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11-20 09:37

幼儿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主动探索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幼儿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自身劳动价值观念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部分幼儿逐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错误的行为习惯,对参加劳动缺乏积极性,错误地认为劳动又脏又累,时间一久,很多孩子便容易出现劳动观念缺失的问题。如何让劳动教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落实在孩子们的行动中,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以下对谈谈幼儿园劳动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班劳动教育;幼儿生活;实践探索

引言: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对幼儿健康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幼儿阶段进行劳动教育是儿童接受正式教育的基础条件,对幼儿建立良好习惯有重要作用。在劳动教育期间,教师可能会忽视相应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所以教师要做好幼儿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意义,为充分展现幼儿的科学性、有效性奠定良好条件。对此本文呢结合实践分析如下:

一、优化教学理念,落实劳动教育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首先,要能够具备劳动正确的劳动观念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引导幼儿融入到劳动教育之中,体会劳动教育的意识,培养劳动教育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当中,让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劳动教育中,要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的素养,在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落实。为此,在劳动教育的开展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更加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幼儿融入到知识学习之中,充分的发挥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效果。

二、明确价值观,构建完善知识框架

幼儿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习的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并具备自身的劳动意识。为此,在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开展中,要不断地深化其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之中。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劳动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增长智慧。也让幼儿在劳动当中提升自信,具备自信感恩的品格。为此,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中,要注重设置完善的课程目标,从而引导幼儿在劳动当中有所得、有所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劳动课程的开展中,要能够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幼儿的兴趣,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挖掘劳动课程的核心,并拓展相应的资源,以其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在对劳动教育形式进行丰富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更加完善的劳动知识框架,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也能够帮助幼儿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

三、立足生活,确定课程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幼儿园开展劳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自主劳动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拥有较强的个人劳动能力,并借此实现有效的道德素养教育。而教师要想使劳动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首先要为劳动课程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当前年龄段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要遵循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目标的设定[1]。生活化教育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劳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并且,在生活化劳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儿童还可以在此类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真正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劳动的意识,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使教师实现高效的劳动综合素养教育。

幼儿教师在制定劳动课程的授课目标时,需要从幼儿本身的成长规律和实际生活需求两个方面出发。比如,儿童需要在劳动课程中获取到真实的劳动体验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本质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老师需要让儿童从劳动实践中获取到成就感,感受到劳动活动中的乐趣,以此来提升幼儿自觉劳动的意识,提高他们主动劳动的积极性;老师还需要通过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拥有科学的保护个人卫生和注重安全防护的意识;儿童还需要在劳动课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主劳动的信心,拥有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劳动品德,并且,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拥有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劳动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通过制定上述劳动教育目标,能够进一步明确课程教育的方向,从而使劳动课程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

针对于幼儿的发展阶段的特征,教师应该提前向幼儿们解释手工工具的使用。教师不能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效率。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劳动实践有自己的想法,幼儿们许多创造性的想法是出乎老师们的意料的。教师应该相信孩子们可以自己完成劳动实践的任务。当孩子们进行实践时,老师应该确认环境的安全并鼓励他们。让孩子自己完成相关的任务,交流想法,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享受团结合作的乐趣。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将幼儿带入到现实场景之中,让他们在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巧,并借此积累到更多的生活经验,提高日常劳动能力。在生活中可以随处发现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如:饭前帮助摆放餐具、收拾区域材料、擦干净自己的餐桌、饭后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学习和面,揉面团。如果幼儿园有适当的土地条件可以让幼儿体验蔬菜的种植,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尝试养一盆小花等等,孩子们通过对大自然的参与体验劳动的快乐,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他们进行游戏和生活的一部分,明白劳动不仅可以为自己服务,还可以再帮助他人的同时享受劳动和学习的乐趣。

结语: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适宜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更能让幼儿体验成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军.新时代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2(28):159.

[2]王伟莉.透过生活课程谈幼儿劳动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76-77.

本文系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幼儿生活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成果[立项号:ZJYKT21020]

网址:浅谈劳动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实践探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52108

相关内容

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践
浅谈幼儿园生活教育(四篇)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生活化种植活动提升幼儿劳动品质的探究实践与思考
【国教·德育】探索多元劳动实践 打造育人新样态
在躬身实践中感知生活、发现美好——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