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电视景观呈现——《幸福魔方》节目的社会学浅析.pdf

发布时间:2024-11-21 14:32

社会支持网络的强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幸福指数#

日常生活的电视景观呈现——《幸福魔方》节目的社会学浅析.pdf

今传媒 2012 年第9 期 广播影视评论 日常生活的电视景观呈现 日常生活的电视景观呈现 —— 《幸福魔方》节目的社会学浅析 廖 婧 媌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上海 200040 ) 摘 要:《幸福魔方》是东方卫视自主品牌的情感谈话类节目,讨论都市人情感话题,为都市日常生活私人领域话题提供了公 开呈现的空间。本文借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析电视节目《幸福魔方》的社会学意义,并讨论媒体 公共领域私人化现象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景观呈现。 关键词:公共私人化;《幸福魔方》;电视景观呈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2012 )09-0078-04 一、情感类话题电视呈现的社会动因 心理失衡,“仇富”、“拜金”、“功利主义”等心理现象成为社会 现象的热点名词。由此,都市里“亲情”、“友情”、“爱情”等传 2004 年,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创办了心理访谈周播 统道德和情感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家庭、 节目《心灵花园》,主要受众群针对上海都市中生活的白领, 邻里、朋友、亲人等传统结构关系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 因此节目话题也多以“职业病”等白领话题为主。2006 年,该 针对财产分割、房产分配、孩子养育、养老、啃老、婚外恋 周播节目改版为日播,10 月底,成为上海滩晚间九点档的收 等矛盾的凸显,以及都市人在此之中的情感挣扎。在这样的 视冠军。改版后的《心灵花园》节目题材定位都市情感,节 背景下,情感调解类心理访谈节目在各个电视频道的纷纷上 目样式设置委托人当事双方在演播室中处于对峙状态,通过 马便显得顺理成章且颇为应景。 事件回述呈现矛盾,由心理专家和主持人担任调解方,调解 上海是中国都市化进程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以上所述 话题一般为日常生活的婚姻、亲情、金钱等方面的纠纷和问 的社会问题集中存在的城市。“跨国公司的兴起,大众文化的 题。国内同期同类型的调解类心理访谈节目还有央视的《心 流行,公民社会的衰微,消费意识的蔓延,信息爆炸,传统 理访谈》、江苏卫视的《人间》、重庆卫视的《情感龙门阵》、 断裂,个人主体性的丧失,电脑空间和视觉形象的扩展,等 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等。 等”[1]是现代都市的显著特征。机器化城市节奏的高速运转,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 狭窄的道路和道路的不堪重负,富丽堂皇的写字楼林立,以 际影响力在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迈向小康的 及写字楼里压抑的全景空间,分割成无数狭小单元的格子间 质的飞跃。特别是在上海等大中型城市,高楼林栉,交通网 里窒息着都市男女,他们拼命地将身体和精力牺牲给工作, 络四通八达,商品消费也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品质的发展 他们下班后试图在健身房找回重新自由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 资料。大型超市、商场堆满琳琅满目的货品,游乐场、影院、 在酒吧、娱乐场获得心灵暂时的慰藉和补偿。为消费的生产 酒吧人满为患。然而与短短三十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物质生 和为生产的消费占据了人们几乎所有的时间,使他们忘记停 活不对等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同完成资本主义缓慢进程的老 下脚步自问生活的真实是什么。 牌西方国家而言一样,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代价也是资 此外,外来移民的涌入也参与构建了上海都市的独特景 源的过度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生态 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 破坏、资源滥用、对弱势种群生存权的剥夺;社会关系中的 上海外来人口逼近户籍人口,青壮年人口中,户籍人口与外 人与人也有着相类似的情况,资源无理性抢占、对边缘人群 来人口呈现倒挂现象,男性比例大于女性。人口的流动性, 和弱势群体的集体冷漠等现象甚嚣尘上。 人口结构的分化也使以上所

网址:日常生活的电视景观呈现——《幸福魔方》节目的社会学浅析.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4966

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浅谈学习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
自我呈现策略量表的中文版修订
浅析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策略
幸福的婚姻,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用歌声表达的幸福生活图景
全新视角看幸福:现代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与前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