。
我们处于高兴奋度的时候,比如在跑步,在打晋级局的排位不会觉得无聊;
处于低兴奋度的时候,比如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看洗发水的原料表,数一数自己买的混合坚果里面有多少粒葡萄干,多少粒腰果的时候,其实也不会觉得特别无聊。
强烈的无聊感,来源于对比,也就是从高兴奋度的事切换到低兴奋度的事的时候。
所以,缓解无聊,一方面可以减少高兴奋度的比例。
另一方面,在做完高兴奋度的事情后,去休息一会,去冥想,再切换到低兴奋度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做低兴奋度的事呢?
因为当我们受到的刺激越低的时候,我们越容易从手头上的事抽离出来,转而去思考。所以,做低兴奋度的事,有助于我们思考的更深。
有哪些可以做的低兴奋度的事呢?
你可以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前天我们的推文里面推荐了很多B站上的up主( 宅在家无聊?我给你准备了50个B站学习UP主 ),有很丰富的纪录片资源。
第三、扩展情绪恢复的来源。
你可能觉得,我刷手机、看电视,为什么还会这么无聊呢?这是在休息呀,会帮助我恢复精力的。
但是,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里曾经发现, 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焦虑增长和轻度抑郁。
而且,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网络上各种各样、真假难辨的信息太多了。
盲目地相信信息,会被煽动情绪;
每一条都去甄别真假,又太耗费精力。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就曾经提出过, 我们应该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少做评判,也不轻易地受现实生活中的令人烦躁的细节的影响。
长时间、高频次地看手机、看电视,还有连连看之类的小游戏,是在消耗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更憋得慌,想出门溜溜。
那怎么样才能恢复情绪呢?
吉姆·洛尔在《精力管理》中说:“ 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就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
而且, 多做一些平时你不会做的事,“被剥夺感”就会少一些。
比如说,你可以趁这段时间, 阅读一些和工作没有关系、很有意思的书;
你可以在全景客网站上免费 VR旅游;
你可以打开Rijks museum网站,这是 荷兰国家美术馆的官网,在上面可以看到免费的高清美术作品;
也可以学一项小技能,比如 怎么样在iPhone的备忘录上画画,或者在B站上搜索涂鸦,会有许多视频教程;或者整理手机中的照片视频,学着用手机剪一个视频……
最后,记得保持清淡的饮食,做适当的锻炼。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保持健康的作息,这样才能让自己精力充沛,生理、心理上一起扛过疫情难关。
不能出门很无聊。
在这段无聊的时间里,我们更应该学会和自己独处。
毕竟,在这一生中,陪伴我们最久的人,一定是我们自己。
道理我都懂,我就是想问一下:
"我都这么有趣了,为什么还是没人跟我玩?"
- END-
关注我,获取更多干货
一个让你不断突破自我的公众号
训练营第4期封班后,后台很多同学留言。
表示最近宅家特别希望学习,特别增加最后10个名额,仅余7个。
训练营详请咨询微信:hejia3605
戳原文,立即购买!
责任编辑:
网址:为什么你在家会憋得慌?背后是这个心理学原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098
相关内容
快乐是什么?读完这5本心理学,你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心理咨询是做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心理咨询?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点心理学?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你拥有的幸福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尿多是肾不好?憋尿=在身体藏毒?没想到尿能透出这么多健康信号
刮痧是什么作用原理
夜读丨NASA心理学专家:为什么你听到别人的建议就心烦?
压力管理心理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越健康,原因是为什么呢?
【心理防疫】返校心理调适·学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