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07 08:29

内容简介  · · · · · ·

“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

✨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

-----------------------------------------------------------------------------------------

【编辑推荐】

1.国学泰斗汤一介作品集,致敬大师风骨,对其人生经历、治学理念、生活感怀的一次全面呈现!

相比学术成就,本书更侧重展现汤一介在治学之路上领略的生活智慧和动荡岁月中的真情与感悟。

2.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以从容恬淡的心态面对世事浮沉,给读者一剂滋养精神、传递力量的强心剂

汤氏一门三父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汤乐夫妇携手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

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孝之道

古典诗文中的超然洒脱之意

都能为读者提供...

(展开全部)

“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

✨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

-----------------------------------------------------------------------------------------

【编辑推荐】

1.国学泰斗汤一介作品集,致敬大师风骨,对其人生经历、治学理念、生活感怀的一次全面呈现!

相比学术成就,本书更侧重展现汤一介在治学之路上领略的生活智慧和动荡岁月中的真情与感悟。

2.三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一世携手的伉俪情深。以从容恬淡的心态面对世事浮沉,给读者一剂滋养精神、传递力量的强心剂

汤氏一门三父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汤乐夫妇携手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

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孝之道

古典诗文中的超然洒脱之意

都能为读者提供启迪,以在焦虑的时代中对抗虚无,寻觅生活的意义。

3.追忆平生师友情,一场与大师的对话

坦荡率直的真性情作家废名

治学严谨、中外兼通的哲学大师贺麟

对中国文化寄予深情、提出“文化自觉”理念的社会学家费孝通……

书中收录了汤一介关于多位著名学者的忆旧随笔和思想评析,读者可跟随平实流畅的文字,了解大师的生平故事,探析其思想脉络,感受其风骨与情怀。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学泰斗汤一介的人生故事,以睿智平易的语言,阐述了一代哲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梳理了汤先生的坎坷心路与彻悟。书中包括“我家与北大”“读书与安身立命”“学问与致知”和“平生师友”四个部分,追忆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与工作,并记录了平时的所思所感以及文化随笔等。

在书中,读者可以了解汤氏三父子“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传承和学术操守,见证北大著名学术伉俪汤一介、乐黛云波澜壮阔的半生经历和不离不弃的神仙爱情,感悟汤先生面对历史沉浮依旧从容平和、随遇而安的淡泊胸怀。

本书是汤先生生涯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愿读者可从他质朴的文字里领悟生命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

-------------------------------------------------------------------------------------------

我们这一代人已支离破碎,失去根基,纷纷老于世故,在清澈的老一辈面前是有愧的。“汤乐三书”辑录了一个世纪的回忆片段,而作为读者,我们只有通过这些文字在自己身上复活这个似乎已成往事的漫长而复杂的世纪,与它一起呼吸,荣辱与共,才会理解,那种百折不挠的理想主义(或者说浪漫主义)能够与智慧、谦逊和宽容如此奇迹般地、持久地结合在一起,是多么不易——更有经历的读者会在每一页文字后面读出“爱”。

——程 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所长、研究员)

这里有隽永的文字,这里有热情而动人的沉思。

汤一介、乐黛云两位先生是大时代的儿女,他们穿越时代的狂飙巨浪,从大风大雨中走来,告诉我们:

有一种风骨,叫作不可转让的尊严;

有一种传承,叫作以对历史的信念去面向未来;

有一种英雄,叫作看透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

——陈越光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阅读这套文化学术随笔,对于什么叫作爱不释手更有了切身的体验!跨越两个世纪,一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伉俪,以优美智慧的锦绣文字,把你带入百年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他们的生活与情感,追求与理想,顽强与坚持,面对世事艰辛,笑看风云变幻,始终从容镇定的人生态度,都会在掩卷之余,久久存留于你的记忆之中。

——陈跃红(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汤一介和乐黛云先生自喻为“未名湖畔两只小鸟”,他们乃中国文化和文明比较领域卓然大家。他们的文章,充盈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文化价值的珍视,其理明、其思远、其情真、其词美。开卷可见哲思之流淌、掩卷可享博雅之沉淀。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

