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4-11-07 13:25

在当代,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家务劳动的“女性化”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作与家庭领域的双重压力影响和制约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对此,应当秉持“以促进妇女发展为中心”“以减轻母职负担为重心”的价值取向,以家务劳动社会化为抓手,着力减轻妇女的家务负累,帮助妇女平衡好工作和家庭。

家务劳动的“女性化”

制约了当代妇女的生育意愿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两种生产,一种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物质资料生产,一种是发生在家庭私人领域的人类自身生产。在传统社会,人类自身生产具有极强的“女性化”特征,被局限在家庭范围内的妇女以“操持家务”为主业,既是生育劳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家务劳动的天然承担者。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传统性别分工维持家务劳动的“女性化”,即让妇女停留于家庭内部专事家务劳动,不仅不会降低妇女的生育意愿,反而为她们专注承担母职提供了现实基础。

而在现代社会,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生产,这既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这意味着,当代妇女在获得平等就业权、婚姻自由权的同时,还获得了完整的生育决定权。是否生育子女以及生育多少数量的子女,均由妇女的生育意愿直接决定。而众所周知,孕育生命本是艰辛的劳动,抚养后代更是漫长的过程,生儿育女将大幅增加家庭内部的家务劳动数量,并挤占家务劳动承担者的闲暇时间乃至职业发展机会。在这样的语境下,家务劳动的“女性化”,会使得一些妇女有意识地遏制自身的生育意愿。这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务劳动的“女性化”是导致妇女生育意愿相对更低的重要因素。

减轻女性家务负累

是提升妇女生育意愿的必然要求

当前,家务劳动依旧体现出较为顽固的“女性化”特征,尽管其程度已有所减弱。许多统计数据都表明,女性花费于洗衣做饭、整理房间、陪伴孩童、照料家人以及采购生活物资等事务的劳动时间远高于男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居民在一天的活动中用于无酬劳动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这里所说的无酬劳动,具体包括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分性别来看,男性在一天的活动中用于无酬劳动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32分钟,而女性的平均时间为3小时48分钟。另外,一些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导致职业女性“不愿生”“不敢生”的关键原因,既不是不愿承受孕育生命的辛苦,也不是不愿承担光荣且伟大的母职,而是担忧琐碎、具体的生育责任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害怕因生育而丧失本不容易获得的就业机会。由此说明,当代女性选择晚生、少生或不生的原因,与工作和家庭的现实矛盾密切相关,与妇女的家务负累密切相关,与女性重视工作对自身的“解放”价值密切相关。

对于职业女性进行生育决策时的纠结心理,恩格斯早有远见卓识。他指出,妇女形成解放意识并获得参加社会生产的平等权利后,必然会面临一个“难于两全”的选择困境。所以,在设计妇女解放道路时,恩格斯提出了以减轻妇女家务负累为目标的“家务劳动社会化”方案,穿透公/私劳动领域的二重划分,明确家务劳动具有生产性和公共性等属性。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建议,回应现代女性正当合理的“解放”诉求,应当将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作为帮助妇女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抓手,作为减轻妇女家务负累并提升妇女生育意愿的破题之策。

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

是提升妇女生育意愿的关键一招

就本质而言,家务劳动社会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将人类自身生产领域的部分私人劳动转化为物质资料生产领域的公共劳动,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改变家务劳动的传统供给方式,推动家务劳动由家庭内部成员无偿提供转变为由家庭外部的社会组织有偿提供。需要说明的是,家务劳动社会化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家务劳动市场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能凸显家务劳动的生产性价值,但家务劳动社会化与家务劳动市场化各自遵循不同的价值逻辑,并非可任意混淆的同一概念。在我国,作为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综合性措施之一,家务劳动社会化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有效减轻了妇女的家务负累,保障了当时妇女的生育热情并未因广泛参加社会生产而降低。改革开放后,家务劳动逐步市场化、商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妇女的家务负累,并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控制,由市场机构提供的家务劳动商品价格日益高涨,降低了家庭从市场获得家务支持的可能性。

针对前述现实问题,应当将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作为提升妇女生育意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一招。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提高。

其一,要将与人类自身生产直接相关的生育服务、托育服务、家庭教育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更多地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在合理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扭转市场层面相关服务产品“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克服因资本逻辑造成的“高价”弊端,以“平价”的服务切实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其二,要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所确立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为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制定详细且可操作的专项发展规划,并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协调性,切实满足更多家庭(特别是妇女)的现实需求,促进生育意愿的整体提升。

其三,立足帮助妇女妥善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目标,坚持“以促进妇女发展为中心”“以减轻母职负担为重心”的价值取向,在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不断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作为配套举措,全面破除制约妇女生育意愿的不利因素,充分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妇女研究会研究员 潘萍

策划:李冰

编辑:陈远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K1MND7CA】获取授权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健康报 健康报 轻触阅读原文

健康报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阅读原文

网址: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6932

相关内容

智能家居推动家务劳动的第三次解放
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增加影响女性“二孩”意愿
家务劳动的好处
(必备)家务劳动心得体会15篇
曾培炎:全民动员 节能减排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召开“快节奏,慢生活” 学生创意竞赛活动推进会
家务劳动家长评语通用
家务劳动的法律属性
家务劳动有哪些项目 家务劳动有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