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结烦恼,生活并不囿于方寸之地,一些你需要知道的居家心理学知识
你知道吗?有些人在洗碗时喜欢唱‘洗刷刷’,这样就忘记了洗不干净的烦恼。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幽默故事#
青年报杨颖 记者 孙琪
受本轮疫情的影响,不少市民已经被封控隔离了很长时间。有人本以为居家办公总比天天挤地铁轻松一点;有人以为“神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学习态度会好一点,会有更多时间做亲子活动;有人觉得,整天在家还搞不定这一点点家务?
几个星期下来,很多人开始给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打电话了:在线办公怎么成了24小时办公? 与孩子相处时间多了为什么却没法与孩子和平相处了?好像也没做多少家务,为什么感觉比上班还累?
千宜心理顾问、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山励老师说,自封控以来,他接到了大量类似的咨询电话。这些让人无奈的状况,有什么办法何以缓解或调节? 山励老师为我们支了几招。
居家办公
是办公 不是居家
5G时代,很多原本在办公室进行的工作都可以在家干,一些会议也可以在家远程开。按理说,这次封控对一些平时将电脑作为主要工作工具的白领影响不应该太大。但是,在封控时间逐渐延长后,很多人开始抱怨:明明居家办公,怎么就变成了24小时不间断办公? 以前,除了特殊情况加班,下班回家是自己的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美食、追剧。可现在即便在家里,总觉得有干不完的活,电脑前盘算的是工作,厨房里盘算的是工作,老板也常常不分时间,随时来个电话布置工作。
其实,居家办公首先要控制注意力。封控期间,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会是这样的:早上睡个懒觉,起床吃完早餐后坐到电脑前工作。工作到一半,也许会接个电话,刷会儿朋友圈,跟朋友聊上两句,回过神来再干活。午饭吃到一半,公司来电话,说刚才的文件里有问题需要改,你放下饭碗开始工作,工作结束,碗里的饭已是冰凉。下午随便翻找一些点心填填肚子,继续工作、继续微信……
居家办公,一定要把居家和办公分开。否则生活和工作搅在一起,你一定会觉得累。这种分开,首先要从物理空间开始。你可以把书房设定为办公空间,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把电脑桌设为办公空间。要给自己一个暗示,一旦离开了办公空间,那就把工作放下,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此外,也要在时间上设定一个办公时间,办公时间之外,安安心心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如果老板来电要求你处理紧急事务,你应该在心里做一个计划,给出时间单元和截止时间,自己安排一个加班。
这样,你大脑中的信息始终是单一而清晰的,你的注意力在工作和生活等不同状态中切换,以前每天上班时那种“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的生活节律就回来了。
亲子时间
是加油 不是“戳洞”
正常生活,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疫情期间封控在家,家长和孩子24小时同处一室,亲子矛盾一下就激化了。有家长抱怨孩子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家长指责孩子不分时间玩电脑游戏,有家长被孩子的“叛逆”搞到崩溃。
于是,心理咨询中关于亲子问题的问询数量激增。
山老师讲述了他接手的一个案例。有位家长带孩子做心理咨询,说孩子原先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从上网课开始,就出现思想不能集中、玩电脑游戏过度、作业总是不能完成等情况。家长用尽各种办法,孩子的状态就是转不过来。山老师说,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小时候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时间和学习没有进行主观控制的态度,到了青春期情绪易变,各种现象就表现出来了。对这样的孩子,需要重建他的习惯。山老师建议,可以与孩子达成一个约定,而最初的约定内容,一定要是他不费气力就可以达成的,如果一开始,孩子就无法完成目标,那么他就不会进入你对他重塑习惯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达成目标的难度一点点提高,孩子的状态就可以一点点找回来了。
在长期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山老师发现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很多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批评中被“毁掉”的。一些家长总喜欢将孩子与别人比,拿着精英学生的优点不断打击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谁谁考了什么成绩,你呢?谁谁谁又拿了什么奖,你是一辈子也赶不上了……不断批评打击的结果,就是将孩子的自信彻底摧毁。
山老师在为这些家长做心理咨询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能拿成人精英的标准去要求你的孩子。
孩子其实最渴望的是你对他的肯定,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需要表扬。当然,不能动不动就说“你是最棒的”之类空话,表扬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或者态度。当孩子某一件事做得不错或者有进步,你可以就这件事表扬他。
山老师很形象地说,表扬和肯定是孩子进步的动力,而一味的批评,则是往孩子的油箱上戳洞,油没有了,他哪里来的动力呢?
