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播报】食品安全小科普

发布时间:2024-11-21 02:19

定期阅读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资料,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生活知识# #安全常识# #食品添加剂认知#

(来源:灵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要点一:保持清洁

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准备食物和拿食品前要洗手。

2. 保持餐具和厨具的清洁,并经常蒸煮消毒。

3.做到厨房环境清洁,避免蚊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要点二: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冰箱中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2. 盛放生食的碗、盘等器具清洗消毒后,才能装熟食、凉拌菜等即食食品。

3.加工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要点三:烧熟煮透

1.不提倡生食和半生食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四季豆、黄花菜等蔬菜未炒熟会中毒。

2.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3.剩菜剩饭及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再食用。

要点四: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1.烹调好的食物建议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2.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C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

3.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冷冻食物建议在微波炉加热、冰箱冷藏区或清洁流动水解冻。

4.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

要点五: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1.要在正规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选购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和原料,要学会看懂食品标签。

2.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谨慎采食野菜,桐油和桐油果均不能食用。

3. 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用安全的水洗干净。

二、食物中毒小知识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因素主要有: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 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供稿: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科

编辑:健康教育和慢病防治科

审核:向美琼 许敏丽

责任编辑:

网址:【健康播报】食品安全小科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5729

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科普小常识(科普食品安全小知识)
食品安全科普小知识
【生活安全科普】
【食品安全科普】食品安全小常识你知道多少?
健康饮食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小知识?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冬季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健康提示(三)—— 食源性疾病风险提示
健康饮食安全知识普及.docx
(健康科普)食品安全小常识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小贴士.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