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术

发布时间:2024-11-21 10:13

民族特色手工艺:了解并学习不同地域的独特技艺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手工艺文化传承#

 

  黎族的民间手工艺术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其种类繁多 , 丰富多彩 , 包括纺织、编织、独木器制作、雕刻、制陶和绘画等方面。这些民间工艺 , 还处在手工制作状态 , 处于原始的发展阶段 , 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这种手工艺 , 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 , 每个家庭 , 在农业生产之余 , 都从事这些手工艺制作。这些手工业 , 在民间流传悠久 , 制作工序复杂 , 工艺精美 , 色彩鲜艳华美 , 图案花纹绚丽古朴 ,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它的表现手法 , 形象化和抽象化相结合 ,既取材于现实生活 , 又高于生活。它们都是黎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 都是家用器物 , 由黎族人民一家一户的积累 , 汇成为黎族千家万户丰硕的劳动果实。它们是黎族成千上万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 生动体现出黎族是一个具有高度聪明才智 ,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 , 热爱生活 , 巧于装点美化自身的文明古老的民族。

      由于黎族方言区的不同 , 各方言区的黎族民间手工艺又有着各自的特征 , 犹如民间工艺的百花园 , 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各领风骚。尤其是华丽秀美的纺织刺绣工艺品 , 更是绝美无伦 , 千姿百态 , 享誉海内外。还有黎族的绘画 , 多是一笔点画 , 画面古朴拙雅 , 简洁生动 , 呼之欲出 ,寥寥几笔 , 就会收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 充分体现出黎族人民的艺术才能。

      一、纺  织

      黎族家庭手工艺中 , 以纺织最为著称。手工纺织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 早在唐宋时期 , 黎族的纺织技术就优于中原。织出的黎锦、黎单已有立体花纹图案 , 闻名于世。民间纺织和印染工艺都是黎族妇女在漫长岁月中劳动的积累和艺术才能及智慧的结晶。她们利用简单的纺织工具 , 如轧花机、弹绵弓、捻线纺轮、脚踏纺车、绕线架、理经架、撷染架、踞织机等 , 经过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等工艺 , 生产出色彩斑斓、花纹绚丽、工艺精美的黎棉、被单、花巾、胸褂、衣服、筒裙、龙被等 , 已形成整套系统的生产工艺 , 反映出黎族妇女高超的纺织艺术才华 , 而且 , 其中的“崖州被”和“双面绣”,以其技术精巧、绣针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至今。

      元代的元成宗元贞年间 ,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来到崖州 , 学到了黎族的纺织工艺 , 将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传播到江浙地区 , 促进了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木棉 , 是黎族民间纺织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五指山是木棉之乡。其他原料有家种的棉花、野生的麻质纤维 , 如藤麻、木麻等 , 还有汉商贩运来的绒线、纱线、丝绸等 , 以及黎族人家向汉商买回的红布 , 他们拆取其纱线 , 用以做织绣的原料。

      黎族纺织主要有纺、织、染、绣四项工艺 ,都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纺织工具虽然简单 , 但纺织出的产品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 受到世人的喜爱。有的可与杭州的织锦缎媲美。黎族纺织品的图案花纹 , 有 120 多种 , 有自然景观的纹饰 , 如水波纹、天虹纹、云雾纹、星月点纹等; 有植物花纹 , 如藤条文、花草纹、槟榔树纹、木棉纹、竹木文、树叶纹、郭子文等;有动物花纹 , 如牛鹿纹、凤鸟纹、鸡纹、龟纹、黄猿纹、蚂蚁纹、牛眼纹、螃蟹纹、昆虫蚊等等; 还有人物纹、古灯纹、房屋纹等。另外还有几何纹饰 , 如方块纹、菱形纹、万字纹等以及汉字纹和生产、生活工具纹等。黎族妇女的一条花筒裙 , 上面织绣出的图案 , 能将天地的自然景象 , 人间的生活 , 融会在光彩夺目的装饰花纹之中。花纹繁缛、颜色绚丽。图案的造型 , 稚拙夸张 , 构思构图大胆巧妙 , 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整齐、灵活又富有装饰风格的
  花纹图案。

