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收藏了N多种健康食谱,却没有一个能跟着吃下来;保存了N多健身减肥视频,却都没有打开看第二眼;如果你想改变饮食和锻炼,但还在迷茫不知道如何入手,请往下看。
我来帮你梳理思路,从此不用抄那些坚持不下来的别人的作业。
纯干货分享,学不会的评论留言,私信我,我会尽力解答。
无法坚持别人食谱的根本原因
1.我们和健身达人、营养专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们就是一群无敌自律、毅力超群的人,甚至他们的食谱和锻炼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每天只需要专注在这一件事上,分享这些就可以赚钱。
但是普通人,不仅要上班还得加班,下班家里还有一堆事,让你按教程天天准备健康餐,天天去健身房1小时,不现实。
2. 你没有把别人教的知识消化吸收。就像上学念书一样,书读了,但是没理解,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刻在脑子里。
别人吃西蓝花、鸡胸肉,可是你特别讨厌西蓝花,或者下班没有买到西蓝花,然后你就不知道吃什么了,不知道用什么去替换。
别人跳绳一个小时,可是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或者身体状况不允许你跳一个小时,你就又迷茫了。
我们是很难和另外一个人完全同步的。
拿到一份食谱,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是要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吃,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掌握精髓,游刃有余地安排自己的饮食。运动也是一样。
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和运动
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慢慢调整做出改变。
下面是详细的步骤讲解。
一、准备工作:
第一:记录下2天的饮食。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天,工作日挑一天,周末挑一天。(如果你可以记录一周的那更好)
三餐、零食、夜宵、饮料、奶茶等,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只要张嘴吃了就全部记下来。(有时不写下来,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东西)
不需要精准到多少克,可以拿自己的手,或者碗作为参照物,记录大概体积就可以。
比如某一餐:吃了2拳米饭,吃了1拳土豆丝,1个鸡腿,喝了一杯奶茶。(更懒的办法:直接拍照记录)
第二:记录下这2天的作息。
例如:
工作日7点起床,坐马桶玩手机半小时,上班一整天,晚7点到家,吃饭1小时,玩游戏3小时。
周末,三餐吃饭共用了3个小时,其余时间躺着休息。(别管干嘛了,都没关系,先记下来)
第三:写下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和想达到的目标。
例如:
现在身体状况还好,想保持体重不长胖;或者现在有点脂肪肝,想减重;又或者现在有点血糖高,想控糖想增肌等等。
第四:了解食物的大概分类和大概配比
只有了解食物主要的属性,才能够知道吃什么吃多少。我个人用的简单分类是:
第1主食类:
包括米、面、粗粮、豆类和淀粉为主的根茎类食物(就是土豆红薯之类的)。
第2蛋白质类:
鸡、鸭、鱼、肉、蛋、奶等。
第3蔬菜类:
除根茎类之外的所有蔬菜(叶菜、菌类、蘑菇、海藻类等)。
第4其他类:
除上面以外的所有食物,比如水果零食等。
大概比例:主食、蛋白质、蔬菜 = 1:1:2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分类和配比,可以参考上面作为一个启动模板,后面根据自己的情况再慢慢调整。)
好,到此,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下面开始设计属于你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二、搭建新框架
第一:
拿出你的饮食记录,把所有的东西按照上面的分类分别标好,然后按类分析。
首先,第四类食物一定要少少的吃,他们不是每日必需品,通常含糖量热量双爆表。
其次,检查主食、蛋白质、蔬菜的配比是否合理,哪个多了哪个少了。(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主食占比太高,肉菜吃得太少)
最后,调整比例。不方便按餐调整的,可以先按整天来调整。
比如说中午你在公司食堂吃,只有面条,那你只能吃面条没办法,但是晚上你回到家,自己要有意识地多吃蛋白质和蔬菜,争取一天这三样的比例先符合1:1:2。
第二:
拿出自己的作息记录,看一下自己闲暇时间,从中挑出那么2-4天的一个固定时间,给自己安排一个运动。
运动的形式不限。先不要去研究哪一个运动效果最好,找一个你目前最能接受的、最可能坚持的,先动起来。
不乐意出门的,就找在家能做的,先跟着做起来,哪怕是原地踏步也行。愿意出门的,可以去游泳、跑步、打球等等。形式不重要,开始动了才重要。
到这里,我们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按此执行,你已经完成90%的改变了。如果你只想保持现状,做到这一步就相当可以,甚至可以说非常优秀了。
三、细化细节
如果你有更高的要求,就结合你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目标,逐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修改。
比如说你想减脂增肌,那再去研究你的饮食中,食物种类和配比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优化,运动时长和强度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调整。
又比如你血糖比较高,那要去研究你的饮食里常吃的东西对血糖的影响,是不是可以把快碳换成慢碳,尽量维持血糖的平稳。(我们的饮食大多有自己的偏好,常吃的食物种类不会很多,有的放矢的去研究,要比大海捞针的去问哪个食物对血糖影响大,更有实际意义)
再比如你消化不太好,常规三餐不适合你,那再研究是不是要少食多餐,哪些食物和做法对肠胃刺激比较大等等。
总之,核心就是把大方向先找到,把主要矛盾抓住,后面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专门地去学习和调整某一个点,有的放矢。
举例分析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给大家演示一下:
假设你是上班族,早餐买着吃,午餐去食堂吃,晚餐回家吃。
4餐图片来源于网络,用于举例,侵删
早餐:粥、花卷、饼都属于1类主食,鸡蛋是2类蛋白质,小菜是3类蔬菜
午餐:米饭、土豆丝、玉米是1类主食,炖肉是2类蛋白质,洋白菜和韭菜香干是3类蔬菜
晚餐:粥、土豆丝属于1类主食,带鱼属于2类蛋白质,豆角炒肉属于2+3类,蛋白质+蔬菜
加餐:牛奶属于2类蛋白质,剩下的都属于4类其他
先套模板(大概比例:主食、蛋白质、蔬菜 1:1:2)
4餐图片来源于网络,用于举例,侵删
整体来看1类主食摄入偏多,2、3类偏少,不符合上述比例。
可以做出如下调整:
4餐图片来源网络,用于举例,侵删
早餐去掉粥、饼,增加一个鸡蛋,再加1碟小菜。
午餐玉米、米饭、土豆丝都属于1类,种类重复且偏多,可把土豆丝换成别的3类蔬菜,玉米和米饭2选1,或者每样都少吃一点。(如果食堂没有别的选择,就先吃2、3类,配土豆丝,咸了来一口米饭,不咸就先吃菜,这样也可以减少主食摄入量)
晚餐粥去掉,吃剩下三样,土豆丝少吃,或者粥换成其他粗粮,土豆丝不吃。
加餐牛奶、坚果保留,水果四选一即可。
这样就完成一个初步改造。(此方案仅示例在当前基础上做简单调整,并非最佳调整方式)
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是一种长久的生活习惯,和家庭传承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这些,直接生搬硬套另外一种模式,是非常难成功的。
所以要按部就班的来,就在当前的饮食习惯上,先建立一个系统,再逐步去优化细节,一切都会慢慢的顺下来。
食谱、运动随便一搜几十种,视频成百上千,都说自己的最好,如果不去了解其中原理,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东试试,西试试,最后哪个也坚持不下来。
只有最了解自己的你,根据你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作息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最后的小提示:
文中提及的食品分类、每餐种类配比,都只是我个人常用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完全不知道如何入门的朋友,可以先利用我的模板起步搭建框架,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修改,最终找到适合你的自己的方案。
(如果你不思考不优化,完全照搬我的模板,那这篇文章也就失去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