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让生活多一种不同的选择
极简生活方式并不等同于贫穷,而是对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和选择。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生活#
什么人最应该了解极简生活?工作大忙人、打折时的购物狂、廉价爱好者、旧物收集癖,以及希望过不一样生活的人。
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给自己一个假设:“我过得不够好,是因为我还缺点啥”——缺房子、缺车、缺人脉……但是很少有人思考,相比过去10年,我们拥有的东西比过去多多了,但并没有感到更加幸福,这又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新穷人”?
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这么解释这种现象:“消费市场中最要命的是,承诺有一种可以治疗消费者所有折磨的药方,它就在某个商店的某个角落,如果消费者能够认真寻找,就可以找到它。”
比如,你觉得缺少面子,那就买名牌或者奢侈品;缺乏安全感就买房子;缺少趣味就买顶级的游戏装备。生活里遇到的问题,好像总能靠买个东西去解决。
这种消费观有一个致命的 BUG ,就是边际效应递减——买买买带来的短暂新鲜感会越来越少,为了维持,你必须购买更多。
买得越多,拥有的兴奋感就越廉价;占有更多,心中的充实感却并没有更多;为了弥补这种空虚感,需要下一轮消费。
就像掉进大海里的人一样,只要停止扑腾,马上会重新掉进无助的深水里去,这是一个怪圈。这种人被称为“新穷人”——虽然物质丰富,却心智匮乏。
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观点是反其道行之。极简主义并不是一穷二白,家徒四壁,而是专注最少而最好的东西——用少而好,对抗多而全。这个理念最早是从建筑学引申过来的,后来被应用在各个设计领域。
著名日本品牌“无印良品”是极简主义的集大成者,它的衣服、家具,都是用非常好的材质,但没有什么装饰,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使用者。设计师原研哉认为“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下面是一张“无印良品”的海报,你能体验到这种“空的力量”——空旷的世界里,一个安静的人。上面只有“无印良品的未来”几个字——你会发现,这几个字是理念,也是品牌。很少,但很好。
这种“空”的精神放到人生里来,就是极简人生。这是一种“自愿简化所需,专注最本质的事”的生活方式。
对于极简主义奉行者来说:
物质极简——一类一品,追求低调有质感的物质享受;
社交极简——简单的社会关系,深度交往;
事业极简——专注一件事。
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很好的地段买一个三百平方米的房子,大概每平方米十万。去他的新家拜访时,你会发现二楼的两个房间,堆满了老房子里的各种旧家具、旧电器。问他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他说不确定哪天能用上,所以就留着了。
他们是极度节俭的人,但这种节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些东西也许帮他们省了3万块,但却占据了30平方米的空间,价值300万。
在大脑里面放很多琐事,就和用最宝贵的房子放旧物是一个道理。我们天天刷微博、微信;追各种神剧和热点话题。其实仔细回想一下,三个月前,真的有什么事情特别值得被记住吗?你会发现,并没有。
这就是极简的力量,它能让你意识到,我们需要的没那么多。貌似节省,其实是最大的浪费。你宝贵的注意力,应该花在更少、更好的事情上。
我们以为自己在占有物品,其实我们也在被占据。
每添置一件物品,就像开启了一段新关系,你有拥有它的权力,也有了照顾它的义务。
衣柜里的衣服说:“你花了好多钱买我,这么久不穿,太浪费了。”
冰箱里的食物说:“我都快过期了,还不快来瞧瞧!”
书架上成堆的书说:“你就看了10页,就不看了吗?别半途而废啊。”
你看,购买它们时消耗了你的判断力,占有它们却消耗了你更多能量。
极简生活,可以只留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压力就会小很多,也慢慢拥有自由活动的空间。
极简生活不是穷而少,而是最少但最好。极简的本质,是自愿简化所需,专注最本质的事。
你可以从“100件物品大挑战”开始,也可以从“入一舍一”开始,或者今天你就应该试试“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的计划。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也会发现,没有方向的生活,再极简也是浪费。
责任编辑:
网址:极简生活,让生活多一种不同的选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706
相关内容
极简生活,让你的人生不简单选择生活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工作方式
极简主义生活,极简生活的18条理念
简约不简单:极简生活的智慧
家庭:选择婚姻,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极简生活:简而美地活 (极简是风靡全球的一种生活态度与理念。告别繁杂,拥有简而美的生活。)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创新!让广大游客有更多个性化选择
极简的生活,简单的美
追求极简生活与理财的智慧,让生活更简单
极简生活|极简主义者为什么每天穿同样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