这一套小书包括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思想追求和对前沿学术的探索,如此坦诚、细腻,沧桑而丰厚。

——贺桂梅(北大中文系现任党委书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精选辑录的“汤乐三书”,在各自讲述自己家庭和生活道路之后,一起开讲中国哲学和比较文学精义的“国文课”。由于他们的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回忆的前辈、师友多是现代中国著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士,而几十年的遭际也紧密连结着当代诸多政治和文化事件,这些叙述能让我们窥见时代风云的驳杂光影。但是它们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人格性情上的启示。一个冷静温和谨慎,一个浪漫热情勇敢,却“儒道互补”般几十年相濡以沫,在患难中扶持携手同行;“去看那看不见的事物,去听那听不见的声音,把灵魂呈现给不存在的东西吧”的进取;知与行、真与善、为学与为道统一的人格追求;绝不趋势附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的承担和操守……由于生命真诚、执着的投入,他们所期望的和而不同、通过对话构建多元文化共存格局的人类理想,也因此变得可信、似乎也可行起来了。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们从沙滩红楼到未名湖畔,数十春秋,命里注定比翼而飞。

他们在修德讲学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亦浪漫,亦幻灭,亦追求;迷失自我,又找回自我。生命的花火由此而绽放出绚丽的光辉。

他们以自由、独立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会东西之学,在全球化视野下反本开新,在各自学术领域树立起灿烂的丰碑。

他们用语言,把无数的心灵照亮。

——王达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当真正的理性熔铸为恒久的浪漫,平凡的书斋生活就成了岁月的传奇。这里呈献给读者的三本书,是汤一介先生、乐黛云先生的散文精粹和思想短论。时代巨变下的感受、思考,峰巅谷底间的记忆点滴,文字平实,思想深刻,既是文学精品,也是学术华章。勇敢、真诚的生活留下的印迹,将成为未名湖畔的经久传说。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饱经世事沧桑,体会人间百味,而依然纯粹如精金、温润似良玉的人,才能写出如此自然通透的文字。而文字的境界,或许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些用热血、生命和智慧写成的篇章,会让我们更能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爱情,什么才是最值得过的人生。

——张辉(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暨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总以为汤乐二师的特点是“儒道互补”,然感谢时代华文让我们可以对读两位先生,方才体认到,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存在关怀,“熔铸古今”“兼通中外”的全球视野,文史哲融汇的阅读与思辨经验,还是“留下无痕迹的痕迹”“追求非有非无之间”的生命感悟,都诉说着二位先生的“同”而非“异”:对生活、他人、自我以及学术的真诚。

——张 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编审)

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汤一介

作者简介  · · · · · ·

汤一介(1927—2014)

著名学者、哲学教授。祖籍湖北黄梅,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哲学专著。晚年主持编纂《儒藏》,任《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目录  · · · · · ·

写在前面/乐黛云
诗序 太阳拥抱大海/金丝燕
推荐序 儒雅质朴,浪漫天真/戴锦华
辑一 我家与北大
读祖父雨三公文
我的父亲汤用彤
· · · · · · (更多)

丛书信息  · · · · · ·

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人生由我:做勇敢和浪漫的自己》《汤一介 乐黛云:给大家的国文课》 。

喜欢读"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39.90元

58.80元

53.89元

64.90元

63.72元

喜欢读"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1 有用 陆漫琪 2023-12-20 10:57:24 北京

