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发布时间:2024-11-21 09:23

如何将旧衣物捐赠给慈善机构:了解他们的接收标准,确保衣物干净且适合捐赠。 #生活技巧# #衣物护理建议# #二手衣物处理#

阅读之前

我们先来看几个图片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上面四幅照片均来自于网络图片和筑梦项目地实地拍摄,图片中的孩子们衣衫褴褛,想必是可以勾起绝大多数读者恻隐之心。同为儿童的他们,享受不到城里孩子优质的教育,也过着并不富裕甚至是贫穷的生活。破旧的衣物对于他们来说只停留在遮羞和相对保温的层面,谈不上时髦和潮流。

看到这四幅图片,恻隐之心喷薄的我们想要帮助他们,我相信大部分人们会说:“家里有很多旧衣服,我捐一些衣服给他们吧”。

ok,我们暂时将话题先保留在这里。

“衣”旧情深

去年的3月份,筑梦发起了一个项目——“衣”旧情深。这个项目旨在收集平时城市居民家中过时不穿的旧衣物,经过消毒分类打包后发至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等山区的贫困家庭,以供需求。从来没有一个项目在正式上线后能像“衣”旧情深这样迅速的扩散,每天都会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号码打电话咨询捐赠旧衣物的人士,火爆程度不亚于电视购物上的场景。我们工作人员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我的父亲帮忙接收物资,每天也是不断地往返于货运部和仓库。

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是会成功的。殊不知,等待我们的是接二连三泼来的冷水。

第一盆冷水

第一批物资来自两所高校和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五月的天气,闷热的仓库,我们几名工作人员开始对包裹进行拆装分类。然而所有工作完毕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震惊了。一下午的工作其实是捡了一下午的垃圾,我们绝大多数捐赠者捐来的衣物中80%都是不适合山区人们和儿童穿着的。镂空的蕾丝背心、超短裙、高跟鞋、内衣裤,还有已经破旧发霉的衣服。

物资只有不到20%的可利用率让我们心灰意冷。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第二盆冷水

虽然物资可利用率低,但这20%还是精挑细选出来可以利用的衣物。当我们重拾信心打包好物资,发往山区后,收到的反馈让我们再次跌入谷底。

我们原本以为,孩子们和村民们收到物资的心情会是这样。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或者是这样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而我们得到的反馈却是

这样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和这样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出于物资利用率低下

受助者满意度低下

“衣”旧情深

就这样

停摆了

但喜欢刨根问底的我们

并不善罢甘休

问题根源

就这样

被挖掘出来

衣虽旧但情不深

其一,我们绝大多数民众参与旧衣物捐赠类公益活动素质偏低。现在城市的居民中,家家户户都有几件动辄几箱废旧衣物。因为废旧衣服没有合理合适的处理渠道,它们被长期压在箱底,被搁置在角落,等待着“使命的召唤”。什么召唤?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一群志愿者、一场旧衣捐赠活动。只要有相关活动在一个社区内设点,立马会引爆周边社区。大家接踵而至,大包小包。我相信,大部分捐赠人在捐赠完就旧衣物后,内心收获的并非社会参与感,而是满满的如释重负。就好比长期躲藏在墙角的老鼠,终于被清理出门一样。 而这些捐赠来的衣物,多数是没有经过清洗分类,甚至里面包含大量杂物。“反正是捐东西,有什么好挑拣的?”这是绝大多数捐赠者内心理直气壮的原因。

这样清理垃圾式的捐赠,既是对受助者的不尊重,也同时反映出我们民众参与此类活动的视角存在严重误区!

筑梦“衣”旧情深项目并不是特例,大家可以参考查阅一下前些日子国内各地如火如荼,现在销声匿迹的公益项目:爱心墙。

穷人也应该穿爱马仕

虽说有些标题党的嫌疑,但是道理却很简单,也是问题原因之二:自尊心。

小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我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比我大几岁兄长“淘汰”下来的。那些衣服在那个年代,都可以算得上是名牌,专柜货。但我并不开心,因为在衣服上下“传承”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也会产生一种上下关系。这种“关系”对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来说,是一场灾难。不论这种“上下关系”是内心的推理,还是真实存在,他都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影响。身穿名牌却唤不醒虚荣心,因为身披的衣服沉重地压制着自尊心。与其如此,不如穿着老土,反倒更加舒服一些。

换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给山区村民、儿童捐赠旧衣物这件事,也是一样的道理。穷人衣衫褴褛,他们就应该穿我们“淘汰”下来的衣服?我们捐的旧衣服,他们就必须要面带微笑的接受吗?是不是他们表示不接受,还要在背后骂两句:“不知好歹,冻死活该?”

