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太难了!如何助力“特殊家庭”走出生活困境? |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4-11-20 20:08

社会救助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如低保、特困人员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潘小红

单位| 郑州市中原区商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个案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Y姨(化名)

性别:女

年龄:65岁

(二)个案来源

社工在对低保家庭入户过程中发掘。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低保户,家庭情况较为复杂,丧偶,儿子于2020年因意外去世,儿媳与儿子于2016年离婚,目前无联系,孙女有智力缺陷,在社工问到其儿子的去世原因时,服务对象哭的泣不成声。

2、家庭状况:服务对象本人三级残疾,丧偶,儿媳与儿子于2016年离婚,因儿媳家在湖南,服务对象不知道其家庭具体位置,亦无联系方式。

女儿已移民搬迁至新乡,家里有三个孩子,均在上初中、大学,所以女儿也无力帮助她们。儿子2020年因意外去世,孙女智力二级残疾。目前服务对象与孙女相依为命。

3、经济状况:服务对象家里2口人,与孙女相依为命,靠低保金生活。据服务对象表述之前孙女小时候发烧耽误导致发育迟缓,为孙女看病已花光家中所有积蓄。

目前孙女每天依然在吃药,定期需要到郑州复检、买药,服务对象每天将孩子送至学校后会去捡废品补贴家用。

4、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只有孙女作为家庭支援网络,女儿因在外地,且自身家庭压力较大,近几年因疫情原因基本没回来;服务对象至今未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二)问题分析

1、经济压力大

服务对象与孙女相依为命,儿子已去世,儿媳失联,女儿在外地且自身自顾不暇,孙女有智力缺陷,需要药物维持,服务对象年龄较大且身体不便,无其它经济来源,仅靠低额的低保金生活。

2、自身支持网络不完善

服务对象丧偶,儿子已去世,独自照顾年幼且智力有缺陷的孙女,加之本身年龄也较大,且身体不太好,遇到所有问题都得自己独自解决,无人可倾诉。

社工应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同时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亲职教育能力缺失

服务对象的孙女是一名特殊儿童,智力二级残疾。服务对象年龄较大,且自身文化水平也有限,面对一位如此特殊的孩子,如何教导孩子,促进孩子的成长、发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一天天变好,让服务对象一天天看到希望。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总目标

1、缓解经济压力

2、情感支持

3、提升亲职教育能力,促进其孙女的成长

(二)具体服务目标

1、资询其孙女能否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可否上特殊学校

2、资源链接,为其孙女寻求助学资助

3、倾听案主心声,缓解其心理压力

4、邀请案主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提升案主亲职教育能力

5、针对其孙女开展困境儿童小组活动,对其赋能

(三)服务计划

1、向社区专干、街道民政了解案主所描述情况是否属实,同时了解案主孙女的详细情况。

2、与县民政沟通其孙女能否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

3、与残联、特殊学校对接其孙女能否就读特殊学校。

4、链接资源为其孙女寻求助学资助。

5、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缓解服务对象心理压力。在服务对象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分析服务对象现有支持网络,协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6、邀请案主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提升案主亲职教育能力。

7、针对其孙女开展困境儿童融合小组活动,让服务对象看到孙女的成长。

四、服务过程

(一)了解基本情况

社工通过入户探访,运用自我陈诉、对答的会谈技巧,结合《2021年度商圣街道、龙城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民政救助对象需求调查问卷》收集服务对象的重要资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预估,同时与社区专干、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核实服务对象所述是否属实。

(二)咨询政策支持

在核实到服务对象所述基本属实后,社工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进行对接,询问服务对象的情况能否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待遇。

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服务对象儿子、儿媳属离婚,且服务对象持离婚证,因此其儿媳不属于失踪人员,通过派出所是能够找到其儿媳的,其儿媳对这个孩子有抚养义务,因此该儿童无法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待遇。

随后,社工与残联、特殊学校对接其孙女能否就读特殊学校以减轻服务对象经济负担。残联工作人员表示需到特殊学样询问具体入学事宜。

在特殊学校社到了解到:特殊学校招生对象为1-9年级学生、能自理,在9月1日开学时带孩子到特殊学校进行面试的方可入学。

社工对接特殊学校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社工再次对服务对象进行入户探访,在询问服务对象对孩子上小学的打算时,向她告知我们了解的特殊学校的情况。

服务对象本人表示目前孩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希望朝夕相处。社工表示因其孙女上小学还早,待其上小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能入公立学校当然最好,公立学校如果不接收的话可在特殊学校附近租房,实现陪伴。