      黎族的各方言区 , 孝黎、杞黎、美孚黎、本地黎 (润) 、赛黎等 , 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纺织品 , 有傣锦、杞锦、美孚锦、本地锦、赛锦、满地锦、千家毡等 , 犹如品种多样、百花争艳的工艺花园。花带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纺织品 , 花纹图案极为精美 , 同时它也是男女爱情的证物。青年女孩 , 要织绣出精致秀美的花带 , 赠给自己的情人 , 作为忠贞爱情的礼物。在印染方面 , 主要原料有家种和野生的五种草染料 , 还有有色树皮。使用时 , 将原料泡在颜料缸中 , 浸泡一个月左右 , 提取原料水 , 加进适量的灶灰水 , 按需要配成各种印染颜料 , 将纺出的纱线 , 染成黑、白、青、兰、黄、红、橙等色。在印染工艺方面 , 还有扎染和纹染。刺绣是黎族纺织工艺中的一大特色 , 以本地黎的“双面绣”最富特色 , 受到世人关爱。黎族这种传统技术保留至今。为了发展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原自治州在通什创办了黎锦研究所 , 集中纺织能手 ,培养青年 , 传播技艺 , 为挖掘和改进传统织锦做出贡献 , 使黎族的这种特殊纺织技巧放出更加灿烂的异彩。

  ( 一) 黎锦

      黎锦是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品 , 以木棉纱织成。相传早在夏禹时代 , 黎族已能种棉纺纱 , 对于木棉的纺织 , 尤为擅长。春秋时期至宋代 , 黎族妇女织出的黎单、“吉贝”, 特别是“崖州被”,远销中原 , 成为当时宫廷贡品 , 闻名于世。宋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描述了黎族妇女从事纺织的生动情景: “车转轻雷秋纺雪 , 弓弯半月夜弹云 , 衣裘卒月吟翁暖 , 机杼终年织妇勤。”真实生动地描绘了黎族妇女织锦的辛苦情形。

      黎锦的生产要经过纺、织、染、绣四大工艺 , 这是黎锦显著的民族特色。黎锦用棉纺织 ,经过错纱、配色、综线、结花等工序而完成。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 有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方言区不同 , 花纹图案各异。

      五指山“合亩”地区 , 织锦花纹多用方块纹、彩虹纹、人物纹等 , 象征人丁兴旺; 琼中一带 , 常用甘工鸟纹 , 象征吉祥幸福; 通什地区则多用动物纹; 高峰地区喜用几何纹等。花纹图案极富想像力 , 又来源于生活 , 丰富多彩、色泽艳丽。主要以黑色为底 , 上面配以红、黄、棕、粉、绿、白等色。色调深沉雅致、和谐俊美。各方言区又都有自己的特色织锦。黎锦多用做妇女筒裙、头帕、胸褂、黎单、黎被等。

      1. 侾锦
   侾锦是黎锦的一种 , 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乐东、东方、昌江、保亭、陵水、三亚等地的 黎聚居区。以编织和刺绣工艺为特色 , 可分为三种类型:

      (1) 三星锦。流行三星 居住地。其特点 :以几何纹样表现形象 , 将鸡纹、犁铧纹、双人叠坐纹等织在妇女筒裙上 , 色彩古朴 , 生活气息浓厚。

      (2) 四星锦。流行于四星 居住地。在妇女上衣、后幅背脊间 , 刺绣花枝文; 或用人纹在前后衣沿边绣出菱形连续式几何花纹 , 衣端下系铜线、铜铃、线穗、珠子等 , 走路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 产生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3) 陵崖锦。流行于陵水、三亚、崖县等地区。主要特点: 在黑色为底的筒裙上 , 织花色图案 , 纹饰多为几何形人物纹 , 有婚礼图、黄猿纹、龟纹等 , 色彩以紫红、棕色为主 , 间以黄橘、浅黄、白色等 , 显得富贵艳丽、和谐美观 ,使人爱不释手。

      2.杞锦
   杞锦同样是黎锦的一种 , 主要流行于海南省琼中县五指山区以及红毛和昌江县王下区等杞黎聚居地区。杞锦是以刺绣工艺为特色 , 多用于妇女服装的装饰 , 其图案花纹一般有木棉纹、收获纹、竹子纹、螃蟹纹、甘工鸟纹和挑担纹等。多绣在女上衣后幅的腰部 , 称为“腰花”、“后幅花”。绣在上衣前幅的 , 称“口袋花”, 花纹色彩常用粉红、浅黄、浅绿和白色夹嵌 , 又称“夹牵法”, 以此突出主花色调。整体花纹色泽清新和谐 ,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还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3.本地锦
   本地锦也是黎锦的一种 , 而且是独有的一种刺绣织品 , 流行于海南省白沙县本地黎聚居区。双面绣工艺是本地锦的特色 , 主要绣在五幅布剪裁的上衣之上 , 俗称“贯头衣”。衣服的两面或前面 , 呈“V”字形领 , 套头而穿。

