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4-11-07 03:05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理念贯彻了幼儿的生活,把生活教育做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自身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教育和生活实践活动,开展以生活观念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来确定的。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非常吻合。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生活观应植根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这是建构的原则和基点,以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课程教育的实施,使孩子在教育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本文主要探索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以提供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决定了生活是通过教育来展开的,是对生活教育的改造。整个生活都有整个教育生活的发展,教育也必须使学龄前幼儿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成人的生活,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就越紧密。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成长是最重要的。教育离不开成长,生活可以说是教育。孩子应该善良、热情、人性化,在教育上自然放松。因此,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使教育活动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实际,从而提高幼儿的教育效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

一、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幼儿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在于让幼儿健康成长,但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实现,极大地降低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教育的生活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幼儿的现实生活,分析幼儿对身心发展的态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思想,也可以拓宽幼儿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内容上的知识和视野,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通过生活教育,不断充实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基本能力。基于生活即教育背景下,将幼儿园的课程教学逐渐生活化,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是幼儿园教学的主体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能让幼儿感受到熟悉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中。幼儿教育逐渐生活化,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在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领略知识的魅力。幼儿园生活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培育幼儿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助力。只有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幼儿教育才能够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中,从而将教育内容不断深入幼儿的心中,让生活教育才能够得到最大地提现。

二、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生活教育

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幼儿的认知过程是全面的。只有将生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使生活教育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欲望。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许多知识只能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理解。《新纲要》也指幼儿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重要地位,强调“体验”、“感受”、“愉悦”、“爱”等,强调情感、态度、个性、兴趣的价值取向,兴趣、快乐有效地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就决定了生活教育是一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实施生活教育,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生活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教育水平。

例如:针对小班的幼儿因为小班的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对周围的一切都比较陌生,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教师在班里创设生活区,用“小床”“小沙发”等将区域布置的像家一样,幼儿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爸爸妈妈,帮“宝宝”穿衣、做饭、喂奶等,让幼儿感到熟悉和温馨,从而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树立幼儿的榜样意识,描述做的更好的行为,如:上学不迟到,可以独立穿衣,独立洗手等,其他幼儿看到后就会像她一样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大班的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树立一些上课的规则以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规则性强的游戏,如:闯关游戏,只有按照要求完成第一步才可以进行第二项,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遵守规则,养成好的习惯和掌握方法,这样游戏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和家长还可以让幼儿观看小学课上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小学学生上课时需要怎么做,让幼儿知道上课的规则是什么,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提高对幼儿教育规则的认识。[2]

首先要重视环境熏陶,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它为孩子们创造了许多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同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坚持用积极的方法询问孩子,积极的引导,巩固孩子的规则和行为。每天都在积累,强化规则意识。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对规则意识的不断积累不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才会得以建立。

2.基于幼儿兴趣,开展生活教育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敏锐的眼光,任何新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强烈的求知欲为出发点,创设幼儿兴趣点,探索生活中的一切,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幼儿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在生活中产生有意义的活动。将生活教育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会让幼儿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地提升,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开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在教育中利用好这些好奇心,不断带领孩子去探索自己所好奇的区域。

例如,幼儿园的幼儿,生长速度都较快,休息了两个月,开学时幼儿都说自己长高了,因此,教师组织了一次测量活动,请幼儿来测量身高,在测量之前,教师和幼儿从讨论共同讨论使用什么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通过探究与讨论,幼儿选择了更安全和方便的卷尺来进行测量,教师要先做示范,每一步都要进行讲解,幼儿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幼儿知道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和物体一边要对齐来进行测量,可以请幼儿先来测量一些短的物品,然后再测量身高,让幼儿明白测量时要从脚开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尺子要成一条直线,否则就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还要进行记录。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测量的工作都很陌生,所以在测量时,经常反复测量,教师可以将幼儿三个人分为一组,合作来完成并记录下来,之后来进行对比,教师还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告诉幼儿不要挑食,多吃蔬菜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在幼儿在测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肯定幼儿,让幼儿可以完成整个活动,在测量过程中幼儿可以掌握技巧、丰富生活经验,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

幼儿兴趣的特点是不稳定的,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往往表现为快速的兴趣。无论奇怪的事物和有趣的事物受到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兴趣能转化为深层次的探索行为,特别是如果只有努力才能得到答案,那么许多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都会感到疲倦。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形成探究热点,以确保幼儿能够保持对探究活动的长期兴趣,形成一定的探究效果。