(三)链接助学金

社工为服务对象链接助学金,协助服务对象填写申请资料、准备所需资料以及提交申请等,在经济上帮助案主的孩子承担一部分就学费用,减轻其家庭中孩子的就学压力。

社工为案主孙女链接助学金

(四)提升亲职教育能力

社工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家长如何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活动,特邀了南阳识庐心理俱乐部李海霞老师前来授课,社工特地邀请案主参加。李老师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在座的家长进行探讨,分别从理论和案例向家长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针对案主的情况,社工特地邀请李老师对案主进行一对一教学。李老师就如何与特殊儿童沟通、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教育需要及教育训练等问题展开教学。教学结束后,案主对社工道:“以前养个孩子只管她吃喝就好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教育孩子也有这么多的门道。”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升亲职教育能力

(五)日常探访、节日慰问

社工对服务对象进行日常探访,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社工开展送绿植活动,为日夜照顾残疾人孩子的母亲、失独母亲和高龄独居母亲送去春天的一抹绿色。

对于社工能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记挂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人记得自己是一个母亲,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服务对象相当感动,一直对社工表示自己的感谢。在社工离开服务对象家时,服务对象将社工送至门口,并对社工说:“干脆认你们两个当干闺女算了。”

社工对案主进行节日慰问

(六)处理移情情绪,促进孩子成长

社工的过多的关注造成案主的移情,下一步,挖掘服务对象身边的资源、社会支持,社工作为推动者,推动服务对象发现、感觉到身边的支持,逐渐淡化社工的角色。

针对服务对象孙女的情况,社工在困境儿童走访过程中搜集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了困境儿童交友互助小组活动,在整个小组过程中,困境儿童学会了融入,在小组中交到了新的朋友,普通儿童学会了接纳,接纳了困境儿童的不普通。

在小组中,服务对象看到了孙女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变好,奶奶一天天看到了希望。同时,社工链接大学生志愿者,与其孙女结对帮扶,实现一对一陪伴。在入户过程中,社工也为服务对象传授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如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犯错时大人该怎么办?孩子做事磨蹭时又该怎么办等。服务对象感慨道:“现在的社会真好。”

开展困境儿童融合小组,促进孩子成长

五、案例评估

通过多次上门探访、节日慰问、为服务对象孙女链接助学金、促进亲职教育以及发掘孩子潜能等,改善了服务对象的经济情况的同时,服务对象创伤情绪也得到了改善,人也逐渐的开朗起来。

社工认为,此个案比较成功,其中有几个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

第一,孙女作为服务对象的精神支柱,社工在了解到特殊情况的招生要求后提供给案主,由案主自决;

第二,开展送绿植活动,为日夜照顾残疾人孩子的母亲、失独母亲和高龄独居母亲送去春天的一抹绿色,让服务对象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第三,在服务对象产生移情情绪时,社工改变服务策略,将重点放在挖掘服务对象身边的资源、社会支持。从提升服务对象的亲职教育能力以及促进进孙女的成长方面入手。让孙女一天天变好,奶奶一天天看到希望,逐渐淡化社工的角色。

六、专业反思

社工在进行情绪疏导时应把社工的作用边缘化,挖掘服务对象身边的资源、社会支持,社工作为推动者,推动服务对象发现、感觉到身边的支持,社工需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给服务对象带来很多温暖,但有一天社工的离开会给服务对象造成新的创伤,所以社工要在服务过程中处理好服务对象的移情情绪。

一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界限问题,二是在服务过程中要讲求边缘化。

焦点解决注重社工的边缘化,在服务过程中看重服务对象生命中的资源、优势、能力等。该个案中发掘服务对象孙女的潜能,让其变得更好,给予奶奶更多的支持,社工的陪伴是短暂的,孙女的陪伴对服务对象来说才是才久的。

促进孩子的成长、发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一天天变好,让奶奶一天天看到希望,奶奶的重点就会从社工身上转移至孙女身上。

提升社工实务技能

参加社工第一课

【社工客】新手社工成长训练营

已经陪伴2500多名同学成长

面向0到1年新手社工

量身打造的实务技能训练营

现重新调整学习方式

方便各位学员随到随学

全国东西南北中,在这成为真社工

扫码加入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欢迎大家来投稿呀~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责任编辑:

网址:她们太难了!如何助力“特殊家庭”走出生活困境?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0722

相关内容

“沐浴阳光,走出伤痛”高龄独居中风长者服务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她们从“五四”走来
志愿服务项目展示 | 暖心工程,帮扶特殊家庭改善家居生活环境
年度十大案例|世界有很多问题,而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针对独居老人6大生活困境的37条建议
家庭理财案例
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策划方案(通用16篇)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来了!
困在“压力面试”中的HR,如何走出误区
家庭安全计划(八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