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生态农业#
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于5月31日下午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报告厅举行。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开幕式上表示,我国粮食需求不断增长。
-----【干货】-----
柯炳生:
关于新常态下农业的发展,今天想与各位分享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粮食需求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普遍预测的1%。
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一年增,大概是今天也是举世瞩目,历史上总来没有,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粮食进口数量也是年年的暴涨,所以去年2014年我们的商量的进口超过9000万吨,但是这个曲线跟我们粮食生长的曲线一样的,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最主要原因是尽管国内生产增长,但是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的增长,人口的变化,我们人口每年仍然以700万的数量增加,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均收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居民,每年的平均的增长速度都在7%以上,还有第三个因素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每年增加2000万人,城镇人口,除了我们城市人口家庭自己自然增长之外,还有很大一块是农民工的增长,农民工的增长对我们整个社会消费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在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中对粮食消费的调查中,没有任何关于农民工的数量,因为我们只有两种价钱,一种农村价钱,一种城镇的价钱,这两个价钱里面都不包括农民工。当然除了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包括工业的增长,饮食业的增长,饲料业的增长等等都要吸收一些农产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需求增长无论是城镇化人口大幅度增长还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拉动了我们畜产品为高端食品的需求,肉蛋奶鱼等等。
那生产肉蛋奶实际上什么呢?我们需要更多的饲料,饲料的主体是什么?玉米和大豆。玉米大豆哪里?玉米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大家都知道粮食十一年增,但是未必很多人了解这张图,我们看一看,十一年增长中,真正大幅度增加是玉米,玉米增加多少,2000年只有1亿多吨,现在已经超过2亿吨,原来2000年的时候跟小麦的产量差不多,现在远远超过小麦,并且已经超过水稻成为数量最多的粮食,而小麦和水稻全部是十五年增,略有增加,增加幅度不大。而玉米的增加翻了一半,还多。所以畜牧业的需求对玉米的需求主要还是国内生产的增长来满足的。大豆是进口,去年进口1140万吨,而国内的大豆生产不仅没有增加还在下降,现在只有1000万吨左右,1000万吨略多一点。所以2000年以来,粮食需求增加,每年不是1%,我个人的分析判断大概在2恩%左右。这种趋势可能还将继续持续,以及数据的认证我不想说了。
未来的挑战仍然严峻,在需求方面我们要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更多是数量,更好是质量,更安全是质量安全问题。而在生产方面,我们的耕地越来越少,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怎么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杀的农业劳动力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比较奇迹。
第二个观点劳动力成本刚性提升,影响巨大深远。
咱们同时都感觉到,但是是否清醒的认识到,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因为每年有大量的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这是我们农业劳动力的成本的增加,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来看一看,仅仅讲生活成本,甘蔗,广西的甘蔗的收割成本逐渐到食糖价格的30%多。跟棉花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棉花价格的40%。
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刚性的,实际上油价、化肥农药可以升也可以降,这只能升不能降。那出路何在,出路只能是器械化,现代化,有些地方很不错所有尽管现在有人报怨称,按照现在的价格农民的收入仍然不高,但是有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很高的,黑龙江的稻田,在这个地方种植水稻的农民提高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耕种的面积达,机械化,还有黑龙江的大豆,新疆的棉花,这是新疆棉花的采摘机。
当然还有一个产业也是发展非常快,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是设施园艺业,这都是我们学校老师的成果,真实的设施园艺。劳动力成本影响了区域农业生产的结构,我们看一看,十年前这两张图,红着的线是十年前冀鲁豫湖北湖南和山东三省棉花占全国棉花数量的比重是40%,现在已经下降到20%,为什么?劳动力成本太贵,在东部地区。像河北下降了更厉害。而新疆十年前在全国棉花生产的比重不到30%,现在已经达到60%,这种趋势还在进行。山东、河北、河南他们不种棉花他们种什么?种的玉米在棉花面积减少的同时,玉米的面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刚好也适应了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我个人的判断,东部地区棉花的面积继续下降。在某些地区可能到零。
结论,目标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保护好耕地,加强好科技,击打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途径继续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两个观点是我们农业的新常态,我们农业发展在新常态,整个环境经济新常态农业新常态的一个表现。需求高速增长,劳动力成本变化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那么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校长,我要用一分钟时间向你们介绍,已久所知的中国农大。
国家科技奖每季中国农业大学十年累计在全国所有所有高校中排在第六位,这个数你们未必知道,这说明我们广大老师对中国农业科技的贡献。对学界学术的贡献也很大,在(英文)世界顶尖的论文我们累计起来也是在全国所有的高校第六位,第一个你说你农业大学,你是老大,所以在农业科技获奖当中我们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英文)这样的顶尖刊物上的发表论述,证明了我们顶天立地那个顶天的那个水平。全国95个一级学科,我们有6个是全国排名第一,我们仅次于清华北大人大,位居第四位。上海交大档案馆第十二位,武术连艺术大学排行榜第十三位,然后去年一个非常权威美国(英文)全国大学排名,中国农大排在全球的500强中的第390,全中国的第19,全球的农业科技的第四位。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数据,是借此机会呼吁大家恳请大家,帮助我改变下面这个数字。
我们的高考分数在全国排名仍然50位左右,所以你们有孩子,有亲戚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如果要高考的话,还有一个礼拜,所以把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个选项,一个重要的选项。我们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给他们子女报考志愿的选项是很实在,如果能上清华北大,上清华北大,如果差一点的话上中国农大。谢谢各位。
网址:新常态下农业的发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9316
相关内容
[农民日报]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发布——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加强农业适应工作,发展气候韧性农业
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
37项生态绿色低碳成果在宁推介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赛道
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节能生态农业.pptx
抚松县农业农村局 “节能增效”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包袱”成了“绿色财富” 低碳农业展现生态效益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节能进展与成效】
设施农业节能技术的新进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