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带来健康,幸福=不幸
绿色饮食,不仅健康,也带来幸福感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绿色生活方式# #幸福指数优化#
EmilyEsfahaniSmith
近十年来,幸福学成了某种疯狂的时尚。仅仅过去三个月里,就有一千本关于幸福的书籍在亚马逊发行,包括《快乐金钱》、《给所有人的幸福药丸》,还有写给新手的《幸福入门》。这类书不断宣扬,幸福是包括健康在内的各种良好生活,你越是幸福快乐,身体就越健康。研究人员在分析了150份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报告后,得出结论:“良好生活带来健康,恶劣的生活损害健康。 ”
《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挑战了这个玫瑰色的图景。也许快乐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对人体有好处,甚至会带来坏处。研究者分析了大量人群一个月的生活,发现“幸福”跟自私的“获取”联系在一起,而“意义”跟无私的“奉献”有关。 “缺乏‘意义’的‘幸福’,是一种肤浅、自我陶醉甚至自私的生活:事事一帆风顺,欲望和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避免困难和繁重的纠葛。 ”研究报告写道,“总之,纯粹的快乐是和拒绝帮助他人联系在一起的。 ”幸福就是感觉良好;意义来自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是对比“自我”更宏大的东西的向往,但意义并不一定会使我们幸福。
《美国科学院院报》的研究,也在生物学层面上探究了意义和幸福的区别。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里德里克森和遗传学家史蒂夫·科勒考察了80名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对幸福和意义的自我感知。在衡量“幸福”时,研究者问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经常感到幸福吗? ”“你在生活中经常对事情感兴趣吗? ”“你经常感到满足吗? ”人们感到“安逸享乐”或快乐的频率越高,他们就越幸福。在衡量“意义”时,研究者问道:“你经常感到生活有方向感或者有意义吗? ”“你经常感到有什么可以贡献给社会吗? ”“你经常感到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吗? ”人们感到“自我实现”或美德的频率越高,他们的生活就越有意义。
随后,弗里德里克森和科勒研究了每个实验参与者的特定基因表达方式。正如神经科学家用磁共振成像确定大脑对不同刺激的反应,他们感兴趣的是人体在基因上,对幸福和意义如何反应。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勒确定了各种长期的不幸跟某个特定的基因表达的联系。当人们感到孤独,为失去心爱的人感到悲伤,或者挣扎着达到目标,他们的身体就进入威胁模式。这样就激活了与压力相关的基因模式,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促炎症反应的基因活跃度增加,抗病毒反应的基因活跃度降低。
“你有一个富有远见的免疫系统,”弗里德里克森告诉我,“假如你长期感到不幸,身体就为你准备好细菌感染。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孤独和不幸总是和跟食肉动物搏斗、同类相残带来的伤口感染有关。 ”另一方面,假如你过得很好,有许多健康的社交活动,你的免疫系统为你准备好病毒感染,因为你会接触到大量人群。
这跟幸福有什么关系吗?
科勒和弗里德里克森发现,感到生活幸福但没有意义的人,跟长期遭受不幸的人,基因表达模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那些快乐的人体内促发炎反应基因活跃,准备接受细菌的威胁。比如,慢性抑郁症就跟心脏病和各类癌症等重大疾病有关系。
弗里德里克森说:“空虚的积极情绪——就像狂躁症患者发病期间,或者通过酒精和药物产生欣快感——对你的作用跟不幸是一样的。 ”对许多人来说,生活幸福和有意义是一致的;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两者并不一致,他们感到生活缺乏幸福却有意义,或者很幸福却没有意义。在实验参与者中,四分之三的人感到生活幸福而空虚,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感到意义超过了幸福。但是,生活的意义能激发有益健康的基因模式。感到生活有意义的人即使不很幸福,也会钝化逆境中的应激反应,他们的身体不会准备好细菌感染。
早在古希腊时代,关于良好生活的本质就引发了哲学大辩论,至善论和快乐论各执一词。享乐主义者认为幸福在于感觉良好,而亚里士多德及其门徒认为幸福在于行善。现代研究表明,感觉良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需要生存有意义才能兴旺发达。用卡尔·荣格的话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再无足轻重,也比伟大而毫无意义的事情更有价值。 ”
(本版编译 丁宇岚)
(原标题:意义带来健康,幸福=不幸)
网址:意义带来健康,幸福=不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52151
相关内容
心理学家眼中的幸福:快乐×意义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健康管理,走向幸福的基础
幸福感来自于哪里
幸福心理学第一探讨幸福
健康家庭·幸福生活
幸福餐
亲,你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带来幸福生活的二十个建议(上篇)
没有幸福感?快来看看这些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