3.基于幼儿现状,开展生活教育

幼儿园日活动内容丰富,每一个生活活动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小问题,小争执,幼儿在争吵现场哭了,包括教育机会。教师要基于幼儿现状,了解好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状况,从而提高教育意义。作为教师,教师必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经常记录和分析幼儿活动的表现,把握活动的内在教育价值,组织有效的生活教育活动,学会实施生活活动计划。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这一个个环节中了解幼儿现状,开展生活教育,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内在价值,以此不断促进幼儿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在幼儿工作时,教师发现,幼儿在进行搭建时,在搭建过程中,幼儿缺少了一些圆形的积木,因此,他就去其他幼儿的手里抢来一块,导致另一位幼儿的作品也无法进行下去,两位幼儿因此发生了争执,他们一起来找教师,教师在介入时,首先请幼儿都来说一说发生什么是事情,幼儿说:“他就把我的积木抢走了,我没办法工作了”,另一个幼儿说:“我需要一个圆形的积木当车轱辘,不然我的车就没有轱辘了”,两位幼儿将事情的过程讲述完整,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要变现出适当的情绪,让幼儿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之后在总结环节的时候,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我们在搭建时,没有圆形积木了,但是小朋友的车轱辘还没有搭好,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可以用别的积木来代替”。这时有幼儿反驳说:“车轱辘是圆形的别的形状的积木不可以滚动。”这时有幼儿说:“可以用圆柱的泡沫积木”还有幼儿说:“可以用瓶子”等等,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说了许多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可以用一些其他的物品来进行代替,不一定是积木,教师也对区域的材料进行补充,之后,争抢的事情就少了许多。

教师的观察在孩子的生活中尤为重要。教师的仔细观察和适当的干预,可以使孩子更快地解决问题,避免许多纠纷和问题,使孩子更好地思考和激励,从而提高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了解孩子具体情况,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地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方式,教师引导学孩子思考,从而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避之门外。教师要善于观察,通过自己对幼儿们的了解,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发展。[4]

4.基于幼儿天性,开展生活教育

幼儿天性的天性就是活泼爱玩,我们要将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到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产生兴趣。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幼儿的天性会得到极大的展现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和感知能力会被不断地放大,从而使得幼儿再次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教师所要传递的知识。幼儿园开展生活教育,要高度重视释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能够快乐学习,以轻松愉快的状态去面对幼儿园教育。对于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以自由轻松的学习状态去学习才能让生活教育展现出实际意义。幼儿园基于幼儿天性所开展生活教育,能够更加贴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让教师找到真正合适幼儿且有效果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

幼儿园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生活小能手”生活能力比赛。幼儿园以比赛地方式考验幼儿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保管能力。第一个比赛项目是穿衣服、穿鞋以及整理玩具。参赛的小朋友神情专注,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穿好衣服,丝毫都不慌张,穿鞋子时,幼儿们先讲正反放好,而避免自己鞋子穿反,在穿好鞋子后快速地走到桌子前,整理好桌面上乱糟糟的物品,他们将自己的玩具一个接一个地放进箱子里,摆放整齐。第一个比赛结束后,第二个打扫卫生比赛项目也有序开展了。有的宝贝专心致志,仔细将比赛现场的每一处都打扫地干干净净,高高地扫帚似乎丝毫都都不影响他们,垃圾桶被他们装的满满当当,幼儿们在结束后高高地举起小手示意完成,幼儿们将每一处都清理的十分干净。而第三个的比赛中,幼儿们要自己叠好被子衣服,等一声令下,幼儿们飞速地叠衣服、动作特别麻利,不一会儿衣服就叠好了。衣服叠好后,幼儿们就立马去整理被子,尽管被子对于幼儿而言有些大,时不时就会被绊倒一下,但是他们依旧很好地完成了比赛。在所有比赛结束后,幼儿教师对于比赛进行了总结,每一位幼儿在比赛中都玩的很尽兴,而且他们的自理能力在比赛中也得到了提升。

在幼儿阶段,教师的教学要充分重视幼儿的天性,要懂得利用和把握,在进行教育活动是要充分考虑到。生活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幼儿,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幼儿接受和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的,通过比赛等方式是一个很好地方法,幼儿在一个轻松而热烈的环境下,能够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幼儿,给幼儿带来更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教育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师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教育中存在着生活。这样更适合幼儿,更贴近幼儿的教育和生活,实现课程生活化。生活是所有实际活动的总称。幼儿园的教育和实践包括幼儿园发生的一切。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所有幼儿都能快乐、健康、自我感受和实践。帮助幼儿获得充实的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基本能力,积累初步的生活经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幸福健康地成长。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教师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现实生密切相关,让幼儿以轻松自在的姿态去学习,向前发展,将幼儿园的课程教学逐步地生活化,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生活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培育幼儿各种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蒋晨草.刍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读写算,2022(07):46-48.

[2]褚小霞.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规则与独立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1(78):148-150.

[3]石红晶.生活融于教育,教育展现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J].清风,2022(02):90.

[4]张达金.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2021(33):71-73.

网址: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64

相关内容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每个幼儿园都在做生活教育,如何真正有儿童有深度有教育?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育儿的知识小常识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10篇 幼儿园免费教案
生活教育范文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