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养育压力对其养育行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动态影响
'榜样教育'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身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需要承担许多养育责任,因此,他们会体验到较高的养育压力和较差的家庭生活质量。然而,很少研究探索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和母亲各自感受到的养育压力对自身和配偶的养育行为和生活质量的相互影响。本期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胡晓毅老师和师大心理学博士生王慧、韩卓老师发表在SSCI Q1区的《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期刊上的研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吧。
前言
在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经受着较大的养育压力。较高的养育压力直接破坏父母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积极的养育行为的能力,同时,也会使父母体会到较低的家庭生活质量。此外,父亲和母亲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母亲通常是孤独症儿童的照料者,相比于父亲,母亲有更高水平的养育行为,但也会体验到更高的养育压力和更差的家庭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 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来探索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 养育压力对双方的养育行为和感知的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为:(1)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压力是否影响自身和配偶感知到的家庭生活质量?(2)父母的养育行为是否中介二者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
研究人员从21所公立学校招募参与者。210对父母(妈妈:M = 38.81 years, SD = 4.52; 爸爸:M = 41.14, SD = 4.90)纳入到最终的数据分析中。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为6-16岁。
调查问卷
1、父母养育压力量表(PSI-SF)
2、父母养育行为量表(PBI)
3、Beach Center家庭生活质量量表(FQOL)
研究结果
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相比于父亲,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有更高的养育压力和较低的家庭生活质量。但是,父母双方在养育行为上无显著差异。
1、父母的养育压力对 自身的 养育行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母亲较高的养育压力直接破坏其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积极的养育行为的能力,并感知到较低的家庭生活质量。
父亲较高的养育压力直接破坏其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积极的养育行为的能力。同时,通过影响其养育行为来间接的影响父亲感知的家庭生活质量,即父亲较高的养育压力使其较低的参与到养育孤独症儿童中,进而使其感知到较低的家庭生活质量。
2、父母的养育压力对 配偶的养育行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父亲的养育行为影响母亲感知到的家庭生活质量中的家庭互动、父母养育、情感健康方面的满意度。此外,父亲的养育行为中介父亲的养育压力与母亲的家庭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即,父亲较高的养育行为破坏其自身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积极养育行为的能力,而父亲较低的养育行为进而使得母亲感知到较低的家庭生活质量。但是,母亲的养育压力和养育行为对父亲的养育行为和感知到的家庭生活质量无影响。
讨论
首先,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表明,中国孤独症儿童的母亲有更高的养育压力和更低的家庭生活质量。但是,父亲和母亲的养育行为没有差异。近来一些研究指出,孤独症儿童的父亲逐渐意识到参与到儿童养育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参与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父亲更多的是间接的参与到儿童养育中,如,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母亲一起做决策,给母亲提供休息的机会。
其次,在孤独症家庭中研究者观察到不同的主客体模式。
当母亲作为主体时,母亲的养育压力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养育行为和家庭生活质量。母亲通常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在整日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母亲不断的体验到儿童的孤独症症状和问题行为等,使得其体验到较大的养育压力,进而直接影响她们的养育行为和感知到的家庭生活满意度。
当父亲作为主体时,父亲的养育压力通过影响其养育行为进而影响其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父亲通常需要外出工作,工作为父亲提供了缓解养育压力的机会,并减弱养育压力对父亲的家庭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
当母亲作为主体,父亲作为客体时,父亲的养育压力影响其养育行为,进而影响母亲感知到的家庭生活质量。但是当父亲作为主体,母亲作为客体时,母亲并不会对父亲产生影响。一方面,研究表明,当父母面临养育孤独症儿童的压力时,母亲更容易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而父亲更容易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父亲更不愿意寻求社会支持。因此,当父母双方共同养育孤独症儿童时,由于爸爸的消极应对和较少的养育参与,使得妈妈体验着更低的生活满意度。
研究不足
研究对象是从公立学校招募的,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5岁以下或成年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
所有的家庭都是已婚家庭,结果不能推广到未婚或单亲家庭。
本研究是横断研究,不能推论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启示
一方面,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压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质量,因此,开发可以缓解父母养育压力的干预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项目(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喘息服务(respite care services)、家庭支持项目(in-home family support programs)等在缓解养育压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结果强调了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养育行为的重要性。父亲的养育行为同时影响其自身和配偶的生活满意度。已有研究证实,针对提高父亲的参与性和共同养育行为(co-parenting)的干预项目显著的提高了父母双方的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父母的养育压力。
编辑丨王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
排版丨沈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
网址: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养育压力对其养育行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动态影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0706
相关内容
孤独症儿童:教育和行为训练是康复关键家庭暴力对儿童影响及教育疏导策略.doc
中国城市地区祖父母共同育儿的现状和影响
雀巢母婴全球发布育儿指数,为新手父母赋能
家庭教育对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影响
关注孤独症儿童:如何让“星星的孩子”融入普通幼儿园教育?
家庭对儿童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我国家庭育儿制度变迁与影响因素
孤独症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
【父母必读】教养之力,超越穷养富养的育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