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静心去躁,还平和...

发布时间:2024-11-19 04:52

茶道中的淡然,鼓励人们去除浮躁,追求内心平静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茶道#

3.静心去躁,还平和本原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老子讲:“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映出的月亮是完整的。心静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有人常怨:“身边烦事 太多,何以入静?”实际上,烦恼生于不悟。公元676年正月初八,广州广孝寺印宗法师讲经,两个和尚为风幡之动而争,一个讲是风在动,另一个讲是幡在动。寺内居士慧能站起来讲:“风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慧能从观察事物的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一个道 理:心静而专注听经,不应感觉到风幡在动;心猿意马, 精力未放在听经上,才会看到风幡的动。在生活之中, 一些人由于不懂得自然的松静之道,才会为周围之事烦躁。人出世赤条条,谢世赤裸裸,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又为何让虚幻的东西迷住双眼而为此烦恼呢?心静则 安。禅宗六祖慧能牢记五祖弘忍的告诫,为了避免佛家内江,持衣钵远离寺院南行,在广孝寺隐名15年,每日干粗活,在师父规定之日,才公开佛家宗师身份。他的心是何等的静啊!真是一静去百愁,静在苦中乐。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与大自然同样松静才是平和的本原,我们常见达摩祖师脚踏一芦苇渡渡江的画像,他须发飘扬,身心松静,与天地融为一体,此时的 芦苇只是可视的载体,而真正渡祖师过江的,是他的心。 心通天地,人即天地,天地间任何事物也奈何我不得。 《临济录》里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 一个人在读书,一强盗持刀闯进屋内。和尚平静地问: “你来要东西,还是索命? ”强盗说:“要钱。”和尚顺手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全拿去吧。”说完又看书去了。强盗拿钱正欲逃窜,和尚大声喊道:“等一等,出去时把门关好。”呆若木鸡的强盗,突然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此强盗事后对人说:“我打家劫舍,历尽风险十几年,从未像这次吓得魂飞胆破o ”

人的浮躁往往因身体不适所致。平日里常有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到笔者办公室叙说苦恼,以求解决办法。 笔者告诉他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养身体。因为天人是合一的,人在一定时空下的身体和处境是相对应的。 例如:某证券公司的总经理托人请笔者到他的办公室, 笔者告诉他肝络不畅,公司的副职们不服从他领导。他很惊讶。原来筹备这家公司时,他在机关做人事处长, 所以参加筹备的副总们对这位

开业后调来的一把手不买账。
类似的情况很多。凡听劝的人,心平气和,静心调养身体,他们会奇怪地发现周围的情况变了,变得令人欣慰。

这就是“场效应”,是一种客观实在,知晓者受益。
这些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生物场是相互沟通和影响的。至于这种场效应是什么道理,目前还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就像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力学,但他无法回答,推动地球旋转的力究竟来自何方一样。

这些疑难的问题留给科学家吧,我们从养生的角度,只要了解静心去躁,还人平和之本原,打牢养生的基础,这已足够了。

网址:3.静心去躁,还平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704

相关内容

烦躁时如何静心冥想,让心情平静
怎样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沉下心来,摒弃浮躁的心态,生活才能平静淡雅...
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如何在浮躁的情境下实现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状态如何保持?
内心平静,心胸开阔,心态平和,心情愉悦
用一颗平静自然的心去对待生活
平静之道
让心灵归于平淡,让心态归于平和,让心情归于平静
保持平静心态的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