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党建】持续开展“五个优化” 提升社区服务质效
社区服务的提升是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社区服务提升#
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贯彻落实自治区城市基层党建“五个优化”服务提质行动,紧密结合市委基层组织建设“211”重点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我区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体系内涵,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社区服务质效。
优化机制完善服务制度,构建“一套”品牌体系。深化区级“融合党建”及“一街一特、一社一品”“1+3+20”品牌体系,规范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中心一站”运行,推动网格党建规范化建设,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通过“三亮三学三比”有效发挥作用。结合群众工作,推进“五百”工作机制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在分片包户、入户走访中做好宣传教育,充分掌握民情,及时回应诉求,精准解决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最大限度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优化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培养“百名”后备力量。启动“百优社区后备力量培养工程”,精心选拔100名社区骨干力量进行精准培养,同步推动“全岗通”工作首问负责制、错时工作制、评价反馈制等7项基本制度逐步深化,制定《全岗通便民服务手册》,实施师徒结对、专题培训、考试检验等全岗通培养措施,先后开展“全岗通·岗位练兵”17场次,794人次参与其中,促进社区工作者从“一岗制”转变为“全科制”。多措并举激励社区干部考取社工证,将社工师备考知识纳入日常学习和练兵题库,兑现社工师持证补贴,今年社区干部报考社工师人数创近年新高,不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技能。为不断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梯次配备社区正职、副职后备力量奠定扎实基础,以“每日一刻”“抱璞琢玉”“小镇青年说”等培训、竞赛、交流活动等形式持续巩固社区后备力量培养成效。
举办“全岗通 岗位大练兵”巩固社区后备力量培养成效
优化载体拓展服务平台,搭建“三角形”稳固支撑。“区域党建”载体,拓展资源链接平台。实行“共建深耕”计划,推行月沟通、季联席、年表彰,增强成员单位社区基层工作参与感、荣誉感。通过补链、强链、延链“三链”工作模式,强化社区党组织同“大党委”成员单位紧密联系,三平路街道创新设立治理“微基金”,缓解社区资源不足,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大格局。全区形成需求清单280项、资源清单320项、项目清单178项,基层党组织的“朋友圈”和“资源池”得到拓展,“跃进健康步道”“金龙连心亭”“振兴睦邻别苑”等一批服务于民的共建成果广受群众好评。“红色物业”载体,拓展社会治理平台。确立“13165红色物业”工作思路,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等14项制度机制,开展“物业培训三堂课”“物业服务体验日”“广场问诊问政”6项特色活动,构建社区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工作体系,全覆盖成立业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开展业委会“大体检”并对9个作用不佳的业委会进行整顿。同时,建立物业问题分类解决“三个清单”,协力解决42项物业遗留问题,让群众的物业诉求件件不落空,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教育”载体,拓展宣传教育平台。突出示范作用,以“群众教育”行动为依托,群众教育精品班、示范班相继正式开课,辖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积极性不断增强。“课上+线上”结合,3个街道分别设立“小白说事、三平那些事儿、金龙小镇”抖音公众号,累计推送正能量视频339条,圈粉2.2万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双环社区开展“物业服务体验日”活动
优化方式集聚服务合力,注入“两股”强劲动。“网格发现、社区接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注入职能单位作用发挥动能,创新推行“大吹哨”理念,与“中心吹哨”“两代表一委员”机制有机融合,实现机制作用最大化。强化末端治理功能,通过明责、赋权增强街道在治理中的“龙头”作用,定格包片压实1022名专兼职网格员责任,形成发现问题、协调资源、解决问题的全响应闭环。聚焦解决“有哨不应、应哨未办”问题,制定《责任清单》,修订《考核细则》,推行分类响应、精准派单、分级协调、争议审核、跟踪问效等9项机制。截至目前,街道共吹哨133个,接单率100%,办结率96.9%。新时代“红细胞”工程注入志愿者服务动能,发挥新时代“红细胞”党员作用,搭建“体系网、共建网、服务网”,推行“积分评选、群众评价、先进评选”,全面建立“红细胞”特长库,灵活设置红喇叭宣传、技术维修、妙笔生花、家庭医生等53个“8+X”服务岗位,引导4832名“双报到”党员参与社区“微诉求、微心愿、微服务、微治理”服务行动,根据群众点单完成微心愿3200余个,“红细胞”老品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大党委”成员单位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进行义诊
优化保障丰富服务资源,推动“一体化”阵地升级。融合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常态化开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功能馆室,链接区级“菜单式”资源,形成多点开花、全面覆盖的红色矩阵,推进家门口党群服务提质增效。实施社区综合服务阵地提升计划,通过新建、改造、划转等方式,近两年社区综合服务阵地平均面积增加560平方米。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阵地服务理念制定《关于社区阵地自查整改的负面清单》,通过社区自查、区级复查,共压减社区办公面积477平方米,添置办事清单20个,精简社区一站式服务台口19个,整合功能活动室18个,开展社区阵地服务“大推介”,社区阵地活动人数明显增多。同步将服务阵地向户外延伸,“吾爱邻”志愿广场、亭亭连心等一批服务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上游社区巧用服务阵地开展舞龙舞狮等趣味活动
网址:【“家门口”党建】持续开展“五个优化” 提升社区服务质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5656
相关内容
打造一体化社区 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消费视窗·完善社区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提升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便利度——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举措持续深化实化
滨城区市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优质服务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上门经济”兴起,家电维修服务口碑提升了吗?
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公布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有看头
桂林市七星区:“导师+演练”分领域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
人民健康“五进”关爱服务计划——“健康中国社区行”专项工作启动
民政部等24部门: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优质医疗服务直达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