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泡茶需用心,茶道亦是修身养性之道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茶道#
点击“中华传统国学”一键关注!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
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的一大疑难,迄今未获妥善解决。
当前,现象学、医学、生命科学已在此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身心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甚至很难严格划分身心的界限。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使国人没有走上身心对立的错误道路,这典型地体现在道家养生上:它既推崇精神的修为,又不忽视形体的修炼,两者相辅相成,无一偏废。因此,道家养生与现代科学的前沿存在相合之处,以身体作为心理的物质基础,注重身、心间的良性互动。
人生活在身心的内外往复之间。然而除道家(教)外,以往的各家哲学或宗教常偏重心灵,而忽视、轻视甚至贬低身体的意义。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年近不惑方晓悟,道家在人类生活中自有其真价值,并谓之“身学”:“道家为学所重在人身,趋向于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道家(教)的确格外看重身体,并善于从身体入手来解决身心问题。身是心的物质载体,身为本,心为上。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自古以来的道家传统智慧。《黄帝内经》指出,心理活动是由身体产生的,分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还主张脏腑是情绪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身体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心理状态,甚至人生命运。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之所以能凭借顽强意志创造奇迹,正是其意志所属的脏腑核心功能健全。体若不健,心必难宁,这在生活和科学上已不断被证实。
若无好身体,无论如何开朗,也会意志消沉;再怎么努力,终究一空。有人认为,作为脑力工作者,肢体发达与否无所谓。其实,就连教书这类似乎不用体力的活,也同样需要健康的体魄,如此才能带来平和的心态。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物质或能量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们有时会闪出一些邪恶的念头?这是因为其背后有种负面的能量,或所谓邪气,若将邪气清除出去,邪念自然就没了。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身心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生存焦虑。对于这类身心疾病,西方医学已难于应付。面对诸多心理问题,现代心理学亦颇感棘手。
其实,许多心理疾病不只是由主观因素所致,很多是由生理问题引发。像抑郁症,就多由身体的失序而导致心绪的紊乱。因此,除了心病治心、身病治身的老路之外,心病由治身入手,身病由治心入手,或者身心同时兼治,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传统心学养生从最高的统一原则出发,先建立一个心性形上学以提升人的境界,进而通过心力来调节身体。道家则在融摄心学的同时,注重从下向上的身学路径,以实现由身体到心灵的升华。这两种路径分别适用于世上“境随心转”和“心随境转”的两类人,但前者极其难得,后者则占绝大多数。后者的身学路径与现代思维模式颇为一致。就现代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美国哲学家丹尼特比喻是吊车型,前者是举重机型。
心学与身学正好对应以上两种思维模式,它们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对立统一,互为其根,最终目标都是提升身心和谐的境界。其结果虽一致,过程却不同——吊车型思维往往需要做过多假设,这就导致其路径往往并不顺畅;举重机型思维则从身体的本质需求出发,由低到高地逐步推进(如精气神依次转化),不需要做太多假设,这就导致其技术更为牢靠,道路更为通畅。
道家养生,是一种在身心和谐的基础上,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的健康生活方式。它理念先进,同时兼具现代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当代呈现出新的活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
↑↑↑
中华传统国学
国学道家文化
国学中医文化
国学易经文化
国学风水文化
国学命理文化
关注平台后 回复数字 查看相应内容
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回复1收看: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回复2 收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回复3 收看:古代女子洞房前后的区别
回复4 收看:色难 .........你敢看吗?
回复5 收看:为啥人生气时说话用喊?
回复6 收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回复7 收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回复8 收看:中华“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回复9 收看: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回复10 收看:传统饮食相生相克原理
回复11 收看:人类的残忍让自己胆寒
回复12 收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人
回复13 收看:睡姿这事,你做对了吗
回复14 收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回复15 收看:中华老规矩,教给孩子
回复16 收看:吃 醋 ,生活才有滋味
回复17 收看:“老公”原恶毒骂人的
回复18 收看: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回复19 收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回复20 收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回复21收看: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回复22收看:四杯绿茶让癌症远离
回复23收看:心存善良,无可恨之人
回复24收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回复25收看:写给总是乱想的你!
回复26收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复27收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回复28收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回复29收看:是药三分毒,药补食补
回复30收看:车内摆件十大禁忌,
回复31收看:春吃芽、夏吃瓜
回复32收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回复33收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回复34收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回复35收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回复36收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回复37收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回复38收看:常按六个穴位!
回复39收看:古代投降为何举白旗?
回复40收看:影响运气的小动作
回复41收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回复42收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责任编辑:
网址: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731
相关内容
科学网—从“养生之道”到“磨养之道”女生身体的保养之道
养生之道50则:上养心、中养气、下养身 !
养生的最高境界:动养身体,静养情绪,富养灵魂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身心融合共美:智慧休闲之道
身心灵修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健康养生:开启身心平衡的生活之旅
张震的养生之道:生活有度,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