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秘史
内容简介 · · · · · ·
《家庭生活秘史》以英国文化为代表样本,探究公共-私人关系的现代理念如何在17、18世纪伴随家庭生活体系一道出现。
书中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经验:最“公共”的极处,是诸如与国家相对的公民社会的成型、契约思想的兴起,以及从君主至个人主体的绝对主义退化;中间的经验领域,囊括新教与科学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印刷出版、虚拟公众的概念化(社会、公众舆论及市场)、生产的资本化、家庭经济的式微,以及劳动性别分工的增长;最“私人”的经验一极,涉及婚姻、家庭与住所的私人化,以及女性特质、内在性、主体性与性欲的复杂糅合。
这部恢宏的综合性历史研究,构成了文学阐释与历史分析方法如何彼此借鉴与相互增色的范例。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迈克尔·麦基恩(Michael McKeon),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两届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执行委员会成员及MLA英国研究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当今18世纪英国研究领域权威。主要研究专著包括《英国复辟时期的政治与诗歌》(Politics and Poetry in Restoration England,哈佛大学出版社,1975年)、《英国小说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Novel, 1600—174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以及《家庭生活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Domestic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05年),同时编撰出版了《小说理论:历史研究方...
(展开全部)
作者迈克尔·麦基恩(Michael McKeon),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两届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执行委员会成员及MLA英国研究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当今18世纪英国研究领域权威。主要研究专著包括《英国复辟时期的政治与诗歌》(Politics and Poetry in Restoration England,哈佛大学出版社,1975年)、《英国小说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Novel, 1600—174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以及《家庭生活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Domestic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05年),同时编撰出版了《小说理论:历史研究方式》(Theory of the Novel: A Historical Approac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译者胡振明,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18世纪英国小说研究学者与译者。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言
知识分工
公共与私人
家庭生活
· · · · · · (更多)
喜欢读"家庭生活秘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家庭生活秘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13 有用 胡桑 2022-08-20 22:31:07 上海
探讨公私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麦基恩加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或视角: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同时聚焦在“家庭生活”(Domesticity)上展开讨论,这就让这本书显得新颖、独特。知识的分工或区分,让家庭生活/家庭性得以在十七、十八世纪进行了现代性转型。家庭生活(婚姻、家庭、居所)的私人性光谱中闪耀着政治经验(公民社会、契约思想、个人主体等)、宗教和科学思想、媒介... 探讨公私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麦基恩加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或视角: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同时聚焦在“家庭生活”(Domesticity)上展开讨论,这就让这本书显得新颖、独特。知识的分工或区分,让家庭生活/家庭性得以在十七、十八世纪进行了现代性转型。家庭生活(婚姻、家庭、居所)的私人性光谱中闪耀着政治经验(公民社会、契约思想、个人主体等)、宗教和科学思想、媒介(印刷术)、资本、劳动等等公共性的光芒,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渗透、改变、融合,而不能被简化为公私二元排斥关系。本书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通过文学研究表明公-私的知识分工既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整体性、概念性,又拥有在意象、故事、抒情、审美、话语等层面的形式感性、内在性、流动性。 (展开)
0 有用 一只黑猫 2024-03-12 11:19:01 浙江
感觉读了起码小半年,实在是太厚了(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读起来还是非常顺的,很好入口)。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区别,在读到后期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其中的差异或许本身就是由人进行决定的,这也使得当公共领域逐渐被人意识到是由无数私人领域组合而成的时候,所谓的秘史让那些“神圣”的宏观被扯下了“伟大”的遮羞布,最后还是成为了家长里短的坊间闲话。而出版(小说)正是能够祛魅的最佳方式,在这里,女性也能够掌握如此... 感觉读了起码小半年,实在是太厚了(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读起来还是非常顺的,很好入口)。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区别,在读到后期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其中的差异或许本身就是由人进行决定的,这也使得当公共领域逐渐被人意识到是由无数私人领域组合而成的时候,所谓的秘史让那些“神圣”的宏观被扯下了“伟大”的遮羞布,最后还是成为了家长里短的坊间闲话。而出版(小说)正是能够祛魅的最佳方式,在这里,女性也能够掌握如此强大的武器,运用知识与文字发起攻击。那些因权力封锁而拒人千里的所谓公共,被私人的秘史与讽刺隐喻消解之后,我们最后是不是还是会明白,我们终究也只是人类而已。 (展开)
