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金融消保小贴士:诈骗套路花样多,一老一少要当心

发布时间:2024-11-08 11:44

金融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了解并防范金融风险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识别金融风险,尤其是老年、青少年等群体,更应学会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来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01

老年群体

对于老年消费者来说,由于金融知识欠缺,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诱骗造成财产损失,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以下为常见的风险类型:

1、“代理退保”: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保单信息后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动老年人退保并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待老年人陷入圈套后不法分子不仅收取高额“代维权”手续费,甚至侵占老年人的退保资金。

2、“以房养老”: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旗号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购买所谓“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实际上是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获取资金后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甚至挥霍,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获得收益,还将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3、“投资理财”: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扶持”“政策补贴”旗号通过虚构投资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以“低风险、高回报”为噱头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鼓动老年人“小额投资”然后按时“高额返利”进而诱使老年人追加投资金额,一旦收到大额资金便卷款跑路。

风险提示:

老年群体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虚假宣传和承诺,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保险产品。

不盲目追从高额收益冲动投资,增强理性投资观念;增强金融常识和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正规保险机构了解、购买保险产品,才能够有效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

02

青少年群体

在数字化时代,青少年接触金融产品的机会更多,但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等金融风险的侵害。以下为常见的风险类型:
01|“校园贷”套路多

一些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日息低”“零利息”等虚假宣传,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以及以各类金融工作人员、征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向学生谎报其征信记录中有贷款信用记录,需要进行注销,否则影响未来升学、就业、政审、购房等,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然后骗取青少年转账或者进行其他套利操作。

02|短信电话钓鱼

很多学生将学费、生活费存到银行卡里,不法分子冒充老师或同学的名义借钱;群发短信假冒银行名义诱导点击诈骗链接,套取卡号或手机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然后冒用客户身份进行转账盗取银行卡内资金。

03|网络刷单不可取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电子邮箱发布网络刷单广告吸引目标群体,多通过PS技术伪造营业执照以塑造真实的企业形象。通过给应聘者一两个较小额的刷单任务,吸引学生继续参与,然后以需要完成更多任务为由不予退还本金。

风险提示:

青少年群体需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结合自身经济状况,不盲目攀比,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超期消费、过度消费。

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警惕不明网站、APP、电话、短信等形式发布的网络贷款广告链接等。

多与家长或老师沟通,青少年的财物多来自家长的给予,在大额使用之前,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如果发现自己上了诈骗圈套,立刻向学校、老师、父母反映情况,并及时报警。

网址:【风险提示】金融消保小贴士:诈骗套路花样多,一老一少要当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042

相关内容

【安全小贴士】六类消费诈骗套路!四条反诈小贴士!
养老诈骗花样多,九种养老骗局要警惕,白银中院法官提醒您:记住养老防诈“七字诀”,不贪不给不上当!
金融诈骗“盯”上年轻人口袋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安全小贴士】这份防诈骗小贴士请您查收!
警惕虚假理财,防范理财诈骗
借记卡、信用卡、贷款、投资理财,这些金融小贴士要知道
温馨小贴士
金融为民的平安样本:省心省时又省钱
「安全提示」宿舍安全小贴士
“秋季话养生,健康新生活”洛阳联通金秋助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