封控生活
要管理 不要分心
这几天,常常有朋友在微信圈里嚷嚷:昨天抢了一天的菜,累死了。
正常工作的日子,每个场所都会用它自己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办公室有上班的规则、开会有会议的规则,即使回到家里,日常的那些琐事也需要用“家庭逻辑”的规则来解决。当人们长时间居家,似乎觉得拥有无限多的时间,恰恰是这时候,很多帮助我们建立日常生活框架的规则都不自觉地松了绑,不少人开始自我放飞,没有了约束。
没有规则的生活,就像没有红绿灯的道路,绝对不会是让你随心所欲开快车,一定是越来越慢最后一团糨糊地停车。
由于封控的时间长,之前的储备开始出现缺口,物资焦虑在朋友圈慢慢发酵,这些天很多朋友之间发送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我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团购入口”。
一些人将闹钟拨到早上5点,然后抢菜,美团抢了抢叮咚,叮咚抢完抢盒马。起床,顾不得洗脸刷牙吃早饭,在朋友圈里晒一把抢到的单子,或者一无所获的表情。
这时候,团购的信息又来了,研究每个团购内容,比较产品质量,比较性价比,这些事情常常可以让人一天忙到晚。躺到床上才想起,今天单位的某份计划书还没有做完。忧心忡忡地睡下,想着明天不但要抢菜,还要安排时间把今天落下的工作完成,明天又多了一份焦虑。
改变这样的状况,除了给自己的角色设定物理空间和时间节点,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有效的管理。
抢菜很重要,但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你不能合理安排你的时间,不能管理好居家工作的轻重缓急、居家生活的各种需求,用全部时间和精力去干抢菜一件事,而挤掉更多应该完成的内容,你的心里怎么会不累? 怎么会不焦虑?
山老师说,这段时间其实他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办法,是做好项目管理。首先设定好目标:先确定每天或每周需要采购哪些东西,采购一旦完成就不去关注同类信息。然后,他只保留一两个抢菜的软件,其他的一律删掉。这样一来,时间突然就多出来了,可以看书,可以听音乐,生活丰富多彩。
烦恼来袭
要了结 不要硬扛
与每天朝九晚五格子间生活相比,封控期间大部分人的居家时间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每天拿着手机刷“畅游”互联网,各种负面消息让人情绪低落。
山老师告诫说,过多的负能量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还能不断累积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信息摄入一定不能是单一的,需要放开视野,从不同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了解多维的信息。
有位朋友在封控开始那一天宣布:明天是自己的“无手机日”。她关掉手机,走进街区去当志愿者,与大家一起为居民服务,从服务中体验人间真情。这其实是流媒体时代人们调节自己信息摄入的一个好方法,也是调节自己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好方法。
除了多维度地接受信息,让正能量和负能量对冲,山老师还教了一个消除负能量带来的烦恼、焦虑的方法。山老师说,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了结”。任何事情、任何情绪,都需要一个了结。没有了结,这件事或这种情绪就会一直跟随你、影
响你。而了结的方式也不难,就是找一张纸,将烦恼的事情列出来——一定要动手,不能在脑子里空想——然后在这些事情旁,一一写上对应的解决办法。对于那些你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也写上:无法解决。
人对此会有一种心理暗示,当你将这些事情列出,并清晰地写出它的解决办法的时候,这件事对你心理的影响就得到了一个了结。
了结负面情绪,是为了让心理更加健康,从而有更好的精神面貌去工作、去生活。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最难受的时候,一定是遇到困难又孤立无援的时候。因此,山老师建议,面对负能量,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支持系统。
疫情前,有一位遇到问题的患者来预约山老师的心理咨询,来得很急,甚至还支付了预约金。然后,这位患者就“潜水”了,好多天无声无息。于是,山老师主动打电话给他,问他是不是不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了,是否需要退款。
那位患者神清气爽地拒绝了山老师退款的建议。他对山老师说,我找你预约前,的确是觉得过不去了,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我找到了你,跟你预约了心理咨询服务,心里突然就觉得有了依靠。我觉得,如果再有过不去的坎我不是一个人,还有你可以给我提供支持和帮助。所以我现在不来,不代表不需要你的服务,暂时不来不代表以后不来。
山老师说,这个案例很典型。一个人去扛,你会觉得你坚持不了,但当有人可以倾听你、可以给你建议的时候,你就会有力量。因此,当遇到问题,或者被负面情绪左右的时候,尝试建立一个支持系统,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支撑的伙伴也是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青年报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网址:了结烦恼,生活并不囿于方寸之地,一些你需要知道的居家心理学知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106
相关内容
最爱家居,你不知道家居美学你所不知道的生活中10个心理学小知识
揭秘关于心理咨询,你不知道的那些真相!
四大居家生活小常识,一招解决室内烦恼
暑假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居家妙招,帮你轻松搞定生活烦恼
10个家居“冷知识”,也许你不一定用得上,但是一定要知道
家居生活6个收纳小技巧,一次解决掉你的生活烦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长育儿的小知识 小班孩子需要知道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