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防腐剂”就是“纯天然”食品?
有食用色素的食品不健康?
不合格食品一定是不安全的?
类似这样的传言或“常识”
你一定听过
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们还能吃什么”
实际上这是
对食品安全问题
存在诸多误区的结果
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百姓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食品安全领域的名词,进行了解读和消费提示。
关键词
防腐剂
防腐剂有毒、“不含防腐剂”的是“纯天然”食品。
解读
一种化学物质要想成为防腐剂,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来保障安全。凡是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价,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只要按标准使用,其安全性不足为虑。
合理使用防腐剂是安全的,反而没有防腐剂,更容易引发问题。比如说一些食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食用的周期较长,微生物在其中很容易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例如花生发霉,能够产生毒性为砒霜68倍的黄曲霉素B1,对健康的危害更大。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能够使食品更安全,合理食用才是关键。
但是,现在有一些不法商贩,滥用防腐剂,或是使用防腐剂来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这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无论对健康有没有害,都需要严厉打击。
关键词
不合格食品
不合格食品就是不安全食品,会损害健康。
解读
食品合格与否,依据的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就是不合格食品。
不合格食品包括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非安全指标不合格、限量成分超标和含有违禁成分等。其中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包括了标签、标示不合格和含量不合格等内容。不合格食品的出现,主要是部分生产企业缺乏责任心,商业道德低所导致的。
而食品安全与否,则依据的是有没有损害健康,要依靠科学家做风险评估来得出结论。
不合格食品和不安全食品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不能画等号,不能将超标食品等不合格食品误读为不安全食品。
不合格食品中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加了柠檬黄的馒头,属于不合格食品,但是不会损害健康,不是真正的“毒食品”。
关键词
食用色素
“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
解读
食品色素又称着色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国家对于在食品上使用的食品色素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了食品色素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或残留量,只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就一定是安全的,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
国家标准中有些食品色素并没有写清使用限量,只是描述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是因为这些食品色素具有自限性,过量添加会影响食品品相和口感,厂家生产时,只要工艺要求达到了,就不会多加,不会用到产生健康损害的量。
合理使用食用色素不仅安全,而且有些食用色素还具有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着色剂,不仅是维生素A原,还具有很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功能,用于各种食品着色的红曲红色素则具有降血压作用。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编辑制作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
资料: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文字:田静 江涛 左莹
原标题:《这些食品安全误区,你相信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