      在这种女衣的两侧 , 绣双面绣花 , 称“花侧花”。白布为底色 , 以双面穿针牵线 , 精工细绣 ,绣成的花纹 , 两面一模一样 , 称“双面绣”。习惯用毛边作正面 , 正反都可以穿。所绣花纹图案 , 丰富多彩 , 有龙纹、三宫图纹、狩猎纹、植物纹等。造型别致 , 构图独特 , 主要为方形骨架结构 , 用几何形表现抽象化形体。色彩以棕色为主 , 兼用浅黄、粉红、粉绿等色。花纹沿边 , 用黑色为框 , 使色彩更为鲜明 , 并具有装饰效果。其精致艳丽 , 古朴自然 , 完全可以和苏州双面绣媲美。

      4.德透锦
   德透锦 , 也是黎锦的一种 , 德透是黎族五大方言区之一 , 是赛黎的别称。德透锦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保亭县、三亚市、陵水县等地区 , 以编织工艺为特征。编织造型以线为主 , 擅长用折线手法表现。主要在筒裙上织花作为装饰 , 位置多在筒裙上端或尾部 , 花纹主要以菱形连续花纹组成几何形图案 , 菱形格内织出几何形人物纹饰。色泽主要以金黄色为基调 , 缀以紫红、翠绿、青兰等色 , 有些还嵌入云母片 , 闪闪发光 , 产生百花齐放、满地锦簇的艺术效果。

      5.千家毡
   千家毡是黎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 , 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市一带。它是黎族尤其是美孚黎的一种“大众”式的“被面”。以白色丝线为底 , 选用绿、黑、红彩线配色。在毡面上绣以所需要的花纹图案。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 深受黎族妇女的喜爱。

  ( 二) 纺织花纹图案

      最能体现黎族纺织的精美、绚丽 , 富有浓烈、古朴、凝重、清雅、脱俗、自然之美又独具民族特色的 , 是纺织品的花纹图案。黎族妇女在纺织品上 , 织绣的花纹图案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 多来源于生活 , 又富于想象 , 由多年实践积累形成本民族的传统纹饰。使用不同色彩 , 用各种手法织绣出各种花纹 , 真可谓花团锦簇、美不胜收。黎族各地区、各方言区的纺织图案花纹都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生活环境以及所能见到的各种自然现象 , 为满足生产、生活之必需 , 经过思维再创造而成。生活在深山地区的黎族 , 往往爱用在森林中栖息、奔跑的水鹿 (海南鹿) 兽禽以及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 , 还有泥土地上的小爬虫、小昆虫 , 田间路边的木棉花、龙骨花、泥嫩花等树木花卉的物象 , 形成独特的纹饰图案。生活在平原地区的黎族却喜好以江河里的游鱼、溪边的虾、池畔的青蛙、嬉戏的鸳鸯等鸟兽动物为纺织花纹题材 , 运用夸张或变形的手法 , 把大自然的万物景象都表现在纺织花纹图案中。

      黎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 , 将所看到和接触到的景物 , 如日、月、星辰、雷电雨、雾、风、云、山川、河流、树木以及水牛马等动物等自然界的物象 , 组成花纹图案。这些都反映在再创造的几何形纹和菱形方格纹组成的纹饰之中 , 使纺织图案花纹古朴自然、斑斓夺目、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纺织花纹图案的表现手法 , 多采用平视体均齐 , 有的使用平衡式而形成单独纹样 , 二方连续 , 四方连续 , 无限伸展。另外 , 在色彩运用和构思上 , 主要是以黑色为底 , 红、黄、青、蓝白等色彩相间 , 配置恰当、协调。多以直线、平行线、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组成几何形纹样 反映出抽象的人物、动植物; 有的还采用吉祥文字符号。纹样图案的构成 , 不是单纯模仿原景物的形象和色调 , 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文化沉淀熟练掌握各种设计技巧 , 加强装饰纹样的图案化。由于纺织者善于分析、善于创造 , 又善于思考、善于升华 , 使他们纺织、刺绣出来的纺织花纹艺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泥土的芳香。

      黎族纺织花纹图案 ,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它是黎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礼仪行为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神话传说等生活各个领域的真实反映。

      黎族常用的花纹图案 , 主要可分为动物花纹、植物花纹、人物纹、绘画题材等。下面将分别介绍。

      1. 动物花纹
  在黎族的纺织品、衣裙、花带、被、单等中运用动物花纹作为装饰的很多 , 黎族所用的动物花纹不完全是写实的 , 往往用几何纹样来体现显得更富有装饰和艺术感。最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 龙纹。龙纹是黎族纺织品种中最多见的传统图案花纹。它在纺织花纹中大多构图为方形 , 方骨架内绣出龙的单独图形; 也有将龙织成左右对称式花纹。绣出的龙有四足 , 昂首、屈躯 , 周围绣以云纹 , 造型粗犷、威武凶猛。色彩以金黄为主 , 棕色、红色嵌入其中 , 黑色沿边白色底上绣花。主花龙纹明朗清晰 , 显得十分祥瑞神奇 , 画面灿烂豪华。龙纹主要用于黎锦、黎被。龙纹用于黎被之上 , 黎族称之“龙被”, 在黎族是极为高尚珍贵的物品。

