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贮藏保鲜
注意查看食品的'贮存条件',遵照保存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技巧# #食品保质期识别#
食品贮藏保鲜_ppt培训讲解.ppt
1 生鲜食品贮藏与保鲜 2 课程结构 生鲜食品贮藏保鲜原理 果蔬类 粮食类 原料肉类 禽蛋类 乳 水产品 加工类 3 一、食品的属性 卫生和安全性 营养和易消化性 外观 风味 方便性 耐贮藏性 4 食品安全的内容 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残留:环境污染物、杀虫剂、兽药 营养物:人造食品 食品添加剂 5 二、食品贮藏的目的和类型 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贮藏方法 如:冷藏法、气调法 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贮藏目的的方法 如:冷冻、干藏、腌制、熏制、化学保藏、改性气体包装保藏 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贮藏方法 利用无菌原理的贮藏方法 如:罐藏、辐照保藏、无菌包装 6 食品保藏技术发展的特点 不平衡性 1.不同食品保藏技术之间:如罐藏技术/低温保藏技术 2.同种保藏技术中不同技术手段之间:如罐藏法中不同包装材料之间;干藏法中不同的干燥技术之间;等等 新型食品保藏技术 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提供高质量食品,具有合理的生产成本 7 食品的分类 8 1、果蔬、禽蛋类: 含水量高,具有呼吸、蒸腾、成熟衰老等生理作用 措施:降温、降湿及调节气体成分,有的还需要结合防腐保鲜 剂处理 2、粮食类(小麦、玉米、稻米、豆类、油菜籽等): 含水量低,生活力弱,容易吸潮、生霉、生虫 措施:入贮时的安全含水量、低湿、必要的通风降温 3、生鲜肉类(畜禽肉)、水产类(鲜鱼虾等): 生理变化(僵直、软化)、含水量高易被微生物感染 措施:-18℃的商业冻藏 食品的贮藏特性 10 第一节 引起食品败坏的因素 食品的败坏:是指食品在贮藏期间,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食品原有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第一章 食品贮藏保鲜原理 包括: 变色、变味、生霉(粮食)、酸败(油脂)、腐臭(畜禽肉、禽蛋、水产品)、分解和腐烂(果蔬)等 1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 啮齿动物 昆虫/寄生虫 食品腐败变质 温度 水分 光照 氧化 酶类 12 2、食品霉变 霉菌在食品中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发霉变质现象 霉变主要发生在富含糖类和淀粉的食品中,如禾谷 类粮食及其制品、水果蔬菜及其制品 13 引起食品霉变的霉菌主要有毛霉属(大毛霉)、根霉属(黑根霉)、曲霉属(黄曲霉、黑曲霉)、青霉属(灰绿青霉)等 含水量高的食品——毛霉、根霉,菌落颜色为黑色或褐色 含水量低的食品——曲霉,菌落颜色多为黄、绿、褐、黑等颜色 其中黄曲霉、染色曲霉、玉米赤霉等会产毒素 黄曲霉(A. flavus) 14 (二)害虫和鼠类 米象 玉米象 谷象 豆象 15 腐食酪螨 老鼠 16 二、物理因素 (一)温度 1、温度对食品化学反应的影响 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增加的倍数 根据测试结果,食品贮藏中的Q10值一般在2~4之间。 17 2、对食品酶促反应的影响 水解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影响:酶促褐变、淀粉水解、鲜活食品呼吸作用 双重影响: 低温条件下,随温度升高酶活性提高,高温条件下, 酶变性失活。 一般,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35~45℃,植物体内 酶为40~55℃ 有些酶如过氧化物酶(POD)是热稳定酶,需要高温 处理才能失活,且存在酶活力再生问题 18 3、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根据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可分为 嗜热性、嗜温性、嗜冷性微生物 19 4、温度对食品含水量的影响 食品含水量: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下,食品的平衡 水分含量 蒸发:水分由液相变为气相而散失的现象 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 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水分蒸发对食品贮藏的影响: 果蔬类——萎蔫皱缩、新鲜度和脆嫩度下降、糠心 疏松组织食品(糕点、馒头、面包)——干缩硬化 20 (二)湿度 1、贮藏湿度过高,易发生水气吸附或凝结现象 2、低湿度贮藏,易发生失水萎蔫和硬化 21 第二节 食品败坏的控制 改变食品本身性质—— 加工手段 罐藏、干藏、腌渍和烟熏等 控制环境条件—— 贮藏手段 低温、气调、化学保藏、辐照保藏 22 一、温度控制 控制微生物、化学反应、酶活性 低温—— 冷藏、冻藏 23 二、湿度控制 1、高湿度贮藏 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大多数果蔬
网址:食品贮藏保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5194
相关内容
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贮藏保鲜》课件
食品贮藏与保鲜论文
食品贮藏保鲜方法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食品贮藏保鲜方法课件.ppt
美味*桃贮藏保鲜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解析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家庭常见食品储藏保鲜窍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