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亲子陪伴:真实而有温度的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4-11-21 18:22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陪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亲子生活互动# #亲子教育书籍#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学会、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家庭社会学、家庭代际关系和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关注家庭生活教育和亲密关系的理论分析。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真实而有温度的家庭教育

郭宗莉:新学期开学初,会客厅特地邀请了刘汶蓉老师,欢迎刘老师!您长期从事关于婚姻与家庭的生态、家庭代际关系等方面的社会学研究,今天,我们围绕幼儿家庭教育与亲子陪伴的话题展开讨论,首先想请您谈谈家庭中父母的亲子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

刘汶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迈向高品质发展的阶段,人的需求已经普遍从生存型转变为自我实现型,在此背景下讨论家庭中父母的亲子陪伴这个话题很有意义。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探索自我、成就自我。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立德树人的生态系统中,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爱为基础、以情感联结的培育为目标、以情绪体验和行为实践为途径。我认为,幼儿的家庭教育主要就是指亲子陪伴,只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才能传递爱的能量、发展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只有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拥有安全和丰盈的内在世界,才能拥有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和底气。

郭宗莉:开学初,我曾与一些父母交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细数在春节假期中孩子成长的趣事,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从他们对孩子的描述中,我感到,父母在陪伴孩子共享欢乐的过程中与孩子互动,从而增进对孩子的了解,这样的陪伴是在亲子间尊重和平等、流动和欢乐的气氛中传递了爱,建立了父母和孩子间的情感联结。但也有部分父母流露出,正因为假期有暇陪同,他们看到了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比如,在有的场合或有时对话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不愉快,他们认为“怎么讲道理孩子都听不进”,觉得和孩子“相处”很“累”。看似都有陪伴,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父母感受。

在现实中我们也曾遇到过:有的父母在陪伴中习惯于说教,缺乏情感交流,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有的父母认为与孩子在同一空间就是陪伴,只是“看管”孩子,自己却在看电视、刷视频和打游戏;还有的父母说是陪伴孩子,但事事父母说了算,给孩子设置许多限制,认为孩子这不好、那不懂,不信任孩子。这样的“陪伴”,反而会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和父母的冲突。

刘汶蓉:什么是亲子陪伴,什么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我想父母都有必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来认识和理解。陪伴意味着“陪同”和“伴随”孩子开展活动的父母行为,包括运动、游戏、娱乐、学习和日常的互动,在“陪同”和“伴随”活动中引起孩子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孩子的培养和引导。我曾看过一则微视频:一个考上北大的小男孩,他妈妈是一个残疾人,家庭很困难,一个包子都要分两半吃,但是他非常快乐。记者问:“你的故事可以播出来吗?”他说:“当然可以,因为我们家和世界上大多数家庭一样幸福。”他感到妈妈无论什么时候都很乐观,孩子的这种状态是靠母亲长期涵养的,让他心中充满了爱和生命力。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首先是情感的联结,是父母和孩子双向的,而不能只是父母单向输出的说教,亲子陪伴突出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的交融。虽然我在研究中接触的孩子以青少年居多,但我认为婴幼儿的亲子陪伴更需要父母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来调整互动方式,保证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

郭宗莉:那些担心孩子“不听话”,感到亲子相处很“累”的父母,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或认为孩子小可以操控他的一切。实际上,与孩子相处,正是建立亲子关系,正是给予平等的、互相滋养的“爱”;对孩子一味地说教、发指令、提要求,只会让孩子产生束缚感,影响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刘汶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通常表现为父母与子女都非常享受相伴的时光,都感到身心放松和喜悦,以及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链接。由此可知,亲子陪伴的质量标准更强调双方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的身体距离。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高质量陪伴的标准是父母的认真回应、及时回应、不控制、不束缚、不急躁,也是父母用心的交流、尊重的眼光、认可的表情、理解的语气和接纳的姿态。这些要求对父母的素养,特别是自身对孩子情绪的感知力、自我情绪的稳定能力有很大的挑战。

郭宗莉:是的,所以我会倡导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中父母至少要体现以下几种行为:

1.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始终关心和接纳自己。

2.对于产生的问题,要想到有多种解决方案,尽可能避免执拗于一种方式而与孩子发生冲突。

3.营造聆听气氛,设法让孩子觉得亲子沟通是很自然的,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到问题或事情就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可以利用晚餐、睡前或休闲的时间,留心听孩子的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4.只做孩子的“顾问”,不代替孩子做“决定”。父母应做到细心聆听,协助抉择而不过多插手或简单干预。例如,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个事件或问题发生的过程,从而让孩子自行想到解决的方法。

刘汶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让孩子能确认自己被父母无条件地接纳,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过程也是父母发现和认识孩子的特质、潜能最主要的方式。对此,我想提三点建议:

第一,父母需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家庭活动。只有一家人能经常一起真诚地大声欢笑,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无论哪种活动,亲子陪伴都是促进亲子理解、共同成长、建设家庭关系的机会,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做到耐心倾听、仔细观察和真诚沟通,创造和维持亲子之间平和、愉悦和欢快的氛围。

第二,父亲要重视亲子陪伴的质量。我曾听到一位小朋友说,“爸爸一来,我就感觉要被‘教育’了,他总是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不应该’这些话”。这位父亲只顾数落孩子,没有让孩子在情绪上感受到“同频”。即使他和孩子相处在一起,孩子也不会觉得是在陪伴。因此,父亲更需要自觉地提高家庭亲子陪伴参与的程度和质量。

第三,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强父母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培训和指导,还需要大力推动社区共同育儿的理念,以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带动个体家庭联合开展亲子陪伴活动,比如,社区亲子阅读、社区亲子运动会、社区音乐会,以及社区亲子郊游等,让孩子和大人走出家门,与社区其他家庭结伴,让孩子在同辈互动中习得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情感,也让家长之间形成相互学习和支持的力量。

郭宗莉:感谢刘老师从家庭生活教育和父母、孩子之间亲密关系建立的角度,为父母提供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是真实而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的观点和建议,下一期本栏目将继续就高质量亲子陪伴开展深入而具体的讨论。谢谢!

网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真实而有温度的家庭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7775

相关内容

从陪着到陪伴:打造高质量亲子时光的秘诀
4条高质量亲子陪伴建议,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请认真看!
让家更有力量:最有效的亲子陪伴,这8招建议很实用
高质量陪伴孩子8个建议
家庭教育 ‖ 45条陪伴孩子的新理念,值得收藏!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有哪些特点?照着做,教育会事半功倍
亲子时光:陪伴孩子,共享吃喝玩乐的快乐魔力
15个小诀窍,帮助父母高质量陪伴孩子,转给家长!
陪伴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亲子和谐沟通 有效陪伴成长——东关街道东郊社区开展“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