      (2) 黄猿纹。黄猿纹图案以几何形上下连续排列 , 形似模拟黄猿 , 造型简练抽象 , 色彩多以黑色为底 , 花纹为棕色、深红色 , 色调庄重深沉 , 凝重和谐 , 寓狩猎丰收之意。这种黄猿纹常常用于傣锦之上 , 作为筒裙织花纹样。

 

      (3) 牛眼纹。牛是黎族重要的农业生产家畜 , 所以黎族人民喜爱用牛来作为装饰纹样。牛眼纹是黎族纺织品中极常见的花纹 , 主要用双菱形连续花纹构图 , 显示出牛的双眼。造型简练而抽象化 , 以几何图形表现 , 简洁明快 , 给人以清新亮丽之美。主要用于杞锦所制的肚兜绣花。

      (4) 熊纹。熊纹是美孚黎常用的纺织花纹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市、昌江县及美孚黎聚居地区。图案构成以几何形连续花纹织花 , 主要织绣于筒裙之上 , 贯穿于裙头织花 , 在菱形骨架内嵌以模拟熊的正面形象 , 用几何纹样体现。色彩为黑底 , 白色为主调 , 粉红、粉绿等色嵌入其中 , 鲜艳而和谐。

      (5) 青蛙纹。青蛙纹一直是黎族传统服饰花纹图案。主要用几何纹样 , 结合青蛙的基本形态 , 二方连续花纹结构 , 完全用几何纹抽象表现。造型简练 , 形象生动 , 概括性极强 , 多用于黎锦所制筒裙花纹装饰。青蛙纹在黎族流传很广 , 在美孚黎方言区东方市、美孚黎聚居区更是重要的图案花纹题材。在黎族的传统中 , 青蛙是避邪和表达母爱的象征 , 也是对祖先表示怀念的纹饰。

      (6) 龟纹。龟纹是流行于黎族的服饰花纹主要用单独纹样 , 采用三角形组合表现形体 , 似龟背。色彩以深红为主 , 配以浅黄和白色夹嵌给人以柔和协调之美 , 经常用做傣锦筒裙花纹装饰。

      (7) 螃蟹纹。螃蟹纹也是盛行于黎族服饰的传统花纹 , 主要流行于海南省通什等地区。构图主要用几何二方连续花纹 , 概括出了螃蟹的基本形态 , 生动活泼 , 情趣盎然。色彩主要为黑底深红色花纹 , 深沉和谐 , 有动感。常为妇女织花筒裙的装饰花纹。

      (8) 鸡纹。鸡纹是黎族常用的传统纺织花纹。图案模拟鸡之形状 , 用几何纹样表现。造型极抽象概括 , 生动活泼 , 妙趣横生 , 常常用于二方连续纹样 , 主要作为黎锦纺织筒裙花纹。

      (9) 甘工鸟纹。甘工鸟纹 , 盛行于黎族服饰之中 , 多见于黎族服饰装饰。花纹造型以几何形描绘抽象鸟形 , 鸟的下端有似鸟羽尾形象。色彩以黄色为主色调 , 间以粉红、白色点缀 , 给人以协调美观之感。

      (10) 蚂蚁纹。它是黎族纺织品传统花纹图案。为折线式纹样结构 , 构图造型概括抽象。多用几何形图案表现 , 表现出迁屋时弯弯曲曲的蚂蚁队伍 , 主要用于杞锦制作的女上衣花纹。

      (11) 蜈蚣纹。它同样是黎族纺织服饰上的传统花纹。纹样采用二方连续式构图 , 花纹模拟蜈蚣 , 都是用几何图形表现。造型简单明了 , 概括性很强 , 适于作装饰形花纹。体现出自然风貌 , 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多用于杞黎女上衣装饰。

      2.植物花纹
  植物在四季常青的海南宝岛比比皆是。黎族妇女常常以这些得天独厚的常绿植物、花卉树木为素材织绣在纺织服饰之上作为装饰 , 体现出爱美的习尚和高超的技艺。最常见的植物花纹主要有花枝纹和木棉纹等。

      (1) 花枝纹。花枝纹是黎族传统的织锦纹饰。图案中心用近似汉字倒写的“ ”字形纹样 , 作为部族的标志。腰绣两丛野草 , 折叠式图纹和菱形连续花纹横贯其下 , 菱形骨架内织绣狗足印纹 , 造型简洁 , 寓意深厚。意为根深叶茂、繁衍生息。色调以大红色为主 , 粉绿、白色镶边。给人以繁花似锦、繁荣昌盛、喜气富贵之感。常用于杞锦所制妇女上衣 , 背绣花枝纹图样 , 在部族各种节日、各种庆典时穿着。

