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动力在于成为你自己|加料来点心理学!
通过生活心理学的视角,自我成长课程教你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训练# #自我成长课程#
自我实现是更真实地成了你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你的潜能,更接近于你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马斯洛
01.
/ 自我实现 /
自我实现原为哲学和伦理学中的概念,在哲学上主要指实现人的本质,而在伦理学上则主要指人的德行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最高的善就是自我实现。心理学中最早提出自我实现概念的是戈尔德斯坦,马斯洛主要将自我实现理论化和系统化,创建了自我实现心理学,以下是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介绍。
02.
/ 完满人性与个人特性---自我实现的含义 /
马斯洛认为个人的内部本性部分是其独有的,而部分是人类共有的,即人的本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他从共性和个性两方面阐述了自我实现的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完满人性的实现,也就是友爱、求知、审美,创造等人类共性本性的实现。实现完满人性,就意味着人的内在本性没有被歪曲、压抑或者否定,而是自由地表现出来,是完善的真正的人性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是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的实现,这意味着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展现出个体的差异,成为他自己能够成为的一切。
03.
/ 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动机---理论基础 /
自我实现有三大理论支柱,分别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价值观和动力观。
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人性是建设性的,具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
潜能论:任何有机体都存在一种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在倾向;
动机论: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动因和内驱力的,在多层次的动机系统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动机。
04.
/ 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的精髓 /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本需要,即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而另 一类是成长需要,即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如图1所示,人类的需要存在等级系统,且底层需要是高层需要的基础。一般说来,只有低层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需要才会出现,但也存在例外甚至颠倒的情况,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层次是呈波浪式发展的,是一种连续的、可重叠的、波浪式的发展。
05.
/ 健康型、超越型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类型 /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划分为两种类型:健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的是更加务实能干的自我实现者,能够以实用有效的态度手段待人接物以及处理问题,主要为入世主义者,多为实践家而非思想家,例如,罗斯福总统夫人、杜鲁门等人;而超越型自我实现指的是更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或目的水平而具有丰富超越体验的人。这类自我实现者具有更重视高峰体验、能够从永恒的意义上观察和理解人和事、更重视精神生活等特征。
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豁达与极乐的短暂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
06.
/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自我实现?/
马斯洛经过观察和整体分析,概括出自我实现者15种共同的人格特征。
能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 关心社会、他人,有强烈的同情心 能悦纳自然、他人和自己 能发展深厚的人际关系 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具有民主风范,尊重他人意见 以问题为中心,能献身于事业 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及伦理观念 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 具有哲理气质及高度幽默感 自主而不依赖环境 富有创造性 能欣赏生活,有持续的新鲜感 对现有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比一般人有较经常的高峰体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我实现者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也会存在弱点和缺点,比如,他们也可能存在刚愎自用、虚荣、粗心以及自夸等消极特征。说到这,可能会有人疑惑,既然自我实现的趋向是先天的,那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自我实现呢?这是因为自我实现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阻碍,如,童年经验、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如果个体缺乏勇气,缺乏坚持精神,不能长期进行努力奋斗,也不可能完成自我实现。
07.
/ 怎样才能完成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人性能达的境界》中提出了通向自我实现的健康人格的八条途径:
Ø 无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献身事业
Ø 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
Ø 承认自我的存在,要让自我显露出来
Ø 怀疑时诚实表达,不要选择隐瞒下来
Ø 从小事小处做起,勇于选择兴趣爱好
Ø 为自我实现做准备,时刻勤奋努力付出
Ø 高峰体验的时刻,是短暂的自我实现
Ø 发现自己先天本性,并使之不断成长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成为你自己,成为你力所能及高度的人。人本主义认为有机体具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表现为一个人力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各种潜能的倾向。对于人们来说,相信自我实现的存在,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人们积极的建构未来,让人们相信自我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马斯洛介绍了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以及自我实现的途径,这使得自我实现理论具有了实践指导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自我实现,让人们更大程度上的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塑造完善的自我,使个体更接近于真实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生命的动力在于成为你自己,在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所以,努力追求自我实现,在成长生活中不断满足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完成自我实现,成为你自己,成为你所能成为的一切。
08.
/ 批判性思考 /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关于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仅仅是选出48位各界人士,主观地将观察对象们分为“很有可能的”自我实现者、“部分的”自我实现者、“潜在或可能的”自我实现者,并对其人格特征进行分析,概括出自我实现者共同的人格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可能只是马斯洛自己主观建构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而非真实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些特征所涉及的可能不是所谓的自我实现,而是马斯洛心中的理想的人格。 自我实现的概念过于主观,评定以及研究方法等都缺乏严谨客观的标准,缺乏对自我实现的科学严谨的研究。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中过于强调个人,而忽略了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的影响作用。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说:“人只有通过体验社会生活才能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个体性”,这都充分说明了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性。09.
/ 大学生活建议 ——师姐有话说/
自我实现带给了我积极的情绪体验,让我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尽管觉得也许某些人本主义理论并不科学,却仍然愿意选择相信,并产生强烈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许就是人本主义的意义体现。我们作为人在世间生活着,科学与理性并不能完全解释与指导我们的生活,关于爱,关于思想,关于自我,也许自我实现甚至人本主义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让你觉得你是在被真诚地信任着的,相信你有力量去更好的生活。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自我实现倾向尽管是先天的,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自我实现,强调后天的坚持与努力同样时很重要的。如果个体缺乏勇气,缺乏坚持精神,不能长期进行努力奋斗,也不可能完成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也并不是完美的人。“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世间无完人,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不必追求尽善尽美,要适当地接受瑕疵的存在,只要能做到瑕不掩瑜以及无愧于己心即可。10.
/ 参考文献/
车文博.(2003). 人本主义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刘烨.(编译).(2005). 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亚伯拉罕·马斯洛.(2013). 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亚伯拉罕·马斯洛.(1987). 自我实现的人(许金声、刘锋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自我实现是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力所能及高度的人。
成为目的本身,
成为“神”
成为一种完美
一个本质
一种存在
辽宁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ID:lndxxinli
/ 大学生活建议 /
/ 大学生活建议 /
责任编辑:
网址:生命的动力在于成为你自己|加料来点心理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4684
相关内容
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8个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6个学习方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在于运动,居家锻炼让你焕发新活力!
美学的生命力在于走进生活
个人成长心理咨询:认识自我,探索内心,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习能力,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四招帮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与自我成长
2024年“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活动——数学学院研究生成功开展四院联合“释放自我·绘出心境”心理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