这简直是站在上帝救世主的角度上去做公益!实在是对人类自尊心的一种践踏!

并非是我个人童年情绪无处抒发,而是做公益最基本的原则——“同理心”,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是对受助者负责,也是对“公益项目”这四个字负责!一个项目如果连受助者都无法满意,何谈公益二字?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主观的认为,向山区捐赠我们穿剩下的旧衣物就可以帮助到他们,就是他们正需要的,真是荒谬。

推荐此方面做得很优秀的公益项目:街铺,一个为拾荒者衣物需求设计的项目。

马斯洛需求

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曾经有一位朋友,根据“马洛斯需求理论”就这个问题跟我探讨过,他认为:贫困山区的人们温饱问题,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已经接近安全线,谈什么尊重,谈什么自尊心?

我告诉他,马斯洛需求是对人性需求的一套逻辑分析。那么他这套逻辑从何而来?从他的大脑中推敲得来。一个由个体大脑产生的逻辑可以适用于所有人吗?就算是适用于所有人,那么所有事呢?维护受助者的自尊心,让受助者得到尊重,是公益活动、才应该是公益项目开展的第一原则。其他的生理、安全等需求,应为项目所针对受助者的不同领域。不考虑受助者的感受,全靠从个人角度出发,那不是做公益,也不是做慈善。这样一个项目期做下来,等于是过家家,玩儿呢?我其实很赞同这个观点: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在一个人已经濒临崩溃,居无定所,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死亡威胁的极端情况下才适用。就衣物捐赠此类公益项目的受助者而言,有符合的吗?

我们展开了一场很激烈的讨论,而最终结果?请注意分段头:“曾经有一位朋友”。

第三盆冷水

本以为“衣”旧情深这个项目给我们泼冷水随着项目停摆也就结束了,然而又泼来第三盆冷水,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泼,泼的人透心凉。

上文提到过,“衣”旧情深这个项目在上线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走红”,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咨询捐赠衣物的事情。但在项目停摆之后,直到今天,我依然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除了我们在发布项目没有考虑到加入时效限制这种工作失误外,更大的失望在于我感受到了现民众参与公益慈善如此的“低能”。

公益似乎有他自身的矛盾,虽说公益低门槛,人人皆可参与,但实施起来又要讲究参与者的专业性。因此而造成了旧衣物捐赠、清扫街道、给老人洗脚、植树节植树这种活动才最符合大众口味。而一些踏实深扎,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却少有关注和参与。另外,这里的“专业性”和“低能”不仅仅指实操技术上的能力,更多的是对公益项目的理解和深思是否“专业”而或“低能”。

这样看来,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公益、对于一个公益项目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仅仅停留在,做公益,就是做好事、做善事这种远古的维度。当然,并不是说旧物捐赠、清理街道这些活动是错误的。但这种“一次性”的公益活动,很少会讲究到持续不断的社会效益,也鲜有这样的活动执行起来科学规范。而大众却如此热衷这类活动,则表明,无论从实操技术还是理念维度上,我们都是“低能”的。

不过这一盆“冷水”,依然有正面例子可以分享。一个以行走为载体的体验式公益项目:为爱行走。

回归文章开头保留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环保类公益组织是做废物的循环利用,废旧衣物的捐赠,可以通过这类组织对废旧物料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理并且能再生资源。贫困山区的人们是很需要衣物,但并非垃圾和带有“等级地位色彩”的捐赠,再窘迫的受助者也应该穿着属于他自己的新衣服。若想真正从实处帮助到他人,还希望弯下身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以一个平等的视角去看待。公益慈善,民众广泛参与,但更也需要深度参与。

个人文字能力有限,文章中包含论点较多,陈述较为杂乱。欢迎微博后台留言、指导、拍砖。

网址:你们捐赠旧衣物,却泼了我“三盆冷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1654

相关内容

有旧衣物捐赠
[指南]旧衣物捐赠
捐赠旧物的策划书
捐 大学旧物捐赠活动策划经典5篇
关于旧物捐赠爱心倡议书范文
旧物捐赠爱心倡议书范文(倡议书)
捐赠旧物|温暖衣旧,爱在福信
旧衣物回收箱,爱心衣物捐赠箱.docx
通过什么渠道捐赠旧衣物
中国人捐赠的旧衣服,配送到非洲后成啥样了,看完你还会捐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