      (2) 木棉纹。它是黎族纺织服饰传统花纹。图案中心是木棉树主干 , 下面是根部 , 左右有分枝 , 分枝下有任意花 (又称“钥匙”纹) , 上为木棉花和绿叶。整个花纹图案 , 均匀和谐 , 象征根深叶茂 , 生机勃勃 , 主要为女上衣背部装饰花纹。

  3.人物花纹
  人物花纹也同样是黎族妇女在纺织服饰上经常喜爱使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喜庆的婚礼图、单独的人纹、双人纹、人鹿纹、狩猎纹、挑担纹、胎盘花纹等。

      (1) 婚礼图。这是黎族妇女服装上的装饰花纹 , 流行于海南省陵水县一带傣黎的聚居区。用横列平视体手法 , 织绘出三段黎族婚娶礼仪风俗: 前面是迎娶队伍 , 四人抬着迎新娘的花轿;中段为新娘新郎在举行婚礼 , 两边随立两小童 ,旁后有竹筐; 后面是送亲者队伍 , 抬送许多彩礼。人物多为正面 , 戴首饰 , 持猎具 , 排列整齐有序。色彩为本正黑色底上用紫红、棕色织绘出富丽华美、喜庆欢乐气氛。多作为于陵水地区傣黎婚礼上穿着的筒裙花纹。

      (2) 人纹。人纹是黎族妇女经常用于纺织及装饰的传统花纹。主要流行于海南东方市、昌江县等地。花纹模拟人形 , 以几何形纹样表现。人物双臂高举 , 两腿分开 , 正面形象、左右对称。造型简练抽象 , 常用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黎锦织花筒裙装饰花纹。

      (3) 双人叠坐纹。这同样是黎族传统纺织花纹。主要是用平行式连续花纹构图 , 用几何纹样表现 , 直立式双人叠坐。结构简洁明快 , 主体双人叠坐 , 清晰鲜明 , 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色彩用紫色和白色区分上下 , 双人花纹下方绣有“人”字 , 寓意吉祥平安。常用做妇女花筒裙纹饰。

      (4) 人鹿纹。这种纹饰 , 主要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市、昌江县等地区 , 它是一种黎族传统纺织花纹。图案模拟人与鹿 , 用几何形纹样结构 , 以菱形块为人头 , 三角形为鹿角 , 完全图案化。多作正面人形 , 左右对称 , 人的两旁配以对称鹿纹 , 与人物相呼应。造型简洁抽象 , 高度概括 ,装饰性极强 , 富于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活情趣。那跳跃奔跑的鹿纹还表现了黎族美丽动人的“鹿回头”传说。往往用于黎锦花筒裙装饰。

      (5) 狩猎纹。这是黎族妇女喜爱用的一种传统服饰花纹。主要用方格形构图 , 中心和四角方格内织绣古式锁的钥匙花 , 近中心的左右格内 ,绣两个人形纹 , 象征部族首领。其余方格内 , 绣对称的两对变式和相对式骑猎纹。造型简洁、古朴自然。色彩以玫瑰红为主 , 浅黄、草绿嵌其中 , 黑色绣边。主花纹明晰 , 构图严谨 , 犹如一幅山野狩猎的画卷。整个花纹图案 , 象征狩猎平安 , 部族兴旺。

      (6) 挑担花纹。这是图案与写实相结合的花纹 , 也是黎族纺织传统花纹 , 受到黎族妇女的喜爱。用二方连续花纹构图 , 方格内嵌几何形人物形象 , 人物头部全戴银饰 , 身穿传统盛装 , 成群结队 , 肩部挑担而行; 头部下垂两个谷物图案 ,右边有一直立人纹 , 表现手握扶杖前行。色彩以深红为主 , 白色、浅黄色沿边。显得欢乐喜庆 ,寓意丰收平安 , 多作为妇女上衣花纹。

      (7) 胎盘花。这种花纹主要流形于海南省琼中县东南一带 , 也是黎族纺织传统花纹。胎衣纹样用几何形构图表现 , 结构简洁 , 装饰性强 , 给人以清新亮丽之感。胎盘花纹寓意不忘祖、不忘本 , 表达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爱。常常作为妇女上衣装饰花纹。

