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神”抗疫指南:孕妇、慢性病患、儿童在疫情期间怎么做?
充足睡眠能提高免疫力,抵抗慢性病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预防#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们过了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春节。这个春节,我们深居简出,以“宅”为大;我们关注疫情,为同胞忧心;我们都知道,保护好自己,是目前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对社会负责”。
在这段特殊时期,还有一群人,为了我们而负重前行,他们战斗在疫情一线救治患者,他们向公众普及“如何在疫情时期保护自己与家人”。短短16天的时间,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的多位来自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的女医师,用她们的专业知识写成通俗易懂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说“不”》,为民众们的日常防护与就医提供了指导建议,聚焦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应对,让我们可以用专业的知识作为铠甲,保护我们以及我们的身边人!
书稿完成之时,她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奔赴湖北疫情战场,彼此相约再见春暖花开时。致敬!女英雄们!
疫情下,孕期产检怎么做?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导 王凌
现在,大多数人都乖乖居家隔离,人人都抱着“闷死”病毒的决心。然而,孕妇的情况比较特殊,定期产检是为分娩保驾护航,保障母婴平安。即使是正常的孕妇,没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在妊娠周数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因此,孕妇不能顾此失彼,只盯着新型冠状病毒,忽略妊娠期间的母婴健康。现在许多医院都开通了“在线问诊”,就是为了方便孕妇在家也能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何时来产检。
1.何时产检
(1) 孕早期和孕中期:如果孕妇的孕前检查都很正常,在早孕期、中孕期产检过程中没有发现特殊问题,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延长到医院的间隔时间。
(2) 孕晚期:妊娠晚期的孕妇和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比如高龄、妊娠合并症等人群,要严格听从医生指导定期产检。
2.产检注意事项
去医院前:去产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自我保护。全部人员都全程佩戴口罩,必要时用酒精擦手和手机等随身物件。没洗手前不要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到医院后:听从医院安排,提高自我警惕。为了保证孕产妇的安全,目前各级医院在进入医院前设置了体温筛查。孕妇及家属到医院时一定要配合医院进行体温筛查。如果有发热的情况,需先到发热门诊就诊。
离开医院:回到家后,正确摘除口罩,及时清洗双手。
面对疫情,慢性病患者如何应对?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鲍欢
这里指的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他们一般在家中服用药物控制疾病症状和进展;也包括肾功能不全、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这类患者则需定期到医院做相关治疗:如血液透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等。
1.宅在家里闷病毒
疫情发生的时期,首先是“宅”在家里,不出门或者少出门,减少家庭聚会,减少交叉感染。
2.调整心态抗病毒
要放松心情,不要因为疫情的情况、数据的增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休息,保持以往的生活规律;避免恐慌,切勿盲目听取网上所谓的“治疗偏方”,服用所谓的预防肺炎药物,因为这类药物有可能影响平常服用的药物的疗效。
3.按时服药稳病情
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规律、正确使用药物;定期监测自己的身体指标:血压、血糖、体重;通过医院官方微群或医患微信群咨询自己的用药或疾病控制情况。
4.必须去医院怎么办?
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要注意密切防护:佩戴口罩、手套,距离周围人员保持在1米左右,治疗结束后尽快离开。
5.慢性病急发怎么办?
所有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血压突然增高、剧烈胸痛、一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不要犹豫,立刻拨打“120”送往医院急救;如果出现发热、不缓解地咳嗽等症状,需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救治。
孩子不愿戴口罩,怎么办?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郑继翠
有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今年在人类中肆虐,连孩子都没有放过。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知道如非必要,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那必须全副武装,戴好口罩。戴口罩很不舒服,又闷又湿,家长都在忍耐,孩子就更不愿接受口罩了。那么,怎样让孩子乖乖戴口罩呢?
1.视频看起来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稍差,家长可以利用短视频让孩子了解咳嗽和喷嚏的危害。让他们知道一个喷嚏可以穿过几节地铁车厢,使他们认识到即使很远的地方有人打喷嚏,自己也可能受到感染。
2.游戏做起来
(1)对照游戏:家长戴上口罩,孩子手上放颜料粉。让孩子对着家长轻轻打一个喷嚏,颜料粉便飞到家长的口罩上,没有办法进到家长的身体(家长最好戴上眼镜,以防孩子力度没有掌握好,粉尘飞到眼睛内)。
使用小木偶做道具。小木偶不戴口罩,同样的步骤,让孩子吹颜料粉,颜料粉便飞到小木偶的嘴巴和鼻子里,家长可以模仿小木偶呼吸,扮演粉吸到身体内,然后自己生病了。
2个游戏做完,让孩子自己体会,讲出道理。他们对戴口罩的接受度就会提高。
(2)演示游戏:如果孩子比较小,也可以直接通过吹颜料演示给孩子,人是如何感染病毒的。道理少讲一点,跟他们玩个游戏,看谁能保护鼻子和嘴巴没颜色。
(3)比赛游戏:还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戴口罩时间长,并讲出各自的感受。通过比赛的形式,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提高其对口罩的接受度。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接触颜料后要洗手,另外要选择无毒的颜料。也可以让孩子撕碎小纸片,画上病毒的样子,来进行此游戏。
3.图画画起来
让孩子在自己的口罩上画上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戴上,这个小动物就可以时时刻刻跟他/她在一起了。
4.绘本读起来
如《小猫戴口罩》《为什么要戴口罩》、公益绘本《新冠病毒之战》等。
5.口罩要何时
将口罩调整到适合孩子的状态,否则孩子感觉不舒服,就不愿意戴口罩。
愿我们春暖花开时再相见
到那时,我们可以卸下口罩,也卸下愁容
无所顾忌地拥抱、畅谈、嬉戏......
内容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真假信息飞满天,恐慌下之无处找寻真相。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手段是预防,不只是日常行为,更有营养、运动以及心理防御,并且,疫情下对于其他疾病的处理该如何应对?已经陆续刊出的几本科普书对此都鲜有深入触及。
本书的编辑来自上海市女医师协会成员,都是上海市各大医院、各个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女医师,专业技术高超,科普水平过硬,公益热心洋溢。重点关注女性、儿童和老人。在本书的章节安排上,除了疫情的公共卫生知识必读外,聚焦在儿童的行为和心理、营养防护,孕产妇在疫情下的紧急应对,需要长期治疗的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该怎么办?
本书在疫情对老百姓日常防护和就医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建议,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在非常时期为社会尽一份女医师的微薄之力。
名誉主编简介
孙斌,女,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 卫生管理研究员,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卫生发展与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抗癌学会顾问副主委,《上海影像杂志》常务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特聘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委。专攻儿科先心病研究和医院发展略研究,擅长儿科先心病临床诊治。近年来,获得13项公益性课题。发表专业和医院管理文章30余篇。2015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女性社会组织优秀组织者,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2016年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管理二等奖。曾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复旦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获上海市“施思明”科技奖等。
主编简介
赵静,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现任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闵行区科委课题5项。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编写团队介绍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编者来自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18家市级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等10家专科医院及5家市中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知名女专家,涵盖所有内、外、妇、儿、中医等各个专业,重点关注女性、儿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用专业、科学、简单、易懂的方式全方位为公众传递医学健康之声。
责任编辑:
网址:“爱神”抗疫指南:孕妇、慢性病患、儿童在疫情期间怎么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275
相关内容
转需!疫情期间居家常见心理问题调适指南疫情期间,特殊人群该如何健康饮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战疫微课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居家儿童保健?听专家怎样说
疫情期间,怎样做好个人防护?10条实用建议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指南
疫情期间,健身防病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