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三变”改革 让撂荒地重焕生机

发布时间:2024-11-21 09:15

培养变革文化,让改变成为常态 #生活技巧# #领导力技巧# #变革推动者#

  

近日,璧山区正兴镇湾塘村在晨光熹微中醒来。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维文和村民们早已在一片桃树林里忙着翻土除草,种植西瓜苗。

  “没想到才半年功夫,这片荒山就栽满了桃树,过两年就会变成村民致富的‘聚宝盆’。”马维文忍不住感叹,作为湾塘村“三变”改革的见证者,他深知其中的不易。

  资源变资产

  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开拓发展新路子

  种满桃树的荒山位于湾塘村3组,过去一直种植李子。随着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李子品种跟不上市场需求,种植的人越来越少,土地慢慢处于闲置状态,成了一块撂荒地。

  去年6月,马维文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直在谋划:如何迅速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把荒废土地合理利用起来,发展主导产业是关键。最终,马维文和村“两委”班子反复商议后决定,通过“三变”改革,流转70亩撂荒地种植桃树,桃花有观赏性,果子还可采摘销售。

  说干就干。去年10月,马维文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到铜梁、潼南等地考察学习,确定了桃子品种后,又忙着筹集资金,修建生产便道。

  今年1月初,挖土机正式开工动土的那一刻,马维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沉睡的荒地马上就要变成灵活可运用的资产了,想想都激动!”马维文算了笔账:明年春天可以赏桃花,后年夏天便可摘桃,一亩地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桃树投产之前,又该如何合理利用这个“空白期”?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朱三伟介绍:“我们在桃林下套种了6000株西瓜苗,今年7月就能采摘上市,产量估计有1.5万斤,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这可是这片土地的第一桶金。”

  农民变股东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增加村民收入

  湾塘村成立有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村里以股份合作为核心,村民以每亩地100元的租金形式入股参与分红。于是,村里的46户村民成为了这片土地的“股东”。

  与合作社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后,除了每年享有经营收益分红外,村民还可参与桃林浇水、除草、施肥等劳动,人均每年可增加务工收入3000余元。

  舞台初具规模,乡村振兴的戏怎么唱?

  “我们准备以桃林为核心,配种西瓜等应季水果,计划打造桃花观赏基地,再注入旅游、垂钓等元素,将这里变成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农旅结合体验线路。”马维文描绘着他的蓝图。

  “这片荒地终于有盼头了,有政策的支持,有合作社,我用土地入了股,就坐等几年后我的‘股票’大涨了。”村民陈应木对果园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三变”改革的不断铺开,湾塘村将继续利用村里的闲置资源,带动村旅游业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乡村旅游格局。(投稿:璧山区文明办)

网址:璧山区:“三变”改革 让撂荒地重焕生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1474

相关内容

璧山区家庭保洁服务全攻略:让您的居家生活更加舒适
璧山区妇联开展“绿色生活美万家”园艺知识培训
璧山区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里重焕生机
西藏传统藏陶制作工艺:重焕生机还需主动求变
家庭必备!三大除霉与皮具保养神器,让你的皮革焕发新生光彩
让老照片重焕生机:AI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记忆
古树复壮技术让“绿色文物”重焕生机
【住房更新,匠心传承⑪】老小区焕新颜!“三旧”变“三新”让康健这里的居民幸福指数“节节高”
“场景日”引领智能场景生态,联璧场景悄然盛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