  4.绘画题材
   黎族纺织图案花纹 , 除上述内容外 , 还有一些表现黎族生活各个方面的绘画题材。从人物到动物 , 从自然景观到黎族人文活动等 , 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和绘画形式。他们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 织绣进一经一纬之中 , 织绣在上衣、筒裙之上 , 织绣进由红、蓝、黄、白、青等种种色彩构成的美丽绘画中。这种完整的绘画图案 , 一般绣在上衣背部或筒裙之上。我们见到的有《狩猎图》、《纺织图》、《祭祀图》、《渔猎农耕图》、《根深花茂图》、《收获祭阪图》等等。

      (1) 《狩猎图》。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馆藏品中 , 有一件四百年前的黎族妇女的上衣 , 衣背上织绣出两幅绘画图案 , 一为《狩猎图》, 另一为《纺织图》, 这两幅绘画构图生动活泼 , 内容真切朴实 , 使我们仿佛看到黎族的村村寨寨 , 家家户户 , 妇女们在门前纺织、刺绣 , 房屋檐下 , 高挂着许多兽骨 , 表示狩猎丰收 , 人丁兴旺 , 表现出黎族男耕女织的生活现象。

      (2) 《祭祀图》。这幅绘画图案反映了黎族原始宗教的祭祀场面 , 使我们仿佛看到从事祖先崇拜的“道公”带领着民众进行祈求丰收、驱赶病魔及邪恶、保佑平安的虔诚仪式。

      (3) 《狩猎图》和《根深花茂图》。这两幅绘画图案描述了黎族从事农耕渔猎的经济生产依赖于四季常青、花开叶茂的大自然 ,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共生共存。反映了黎族所走过的生存道路以及民族的发展历史。

      (4) 《收获祭阪图》。这显然是一幅部族进行一种传统社会教育的动人图画。

      (5) 其他花纹。除上述花纹之外 , 还有 卐字纹、三宫纹、满地锦等纹饰。

      (1) 卐字纹。这种花纹也是黎族纺织传统纹饰。一般不做主体花纹 , 其或为织锦底纹 , 或为整个花纹图案的边饰。主要象征吉祥平安 , 经常与其他花纹组合构图使用。

      (2) 三宫纹。这种花纹很庄重、很古朴 , 同样是黎族纺织传统花纹。花纹描绘出皇宫与皇帝(峒或部落首领) 的形象。用方形骨架划分成三大格和六小格构图 , 格中分别绘出房檐和人物正面形象 , 在三个主框格内并用三角形点彩法装饰。花纹图案结构疏密有致 , 内容与形式协调 ,气魄宏伟。色彩以棕色为主调 , 间以浅黄、粉红等色。白底绣花 , 黑色滚边 , 主花纹明晰 , 色彩悦目 , 有镜框挂画之感。多用于黎族妇女上衣侧边绣花图案。

      (3) 满地锦。这种图案花纹主要用于黎族妇女筒裙的上端 , 流行于海南省加茂一带。为纤细的几何形连续图纹 , 在菱形的骨格内 , 嵌以人纹或动物纹 , 以线为主 , 细腻而单纯 , 显得清丽大方。色彩以金黄色为主 , 缀以紫红、粉、蓝和绿色。真可谓鲜花满园 , 满地锦簇。

  ( 三) 刺绣、染色

      1. 刺绣
   在黎族手工纺织中 , 刺绣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黎族的纺织品中有许多要通过刺绣来完成 ,尤其是黎锦、黎单、龙被以及妇女的服饰、上衣和筒裙 , 多需要刺绣花纹。对于刺绣 , 黎族称织花绣。织花绣的方法很多 , 主要有素绣、彩秀、贴布绣、花边挑花绣、连物绣和金银丝缝盘绣等。

      (1) 素绣。即运用白线在黑、青、蓝、紫布上单色刺绣 , 或者相反。称之谓“清白有素”、“素中含艳”。

      (2) 彩绣。即用多种色彩的线 , 交织刺绣成花纹 , 图案在反面完全一样 , 在正面融情于色 ,借色寄情 , 用色彩暗示理性内容 , 也就是用客观的花纹色彩揭示出主观的情感色彩 , 以得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是真正的“双面绣”, 它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

      (3) 贴布绣。即用布剪成一定形状的图案 ,贴在底面料上 , 再顺贴布边绣 , 或在贴布图案上加绣 , 形成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的图案花纹。

      (4) 花边挑花绣。即在上衣的袖口和在服饰的边缘挑花边线 , 或者按经纬行格 , 加进彩线。这样底线和绣线经纬线交错 , 形成花纹图案 , 显得更加艳丽、幽雅、脱俗 , 给人清新文雅的美感。

      (5) 连物绣。即在上衣下边、沿线脚端扣连金、银、铜、铅、兽骨、贝壳、串珠、铜铃等作为装饰。在衣服布料上 , 以绣绾绕物件 , 图案似锦上添花 , 给人以雍容华贵之美 , 使人回味无穷。