名岂文章著?精神不以老病休。这本书里的很多观念对我们的人生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能把它纯粹当成一本鸡汤书来对待。摘几句:1.和而不同作为解决纷争的原则应更有意义。2.极高明要求我们追求哲学上的最高原则,即仁;道中庸要求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实现于日常生活中,而极高明和道中庸是不能分成两截的。3.姜学文,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句话:受教育,学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人。4.如果我... 名岂文章著?精神不以老病休。这本书里的很多观念对我们的人生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能把它纯粹当成一本鸡汤书来对待。摘几句:1.和而不同作为解决纷争的原则应更有意义。2.极高明要求我们追求哲学上的最高原则,即仁;道中庸要求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实现于日常生活中,而极高明和道中庸是不能分成两截的。3.姜学文,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句话:受教育,学知识,首先要学会做人。4.如果我们要想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就不仅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且还要会东西之学。5.追求是一回事,能否追求得到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中具有最高境界的人总是乐观的,同时又是悲观的。就其孜孜不倦的追求说,必须是充满信心的、乐观的;就其追求目标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说,又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悲观的 (展开)

> 更多短评 14 条

我要写书评

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花酱的小书屋 2023-12-19 22:32:34

汤一介先生亲授人生智慧:素位而行,随适而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汤一介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国学大师,于2014年逝世。他和乐黛云女士62年的婚姻故事,令人倾佩,令人羡慕。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生,看过乐黛云老师的作品、听过她的网课,心中满是对中国比较文学开拓者的乐黛云女士的敬仰,而对汤一介先生其实比较陌生。 在《人生...  (展开)

尤里卡 2023-12-18 11:29:40

汤一介先生的人生故事

汤一介先生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儒学、魏晋玄学等传统哲学,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佛教与中国文化》等。 汤一介先生可以说是一位血统纯正的...  (展开)

沉香木 2024-01-27 12:31:09

汤一介、乐黛云给青年人的“智慧三书”(书评)

汤一介、乐黛云给青年人的“智慧三书” 《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关于汤乐两位先生的生活与情感、追求与理想、治学与为人、亲师与友交往的经历,兼顾他们各自的学术短论的一套“大家小书”。 《给大家的国文课》是两位先生的合著,不是国学课内容,而是两位先生谈文学、老子...  (展开)

如是我雯 2023-12-24 21:50:39

念天地之悠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及至我年逾而立,终于成了乐老师麾下一名小卒,不时'蹲守'乐老师书房受训、倾谈或待命。汤老师多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也不时隔墙介入我们的谈话和争论。那时,我才渐渐知晓:乐老师是帆,汤老师是锚。时不时,乐老师冲动、激愤的言辞,会续上隔壁汤老师一句带笑意的批评,偶...  (展开)

书蠹鱼 2023-12-18 23:53:42

君子素其位而行

首先想说……我真的好爱乐黛云教授的这一段话——“我个人在时运好转时不曾狂傲膨胀,跌落低谷时从不自暴自弃。我知道存在荒谬,却不靠近虚无。我希望一直勇敢、浪漫、自然和自信,葆有开放、批评,但也包容、非排他性的心态。” 知性、温柔、坚韧、智慧……当年华老去,当头发...  (展开)

轻听落梅 2023-12-17 23:59:23

北大教授汤一介的人生智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乐黛云说:“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 说得多好,每个人都应该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在实现的过程中努力追求永恒与和谐。 这也正是她的丈夫汤一介先生所著的《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一书的主旨。 这本书是我2023年以来,为数不多的始于颜值,忠于内容的作...  (展开)

安晨樱 2023-12-18 00:02:52

生于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的汤一介,如何走上了研究哲学的路

前段时间偶然在微信读书读到了《汤一介集》,作者在自序中简单讲了自己从幼时到工作的经历,他是如何从想当“哲学家”变成安心做一个“哲学工作者”的。这让我对他的一些想法感兴趣。但那套书是哲学想法的合集,读起来有点枯燥。近期听朋友说他与妻子乐黛云新出了一套书,三本...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网址:人生的智慧:顺乎自然,热爱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114

相关内容

爱我所有 生活的大智慧
恋爱中成长:读奥斯汀生活智慧
生活的智慧
【生活】生活的九大智慧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生活智慧启发人们的人生感悟文章
人人维修,智慧生活从维修开始
生活中的智慧作文(通用50篇)
生活中的智慧作文(精选70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