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冥想是什么?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4-11-20 15:31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总觉得每一道题都是在问: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冷笑话集锦#

01|冥想是什么?从哪里来

18.1MB

00:0013:12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卜婷。我曾经在耶鲁大学神学院研究东西方冥想,在我现在的心理辅导和培训工作里,也会经常用到冥想来帮助人们连接内心、了解自己和提升关系质量。在这次《冥想的起源和方法》课程里面,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冥想的源头,东西方关于冥想的理论,以及介绍一些实践练习方式。

说到冥想,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神秘、深奥的学问?是放松、帮助睡眠的方法?是逃离压力的精神绿洲?还是检视自己内心的钥匙?

过去十年,冥想在国内越来越流行,随着现代化和数字化发展,大家都想有机会慢下来。而且因为心理咨询与各种身心疗愈方式的普及,一些以放松减压、促进睡眠、提升专注力等为冥想开始越来越多人学习。冥想变成一种新型消费体验,一方面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加容易入门,另一方面这些身心调解方法也脱离了原来宗教有的理论框架和系统性引导,所以我们自己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有点碎片化,不太知道如何可以继续深入,也不了解如何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

关于冥想的历史和方法,国内现在有一些不错的翻译书籍,会去深入介绍某种特定冥想传统的传承历史和实操方法,但是坊间缺乏对世界上不同冥想传统的客观系统性比较和梳理,所以在这系列课里,我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帮助大家对冥想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我们探讨的主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冥想从哪里来?在国内和国外,我都听到很多人认为冥想是东方独有的神秘学问,这是真的吗?这样的印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 冥想是什么?“冥想”是一个有着广泛意义的词,跟“运动”或“艺术”一样,不同的宗教土壤会衍生出不同的形式,修行目标不同,但是基本原理都很接近的。

3. 我们还会讲到冥想的主要方法。这里讲的不是宗派上的差异,而是把众多冥想方法根据修习途径归纳成几大类,让学习者更清晰辨别那类方法更适合自己。我们在第二节课会讲这个部分。

4. 冥想诞生于哪些宗教传统?他们分别又有哪些独特之处?他们的核心理念对现代的冥想学习者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会是我们第3-7课的内容,我会根据这些传统所处的地域,从西到东地介绍不同宗教系统中发展出来的冥想方法。

冥想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追求,我无法涵盖所有冥想传统(包括非洲、南美和东欧的萨满文化、中国道家的太极和数息法等),所以选择了部分我自己较为熟悉和有过体验的形式来讲解,为大家梳理出一个关于东西方冥想体系的轮廓。

先说说现代冥想的起源吧。

从18世纪开始,因为航海交通的便利、和印刷技术的成熟、帝国与殖民地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大批西方学者开始翻译和研究东方的宗教和神秘学经典,像《吠陀》啊、《薄伽梵歌》、《三藏十二部经》、《西藏度亡经》等。受到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推动,西方社会开始想从宗教以外的领域寻找精神指引,而东方冥想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完美的满足了这种人本主义的需求。

到了20世纪,通过西方医学、心理学和流行文化的推广,冥想变得更加流行。尤其是60-7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对欧美世界的灵性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嬉皮士们反对建制,和推崇非主流宗教的生活方式催生了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它鼓励个人化信仰,鼓励宗教去中心化的思潮,而且对东方的形而上学和神秘学特别好奇,也慢慢把这些当时属于非主流的宗教形式转换和整合成适合自己成长和疗愈的方法。就是这样,东方冥想,比如说印度教的瑜伽和佛教的静观,就脱离了原来的宗教土壤,被大量“移植”到欧美国家,进行本土化和个人化,并慢慢融合到主流文化中,成为一种整体健康潮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冥想的刻板印象就在欧美国家形成了。很多人会觉得冥想是专属东方的。西方思维呢,是喜欢把东西分类和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所以很多东方的古老冥想理论和方法在那边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这些经过西方文化过滤和解读的学问又回流到现代的东方社会,让我们也觉得冥想是东方人发明的,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迷思。其实因为启蒙运动、嬉皮士运动和新纪元都对西方主流宗教抱有批判性态度,西方宗教中的冥想传统也在这些运动浪潮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出现了传承断层和发展停滞。这一切导致了一个不对称的现象:西方对东方的冥想传统是如数家珍,而我们却不了解西方传统里有什么,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没怎么研究过。这个现象我在下一节课,讲到犹太教和基督教默想传统时会再具体讲,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一探究竟,看看西方的冥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其实冥想不是哪个文化的专利发明。每个宗教里都会有一些叫做mystics的神秘主义者,去探索靠近真相、靠近神性、让人和生命源头更合一和谐的方法。这些都是冥想的开拓者。如果我们假设所有宗教里面的冥想方法都来自于同一个文化源头,甚至认为某个文化对冥想的原理和修习有最终话语权,这是挺可惜的。世界本为一体多元,冥想的智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藏,竞争攀比之心也违反爱的本意,所以高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去运用我们共有的智慧,让人类可以更和谐地与大自然和彼此共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这次课程中涵盖不同的宗教传统,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更完整的画面,更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有更多理解和尊重。