1 有用 书局儿 2023-03-21 18:05:01 上海
在传统文化中,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被视为并不分离的区别,在现代性中两者则完全分离,而家庭生活具有把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显性特征。这部近千页的学术专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方方面面,以“分离的时代“、”作为形式的家庭化“、”秘史“三部分展开,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的经验:最“公共“之处、最”私人“物质的体现,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天性的“和”文化性的“理解方式,在... 在传统文化中,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被视为并不分离的区别,在现代性中两者则完全分离,而家庭生活具有把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显性特征。这部近千页的学术专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方方面面,以“分离的时代“、”作为形式的家庭化“、”秘史“三部分展开,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的经验:最“公共“之处、最”私人“物质的体现,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天性的“和”文化性的“理解方式,在学术、生活、家庭三者之间寻找到理想平衡。 (展开)
0 有用 一只黑猫 2024-03-12 11:19:01 浙江
感觉读了起码小半年,实在是太厚了(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读起来还是非常顺的,很好入口)。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区别,在读到后期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其中的差异或许本身就是由人进行决定的,这也使得当公共领域逐渐被人意识到是由无数私人领域组合而成的时候,所谓的秘史让那些“神圣”的宏观被扯下了“伟大”的遮羞布,最后还是成为了家长里短的坊间闲话。而出版(小说)正是能够祛魅的最佳方式,在这里,女性也能够掌握如此... 感觉读了起码小半年,实在是太厚了(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读起来还是非常顺的,很好入口)。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区别,在读到后期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其中的差异或许本身就是由人进行决定的,这也使得当公共领域逐渐被人意识到是由无数私人领域组合而成的时候,所谓的秘史让那些“神圣”的宏观被扯下了“伟大”的遮羞布,最后还是成为了家长里短的坊间闲话。而出版(小说)正是能够祛魅的最佳方式,在这里,女性也能够掌握如此强大的武器,运用知识与文字发起攻击。那些因权力封锁而拒人千里的所谓公共,被私人的秘史与讽刺隐喻消解之后,我们最后是不是还是会明白,我们终究也只是人类而已。 (展开)
1 有用 书局儿 2023-03-21 18:05:01 上海
在传统文化中,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被视为并不分离的区别,在现代性中两者则完全分离,而家庭生活具有把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显性特征。这部近千页的学术专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方方面面,以“分离的时代“、”作为形式的家庭化“、”秘史“三部分展开,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的经验:最“公共“之处、最”私人“物质的体现,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天性的“和”文化性的“理解方式,在... 在传统文化中,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被视为并不分离的区别,在现代性中两者则完全分离,而家庭生活具有把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显性特征。这部近千页的学术专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方方面面,以“分离的时代“、”作为形式的家庭化“、”秘史“三部分展开,探讨了整个英国民众的经验:最“公共“之处、最”私人“物质的体现,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面对”天性的“和”文化性的“理解方式,在学术、生活、家庭三者之间寻找到理想平衡。 (展开)
13 有用 胡桑 2022-08-20 22:31:07 上海
探讨公私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麦基恩加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或视角: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同时聚焦在“家庭生活”(Domesticity)上展开讨论,这就让这本书显得新颖、独特。知识的分工或区分,让家庭生活/家庭性得以在十七、十八世纪进行了现代性转型。家庭生活(婚姻、家庭、居所)的私人性光谱中闪耀着政治经验(公民社会、契约思想、个人主体等)、宗教和科学思想、媒介... 探讨公私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麦基恩加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或视角:知识分工(Division of Knowledge),同时聚焦在“家庭生活”(Domesticity)上展开讨论,这就让这本书显得新颖、独特。知识的分工或区分,让家庭生活/家庭性得以在十七、十八世纪进行了现代性转型。家庭生活(婚姻、家庭、居所)的私人性光谱中闪耀着政治经验(公民社会、契约思想、个人主体等)、宗教和科学思想、媒介(印刷术)、资本、劳动等等公共性的光芒,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渗透、改变、融合,而不能被简化为公私二元排斥关系。本书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通过文学研究表明公-私的知识分工既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整体性、概念性,又拥有在意象、故事、抒情、审美、话语等层面的形式感性、内在性、流动性。 (展开)
> 更多短评 5 条
我要写书评家庭生活秘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论坛 · · · · · ·
网址:家庭生活秘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37
相关内容
生活小窍门:家居清洁的十大秘籍!历史人物故事
懒人必看!做家务怎么写?高效家务攻略大揭秘!
洁净生活方式深入中国家庭
揭秘竹笋保鲜秘籍,不剥皮能放多久?美食生活小窍门大公开!
家庭生活常识
家居生活妙招:家居常用家电使用秘籍
访谈︱赵妍杰:“家庭革命”影响了今天家庭生活的诸多面相
家庭生活小知识
家庭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