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注意力集中与效率的关系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学习动力心理学#
2008-12-02 18:59:15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日期: 2006-11-14 10:37: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时间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成熟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也是个体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Brit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Britton和Glynn(198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过程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类比,提出了使知识产出最大化的时间管理理论模型。[1]Britton和Tesser(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简称TMQ)[2],由长期计划、时间态度和短期计划等三因素构成。Macan(1990)认为时间管理包括:设立目标与优先级、学会拒绝、列任务清单、组织、计划、委派及拖延等方面,并据此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简称TMB)。[3]
我国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据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似乎只有黄希庭等人对此展开过研究。黄希庭等(2001)认为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即为时间管理倾向,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简称ATMD)[4][5]。该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组成。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积极情绪都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心理压力对人们的困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研究领域也逐渐由企业转移到教育、社会福利等行业,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也广泛开展起来。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学业因素、社交压力、生活与经济方面的因素、择业方面的烦恼等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如Abouserie(199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源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考试成绩及其结果、学习的负担等。其次是与社会相关的因素,如经济问题、缺乏与朋友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等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Hens et al(1984)指出,学生的焦虑由两方面的压力引起,一方面是与学业期望及成绩相关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与自我发展及维持人际关系相关的因素[6]。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在现有的对压力源的探讨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探讨家庭矛盾、学业负担及人际关系等压力源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在参照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也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如Walter & Siebert(1981)、Gall(1988)、Longman & Atkinson(1988)等研究发现,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比如不能正确合理地分配时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等),是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来源之一。[7]
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大学生的实际调查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大学生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可能是其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4所大学的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81.4%。其中浙江师范大学71人,宁波大学72人,杭州商学院81人,浙江工业大学69人;大学一年级141人,大学二年级110人,大学三年级42人;男生114人,女生179人。
2.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使用的工具有:
(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该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修订[8]。本量表由三个分量标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每个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10。量表采用Like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l~5分。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2)《心身压力测试表(Psycho-Somatic-Tension-Relaxation Inventor,简称PSTRI)》
该表是由J•M•Wallace编制的[9]。整份问卷包括50个自我判断的题目。问卷采用Like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0~4分。测验得分为43~65之间的,压力适中;低于43分,压力过小;高于65分,压力过大。
调查所获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PC(10.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状况
被试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三个分量表和心身压力测试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列于表1。从表1可以发现,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的每个题目平均得分分别为2.518、3.172、3.494、3.319,这表明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相对偏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相对处于较高水平。频数统计显示,仅有12.9%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价值感。另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时间价值感
时间监控观
时间效能感
ATMD总分
PSTRI总分
平均数(M)
2.5175
3.175
3.4939
146.075
59.727
标准差(S)
4.177
12.574
5.515
20.256
19.925
从表1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平均得分为59.727,居于43~65之间。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频数统计显示,测验得分低于43分的共计54人,占18.4%;43~65之间的共计133人,占45.4%;高于65分的共计106人,占36.2%。
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时间效能感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9.4%,回归系数为-0.306。进一步对时间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间管理效能)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8.5%,回归系数为-0.292。
表2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ΔR2
B
t
F
时间效能感
0.094
-0.306
-5.065***
25.654***
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0.085
-0.292
-5.072***
25.725***
四、讨论与建议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10]。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被试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平均得分为2.518分。相对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得分来说,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仅有12.9%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价值感,也就是说仅有12.9%的大学生认识到时间不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他将近87.1%的大学生对于“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等命题基本持否定态度。这一态度将决定着他们在自身的时间运用上采取消极方式,从而将不利于其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存有的这一现象。
另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结论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秦启文、张志杰(2002)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1]。张永红(2003)也认为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因子水平上不存在年级、男女差异[12]。
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平均得分为59.727,居于43~65之间,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适中水平。但结合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频数统计,我们发现,测验得分低于43分的共计54人,占18.4%;43~65之间的共计133人,占45.4%;高于65分的共计106人,占36.2%。耶基斯-多德森的“倒U型”定律认为,一个人的唤醒水平(紧张状态)过高或过低,其绩效水平不高[13]。因此,尽管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处于适中水平,但是18.4%的大学生压力过小以及36.2%的大学生压力过大,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这一现象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研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压力的预测力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其间还存在中介变量之故。许多研究文献指出,时间管理本身只起到一种调节变量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导致压力的降低。Lang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时间管理行为是一种用来减缓压力的应对方式。Jex等进一步研究证实,时间管理行为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变量来缓解压力源和工作紧张之间的关系。Ranjita和Michelle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表明,时间管理对学业压力具有较大的缓冲作用,时间管理只有和其他有关的策略相结合,才是降低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14]。但是我们研究发现,时间效能感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9.4%,回归系数为-0.306。进一步对时间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间管理效能)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8.5%,回归系数为-0.292。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对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换言之,大学生的不佳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有可能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基本一致的。
五、结论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相对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适中水平。
(4)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对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网址: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2361
相关内容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PPT.ppt原 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的研究.docx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心理讲座之研究生的压力与情绪管理举行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应对压力方式关系的调查研究
高中生心理压力研究报告
我校举办研究生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讲座
“研究生学业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讲座顺利举办
压力管理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
压力管理 心理压力中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