      (6) 金银丝缝盘绣。即将或粗或细的金银线盘制成各式花纹图案 , 再用丝线穿缝 , 然后用彩色线加绣于四周 , 使花纹图案更加富有华贵之美。黎族纺织花纹图案 , 正是运用这些织花绣才使得它更加富有民族特色 , 更加绚丽多彩。黎族的刺绣以本地黎的“双面绣”最为出色。这是一种传统的刺绣方法 , 也称彩绣。这种双面绣经常作为上衣的装饰 , 如前衣襟的侧花饰 , 以及后背花等。有的为了突出织花的纹饰 在图案沿边加绣条线。刺绣图案花纹不用摹描 多是信手绣出。多采用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等。不同方言区有所侧重。有些运用连物绣的技法在织绣品上嵌缀金丝线、银箔、云母片、羽毛、贝壳、串珠、铜钱 还有流苏等 , 更显得光彩夺目 , 产生出有声有色的特殊效果 , 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和喜爱。

  2.染色
   黎族的纺织工艺 , 在染色方面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方法 , 如扎染、绞染等。

      (1) 扎染。扎染是黎族一种传统的染色工艺 , 也称“缬染”。这种染织工艺主要流行于美孚黎聚居地区、东方市、昌江县等地 , 也是当地黎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染色技艺。其染色方法: 用一种特制扎染架 , 在架上排列好经线 , 再用小线扎成花纹 , 防止扎花纹处染上色 , 然后撤下经线 , 放入黑色、青色或蓝色染料缸中 , 反复浸泡数次 , 晾晒干 , 再解开扎线 就会出现白色花纹 , 然后再排织织花。浸泡的色斑配上的纺织品具有若隐若现的效果。蓝白搭配、美丽和谐。扎染出的纺织品 , 常用的花纹图案有几何形人纹、竹竿舞纹、古灯纹、鹿纹、熊纹 , 以及几何纹等 , 织成著名的美孚锦。美孚黎妇女喜欢用此锦做成她们穿的长筒裙。

      (2) 绞染。这是黎族最古老的印染工艺 , 古称“缬染”。其方法与扎染有相似之处 , 又有不同。主要方法用自织出的纱线作为经线 , 紧紧将两端绑于一个木框上 , 用青色或褐色的棉线在经线上打结 , 系扎成各种花纹图案 , 再染色。然后拆除扎结 , 露出花纹斑 , 再织入彩色纬线 , 古朴大方 , 有浓郁的自然美。

      二、编织、独木器、雕刻、制陶

      ( 一) 编织
   黎族人民善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几乎每个黎族家庭都从事竹、藤、草编织。这种编织工艺至今仍处在家庭手工艺状态 , 没有形成独立的行业。

      各种编织品在黎族日常生活用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床、席、各种斗笠、草帽、蓑衣到各种大小筐、篓、篮、粮屯、渔具等 , 一应俱全 , 其中很多制品做工精细 , 造型独特 , 不但具有家用价值 , 还不失为精美的工艺品。

      黎族民间编织品中的竹制品有竹箩、竹箕、竹筛、竹席、竹床等; 藤制品有藤篮、藤篓、藤椅、刀篓、套带等; 草编制品有斗笠、草箩、草席等等。这些编织品都是黎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编织的材料主要是竹、红藤、白藤、草叶、露兜叶等。编织工作男女有分工 , 各有侧重。妇女善于编织露兜叶席、斗笠和箩 , 以巧手编织的席和斗笠最为精致; 男子侧重于竹、藤料制品的编织。以编织精美的腰篓和藤篓、筐箩为能事。

      在编织工艺品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数腰篓 , 它是每个黎族家庭所必备的用品。有男用女用之分 , 男用的较大 , 可以放钩刀; 女用的小巧 , 精美玲珑 , 带在身上不失为一件装饰品。黎族部分男女出门必系带。由于方言区的不同 , 腰篓的制作、编织花纹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 , 各有特点。目前 , 黎族大部分地区 , 传统服饰已很少见 , 系挂腰篓就成为识别黎族以及不同方言区的标志。

      编织工艺品 , 不仅是家用器物、工艺品 , 还被当做男女爱情生活的纪念品。男青年 , 常将精美的小腰篓和竹筐赠送给情人 , 作为求婚和爱情的定情信物; 女青年将亲手编织的露兜叶席和斗笠赠给恋人作为忠贞爱情的信物。

