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网络,看完这篇我终于理解了(附代码)!
了解网络用语和数字代码,提高沟通效率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数字技能培养#
文章目录 1. 对概率图模型的理解 2. 细数贝叶斯网络 2.1 频率派观点 2.2 贝叶斯学派 2.3 贝叶斯定理 2.4 贝叶斯网络 2.4.1 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形式 2.4.2 因子图 2.5 朴素贝叶斯 3. 基于贝叶斯的一些问题 4. 生成式模型和判别式模型的区别 5. 代码实现 6. 参考文献1. 对概率图模型的理解
概率图模型是用图来表示变量概率依赖关系的理论,结合概率论与图论的知识,利用图来表示与模型有关的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由图灵奖获得者Pearl开发出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的话,那就是“优雅”。对于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挖掘隐含在数据中的知识。概率图模型构建了这样一幅图,用观测结点表示观测到的数据,用隐含结点表示潜在的知识,用边来描述知识与数据的相互关系,最后基于这样的关系图获得一个概率分布,非常“优雅”地解决了问题。
概率图中的节点分为隐含节点和观测节点,边分为有向边和无向边。从概率论的角度,节点对应于随机变量,边对应于随机变量的依赖或相关关系,其中有向边表示单向的依赖,无向边表示相互依赖关系。
概率图模型分为**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和马尔可夫网络(Markov Network)**两大类。贝叶斯网络可以用一个有向图结构表示,马尔可夫网络可以表 示成一个无向图的网络结构。更详细地说,概率图模型包括了朴素贝叶斯模型、最大熵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条件随机场、主题模型等,在机器学习的诸多场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细数贝叶斯网络
2.1 频率派观点长久以来,人们对一件事情发生或不发生的概率,只有固定的0和1,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从来不会去考虑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不发生的概率又是多大。而且概率虽然未知,但最起码是一个确定的值。比如如果问那时的人们一个问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若干个白球和黑球,请问从袋子中取得白球的概率是多少?”他们会想都不用想,会立马告诉你,取出白球的概率就是1/2,要么取到白球,要么取不到白球,即θ只能有一个值,而且不论你取了多少次,取得白球的概率θ始终都是1/2,即不随观察结果X 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频率派的观点长期统治着人们的观念,直到后来一个名叫Thomas Bayes的人物出现。
2.2 贝叶斯学派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1702-1763)在世时,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熟知,很少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与当时学术界的人沟通交流也很少,用现在的话来说,贝叶斯就是活生生一民间学术“屌丝”,可这个“屌丝”最终发表了一篇名为“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翻译过来则是: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你可能觉得我要说:这篇论文的发表随机产生轰动效应,从而奠定贝叶斯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这篇论文可以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若干个白球和黑球,请问从袋子中取得白球的概率θ是多少?”贝叶斯认为取得白球的概率是个不确定的值,因为其中含有机遇的成分。比如,一个朋友创业,你明明知道创业的结果就两种,即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你依然会忍不住去估计他创业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你如果对他为人比较了解,而且有方法、思路清晰、有毅力、且能团结周围的人,你会不由自主的估计他创业成功的几率可能在80%以上。这种不同于最开始的“非黑即白、非0即1”的思考方式,便是贝叶斯式的思考方式。
先简单总结下频率派与贝叶斯派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
频率派把需要推断的参数θ看做是固定的未知常数,即概率虽然是未知的,但最起码是确定的一个值,同时,样本X 是随机的,所以频率派重点研究样本空间,大部分的概率计算都是针对样本X 的分布; 而贝叶斯派的观点则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参数是随机变量,而样本X 是固定的,由于样本是固定的,所以他们重点研究的是参数的分布。贝叶斯派既然把看做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要计算的分布,便得事先知道的无条件分布,即在有样本之前(或观察到X之前),有着怎样的分布呢?
比如往台球桌上扔一个球,这个球落会落在何处呢?如果是不偏不倚的把球抛出去,那么此球落在台球桌上的任一位置都有着相同的机会,即球落在台球桌上某一位置的概率服从均匀分布。这种在实验之前定下的属于基本前提性质的分布称为先验分布,或着无条件分布。
其中,先验信息一般来源于经验跟历史资料。比如林丹跟某选手对决,解说一般会根据林丹历次比赛的成绩对此次比赛的胜负做个大致的判断。再比如,某工厂每天都要对产品进行质检,以评估产品的不合格率θ,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积累大量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便是先验知识,有了这些先验知识,便在决定对一个产品是否需要每天质检时便有了依据,如果以往的历史资料显示,某产品的不合格率只有0.01%,便可视为信得过产品或免检产品,只每月抽检一两次,从而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后验分布π(θ|X)一般也认为是在给定样本X的情况下的θ条件分布,而使π(θ|X)达到最大的值θMD称为最大后验估计,类似于经典统计学中的极大似然估计。
综合起来看,则好比是人类刚开始时对大自然只有少得可怜的先验知识,但随着不断观察、实验获得更多的样本、结果,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规律摸得越来越透彻。所以,贝叶斯方法既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思考方式,也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占据统计学领域的半壁江山,与经典统计学分庭抗礼。
2.3 贝叶斯定理条件概率(又称后验概率)就是事件A在另外一个事件B已经发生条件下的发生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P(A|B),读作“在B条件下A的概率”。
比如上图,在同一个样本空间Ω中的事件或者子集A与B,如果随机从Ω中选出的一个元素属于B,那么这个随机选择的元素还属于A的概率就定义为在B的前提下A的条件概率:
P ( A ∣ B ) = P ( A ∩ B ) P ( B ) P(A|B)=\frac{P(A\cap_{}B)}{P(B)} P(A∣B)=P(B)P(A∩B)
联合概率: P ( A ∩ B ) 或 者 P ( A , B ) P(A\cap_{}B)或者P(A,B) P(A∩B)或者P(A,B)
边缘概率(先验概率):P(A)或者P(B)
2.4 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又称信念网络(Belief Network),或有向无环图模型(directed acyclic graphical model),是一种概率图模型,于1985年由Judea Pearl首先提出。它是一种模拟人类推理过程中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处理模型,其网络拓朴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
贝叶斯网络的有向无环图中的节点表示随机变量 { X 1 , X 2 , . . . , X n } \{X_1,X_2,...,X_n\} { X1,X2,...,Xn}
它们可以是可观察到的变量,或隐变量、未知参数等。认为有因果关系(或非条件独立)的变量或命题则用箭头来连接。若两个节点间以一个单箭头连接在一起,表示其中一个节点是“因(parents)”
网址:贝叶斯网络,看完这篇我终于理解了(附代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043
相关内容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漫漫”看Matlab代码实践——BP神经网络
网络安全宣传周|关于网络安全,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
背包游俄罗斯终极指南 – Hostelworld Travel Blog
关于网络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7篇)
ResNet中残差块的理解(附代码)
【网络】干货分享!!关于网络安全的冷知识
网络安全观后感(通用18篇)
关于最近超火的人格测试MBTI,心理咨询师这样看
【网络安全】 10个网络安全小常识,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