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魏晋南北朝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心理学美学探讨审美心理机制,如审美移情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美学理论#
魏晋时期,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也颇令世人瞩目。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心目中,自然之美比起雕缋之美来,已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境界。
《魏晋南北朝》
本来,在中国历史上,三代(夏、商、周)礼器的图案是一种雕缋之美,它曾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赞赏,苟子说过:“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磐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礼者,养也”。
《荀子选评》
两汉的辞赋也是一种雕缋之美,它曾得到众多著名文人的推崇。司马相如曾对他的朋友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官一商,此赋之迹也”。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审美趣味发生改变。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开始肯定“自然之趣”,强调“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赞赏“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刘勰与《文心雕龙》
梁武帝萧衍品书(书法)已将“芙蓉之出水”置于“文彩之镂金”之上。
梁武帝萧衍书法
正因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颜延之对汤惠休作出的“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的评价,才会快快不乐而“终身病之”。
谢灵运诗句
但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崇尚自然之美并不反对人力加工,它着意追求的是高于“既雕既琢”的那样一种“复归于朴”的人生——艺术境界。
国画自然山水意境
正因为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自然之美是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语)的高级境界,所以,魏晋以后,与雕缋之美交相辉映的这种自然之美,得到众多艺术家的倾心推崇,也得到众多文人士大夫的会心赞赏。
庄子哲学
李白主张诗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岑参盛赞友人的诗有一种“清新”自然之美:“爱君词句皆清新,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此外,还可举出很多追求这种自然之美的例子。
李白图
魏晋时期,美学领域内重美轻善思潮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封建领主阶级试图摆脱汉代神学、经学以及奴隶主阶级伦理道德规范的桎梏的曲折反映。
因此,这一追求审美和艺术自身独立价值的重美轻善思潮,在当时带有促进“人”(当然主要是指封建门阀士族)的觉醒和推动“文”(文学)的自觉的“思想解放”的进步意义。
俞祖德国画山水
但是,这一“思想解放”是在封建领主阶级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的,因此,“思想解放”的结果,却为封建门阎士族的“及时行乐”打开了“绿灯”,为封建士大夫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文风的抬头提供了条件。
陈子庄国画减笔山水
于是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期,在美学上如何摆正美与善的关系问题,又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而隋唐时期的思想家,也正是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沉思和解答,跃身跻于美学领域的。
网址:图文详情:魏晋南北朝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3891
相关内容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美在生活)魏晋南北朝的服装在诉说着当时人们怎样的生活故事?
培养审美情趣,增加生活乐趣
【生活美学】审美,让生活变得有趣
审美趣味提升格调和境界
《审美即生活》:不仅要生活的“美学”,更要审美地“生活”
【方忠平】审美文化消费论
《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审美即生活
日常生活的美学浪漫——李子柒短视频的审美解读
“生活美学” 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JYZ · 艺文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