      (二) 独木器制作

      海南岛生产多种木材 , 黎族广泛使用木制器具 , 其中独木器制作在黎族民间工艺中颇有特色。用一完整木 , 不钉不铆 , 制作成器具 , 这在黎族家庭生活中、生产领域内无所不见。生活用具有挂衣物的挂钩 , 捣蒜用的臼杵 , 切东西的砧板以及木凳、木桶、木甄等; 饲养用的有猪槽、狗槽、牛铃等; 农业生产工具有整地用的木铲、木滚 , 舂米用的大小木皿、木杵等; 还有渡水用的木舟、丧葬用的木棺等等 , 都是以独木制作。小件独木器具 , 一般是用钩刀直接刳制而成 , 显得小巧玲珑、独具匠心。大件则是先用火烧制成大致形状 , 继之用钩刀修整成形。制作出的器具造型优美、质朴端庄 , 不失天然姿色。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 有些也是一种别致的工艺品 ,显示了黎族人民在木器制作方面的独特技艺。

      (三) 雕刻

      黎族民间雕刻工艺 , 取材于现实生活 , 应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方面 , 也应用于宗教活动的道具方面。

      主要普遍在牛骨簪、牛角号、长刀柄、刀鞘、箭柄、竹筒、竹盒、竹篮之圈足、神桌、神板、木偶像、纺织工具以及房屋建筑之木柱上进行雕刻。雕刻内容主要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人以及狩猎场面 , 等等。

      雕刻的花纹图案 , 有四种类型: 在生活用具方面如烟筒、盛水竹筒、竹盒等 , 以雕刻水波纹与几何纹为多; 在生产工具方面 , 如刀鞘、刀柄、箭柄、纺织工具等 , 以牛、鹿、星、月点纹为主; 对于神桌、宗教用具则雕刻古人舞纹、神奇怪物等纹饰 , 有表示图腾魂位之意; 在房屋木柱上 , 则雕刻龙凤纹以表示富贵、吉祥、欢乐之气氛。

      雕刻手法 , 往往采用双刀线刻技法。显得古朴稚拙 , 简洁生动。

      在雕刻品中 , 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古簪。这种古簪用牛骨制成 , 它是本地黎方言区妇女的一种头饰。主要流行于海南省白沙县等地本地黎聚居区。人物古簪一般分为三部分: 1.顶端为高高的人物帽顶; 2.中部为人物头像 , 帽顶和人物头像这两部分 , 有的是一个 , 有的分为两个 , 然后合为一体; 3. 中部以下至尾部 , 雕刻装饰花纹图案。

      这种人物古簪 , 还有美丽的民间传说: 在古代 , 有一位名叫总管三的部落头人 , 他是一位受民间崇拜的首领 , 他是族祖权力的象征。为使子孙后代永不忘记这位族祖部落领袖 , 民间老艺人把总管三的偶像雕刻在黎族妇女饰发的骨簪上作为永久的顶礼膜拜和纪念。

      人物古簪簪尾部分的装饰图案花纹 , 有各种动物、植物、花草、果实 , 还有黎族民间传统工艺中常见的几何纹、曲线纹、水波纹、方形、三角形等精美纹饰。

      骨簪雕刻精致、细腻 , 纯白色的骨质 , 刻以黑色纹饰。花纹图案丰富多彩 , 黑白对比鲜明。花纹图案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 内涵极为丰富。

      (四) 制陶

      陶器是黎族主要的生活用品 , 每个家庭都不可缺少。制陶是黎族重要的家庭手工业之一 , 民间工艺之一种。全部制陶工艺程序都是由妇女来完成 , 男人从不参与。一个村寨只有二到三个岁数较大的制陶女师傅。

      黎族制陶的方法较为原始 , 全部工序皆为手制 , 多采用泥条盘筑或捏泥条成型 , 不用陶窑 ,都是露天烧制而成。

      陶器 , 不仅是黎族生活的必需品 , 还是财富的象征。黎族各个地区、各方言区所用的陶器品种繁多 , 有碗、杯、盒、缸、甑等 , 制陶工序为: 先选粘性较好的泥土 , 舂碎泥块 , 拌成泥浆 , 制成泥团 , 用泥条筑法制成坯 , 晾干 , 露天烘烧。成品坚固耐用 , 具有本民族特色 , 在黎寨家庭中 , 举目皆是。

姚丽娟  〔作者简介〕姚丽娟 (1956- ), 女 , 吉林省长春市人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 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419/911.shtml

网址:黎族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2744

相关内容

黎族手工艺
黎族服饰:三千年的延续
傣族艺术中明亮的宝石:傣族壁画
家居装饰:手工艺品赋予生活独特的艺术魅力–光波网
民间手工艺术有哪些
十大内蒙古民族特色的礼品 最受欢迎的10种内蒙古传统手工艺品
传统民族民俗手工艺品调查问卷
特色手工艺品技艺
陕西民间工艺品有哪些 十大有名的陕西特色手工艺品排行
中华手工艺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个展览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