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Comparison of Life Education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引言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学校”、“课本”、“教师”为中心的三因素论 [1] 。他把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更应该是一种生活上的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对欧美国家的教育在一定时期具有积极意义,更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家,他深受杜威进步主义思想的影响,创造发展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陶行知把杜威思想观点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教育问题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要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的进步,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2.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共同点
陶行知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当时杜威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陶行知师从杜威,直接接触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并且杜威前后两次来中国讲学,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可以看出,他们都过于强调教育的作用性。杜威认为教育是万能的,陶行知试图把教育作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武器。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理论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
2.1. 陶行知对杜威思想的继承
陶行知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吸收,深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与现实相脱节。他从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出发,把教育作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武器。另外,杜威还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 。从杜威的这个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人不应该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陶行知也认同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树立一个终身学习观。陶行知把终身学习理论与求知欲结合起来,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经验与学习经验结合起来,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学会转化为理论。另一方面,在把握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只要真正做到生活和学习相结合,才能做到终身学习。
2.2.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民主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都蕴含了民主的理念。杜威强调要以家庭为中心,培育孩子地独立,尊重孩子地意见。在学校中,教师教学不应该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应该站在学生地角度去教学,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也体现了民主思想。陶行知在他的幼稚教育思想中强调要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的幼儿教育 [3] 。陶行知结合当时中国本土现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国已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陶行知指出幼稚教育的方法就是要:尊重儿童、解放儿童、重视儿童。从幼稚教育的方法可以看出,尊重儿童是在了解儿童的情况下,帮助儿童成长。把儿童从成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掘儿童的潜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重视儿童,也就是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陶行知的幼稚教育思想即是现代教育平等民主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相长思想的继承。由此,可以看出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都涵盖了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在当时是一种对教育全新的认识 [4] 。
3.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
陶行知虽然师从杜威,但是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背景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对教育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存在差异。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与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看似只是词语的颠倒,内在的含义却大有不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3.1. 思想形成背景不同
杜威是美国的教育家、哲学家,他出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社会环境下,扩大了人口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使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思维的变化给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学者们开始注重实验探究以及实践探索。十九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反对孤立单独的观念和思想的存在,主张把教育、学习理念与实践和实验结合起来,并在这种结合中把理论是否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作用放在第一位。杜威对当时的传统教育产生了质疑,他对传统教育的“知行分离”进行了批判 [5] 。杜威认为,在传统教育中,人们把知识和实践分离开来,学生学习和接受的都只是“认识”上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学生所学来自教师直接的灌输,而非自己实践经验所得,得到的知识对学生者自身是没有启发和体悟的,会导致学习者知识的轻视。在美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发展的环境下,杜威提出要把学习和儿童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知识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出知识。
陶行知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受到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陶行知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面对当时中国落后贫困的局面,他开始全力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创立了晓庄师范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陶行知力图通过教育立国,当时的中国社会大部分人没有上过学,他认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来改变中国的现状。所以,他提出的了生活教育理论,想要通过教育来改变生活,改变社会。
3.2. 教育目的不同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里面定义“民主主义社会”为:“如果有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能够以同样的名义,享受同等的社会利益,能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共处生活进行互动,从而保证社会的各种机构得到灵活的重新调整,这样的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社会” [2] 。并且对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的类型进行定义:“给予每个个体对社会关系与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给予每个个体确保不会引起混乱的社会变革的心理习惯” [2] 。从杜威对民主主义教育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杜威把教育的目的归纳为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本身是没有目的的,只是看教育过程中的因素。并且,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通过教育使人们更好地适应新社会地发展,提出的是社会教育说。
与杜威不同的是,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社会。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情形。在清政府与军阀统治下的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国内矛盾频繁发生。当时的中国人很多没有受过教育,思想愚昧腐朽。陶行知看到这一现状,想要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思想,通过教育拯救国家。所以,陶行知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改变国家,而不是适应社会的现状。
3.3. 教育理论不同
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看似差别不大,实际上是有千差万别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陶行知将杜威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3] 。杜威是依据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批判传统的教育模式,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把知识和实践分隔开来,让学生单纯地学习间接经验得到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获得感以及对知识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由此提出做中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和做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情。他把生活放置于生活的大环境中,教学的不一定是教师,可能是老人小孩。学习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把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陶行知在继承和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同时,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陶行知教育理论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互关联的地方,又有很多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带来了一些学习上的启发。
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实际情况。陶行知师从杜威,在学习和吸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他留学深造,学习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理念。回国之后,建立了晓庄师范学院、山海工学团等。在学习前人优秀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民族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借鉴优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民族的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运用。陶行知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特有的国情,针对中国的情况创新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学习前人优秀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选择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其运用起来。在做事情和做研究的时候,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上要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是依葫芦画瓢去学习和运用东西。陶行知在学习杜威实用主义精神后,并没有把杜威教育生活理论照搬到中国来,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
其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原则。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两者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杜威和陶行知都看重教育的实用性,都探究教育思想的民主,他们的思想在教育理论背景、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理论等方面又很大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社会环境,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在一定方面对教育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探究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政治认知程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正面的教育模式,在小学、中学都开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意识形态较强的课程,我们通过讲授的方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联系起来。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强调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又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5. 结语
无论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与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他们的教育理念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但是,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过于强调社会功能、课程内容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等问题。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提到:“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6]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基本问题。正如郭元祥在《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中提到“基础教育应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即为了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中心,基础教育应注重发挥生活对教育的意义” [7] 。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址:生活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992
相关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与陈鹤琴“活教育”之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析
“生活即教育”启示
生活教育的内容范文
浅析当下中学生学习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2018教育学考研复习考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