那到底什么是冥想呢?

语言就是文化,我们透过什么词语去描述一个概念,会决定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曾经带领过一个冥想工作坊,我们做了一些动态静心练习,用身体和感官知觉来进入完全在当下的状态,然后就有学员说:哇,没想过冥想可以什么都不想!是呀,语言会引导我们看到某些特质,也会制造盲点 。《汉语大辞典》中写道,“冥想”的 意思是“深沉的思索和想象”。中文里面,冥想一词因为有一个“想”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思考、想法这些大脑层面的活动。但是如果你说“静心”,感觉就比较聚焦内心,没那么“上头”了。又比如说瑜伽吧,其实它也是冥想,但是你喊他“瑜伽”的时候就会有其他的印象浮现出来,不只是头脑的活动,还可以有对身体和关系的聚焦。不同的文化对冥想的叫法都不一样,而每种名字都能丰富我们对于冥想本质的理解。冥想在不同文化土壤中有众多面目,有的时候它叫祈祷、神思,有的时候叫默想、禅定、瑜伽、或者静观。中文里面“冥想”这个词在古代语境中是带有浓厚的道教意味的,如果我们读魏晋时期的诗词,会看到“冥想”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求仙问道时的心理历程。怪不得这个中文词语会让人觉得玄之又玄,因为它毕竟跟玄学是有关系的。

那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冥想传统,而他们的名称都不一样,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点吗?有的!其实不同冥想传统之间的相同大于差异。它们都是某种对精神活动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方法。它们都相信人类普遍会在长大的过程中失去本真,而冥想是让心灵回家的方式。而且无论用什么方法,冥想的目的都离不开靠近真相、靠近自己的内心。而冥想就是一种可以让人保持觉醒的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一般都会通过某种高度专注的方式增加觉察,连接当下,以改变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什么方式、专注做或不做什么、和阶段性目标,就由具体思想体系决定。不同体系的侧重点会不一样,这些我在下一节课里面会详细分享。

说到这里,我们第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听了那么多信息,你是不是有点晕啦?冥想是一种可以很深刻的修行体验,你越能够打开自己去投入,去练习,能收获的成长就会更多。这种成长的核心不在于知识、理论、或者技术,而是你。你是谁呢?你为什么在这里?你想要什么?你想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你准备如何去跟这些问题共处呢?冥想传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宝藏,靠近和接触真相,会带来更多的接纳、智慧和爱。希望你在接下来的这几节课里面也可以获得一些启迪和灵感。

在下一节课里面,我们会讲述冥想的类型和主要方法,下次再见。

欢迎转发分享

让心灵走上回家之路

网址:01|冥想是什么?从哪里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56436

相关内容

冥想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冥想怎么理解
冥想是什么意思 怎么进入冥想状态
什么是正念冥想?开始冥想的7种方法
梦见冥想是什么意思
冥想的含义是什么
冥想是什么,可以具体讲一下吗
冥想练习
冥想可以解压吗?冥想解压有哪些误区。
【冥想益处多】 冥想...
冥想:给身心来一场平静的修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