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对比阅读合集(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4-11-22 02:32

生活中的烦恼,往往在阅读中找到答案。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阅读人生#

七年级下学期《卖油翁》对比阅读合集(附答案)

读书与语文 读书与语文 2023-04-07 16:47 发表于广东

01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清·袁枚《子不语正编》)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陷入尺许/杂然相许

B.睨之/旁睨而揶揄之

C.公亦以此自矜/以一死成君之名

D.而钱不湿/负蒜而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个文段开头都表现了年轻一方的本领高超,目的是为了烘托两位老人技高一筹。

B.乙文的卖蒜叟在比试后“徐徐负蒜而归”是因为他已被杨二相公所伤,在假装若无其事。

C.甲文详写卖油翁“酌油”的情节是为了突出卖油翁技艺高超,充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两个文段都说明了“人外有人,即使自己有擅长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1.B

2.(1)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3.B

02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没人:能潜水的人。

(选自苏轼《苏东坡集,日喻》)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断3处)

公 亦 以 此 自 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但手熟尔(       )            

(2)康肃忿然曰(       )

(3)笑而遣之(       )        

(4)日与水居也(       )

3.翻译下面句子

(1)以我酌油知之。

(2)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甲】【乙】两文从内容上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试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谈淡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公/亦/以此/自矜

 只,只是     ……的样子     打发     每日/天天

(1)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所以凡是想不通过刻苦实践而只致力于寻求掌握理论(方法)的人,都属于北方学习潜水的那类人。

甲文主要采用了叙事和描写;乙文则采用了叙议结合方法。

示例一:熟能生巧。

示例二:理论要同实践相结合。

03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④,卧则读小说⑤,上厕则阅小辞⑥,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⑦亦言:宋公垂⑧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⑨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④〔经史〕经书和史书。⑤〔小说〕杂记类书籍。⑥〔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⑦〔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⑧〔宋公垂〕即宋绶(shòu),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⑨〔属思〕构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同“勺”        

B.而少所嗜好           少:很少

C.尝语僚属             语:告诉            

D.但微颔之             颔:下巴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尔安敢轻吾射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他,但手熟尔。

(2)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4.对甲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事说理。既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又告诉我们即使有本领也不能自傲。

B.文章描写手法多样。采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C.文章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箭术高超,自命不凡;卖油翁技艺娴熟,从容不迫。

D.文章内容详略得当。详写陈尧咨在家圃射箭的情形,略写卖油翁演示沥油的过程。

5.乙文中,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D  D.颔,点头。

B   A.助词,吧/你; B.只/只;C.凭着/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往”;D.自己/从;

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⑵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也是如此的好学。

D  所以陈尧咨在家圃射箭的情形是略写,卖油翁演示沥油的过程是详写。故选D。

好学勤奋,利用闲余时间充实自己。

04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沈括《梵天寺木塔》)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后文的钱帅,是他的后嗣。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⑤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但微颔之(            )         

②笑而遣之(              )

③乃以瓦布之(             )      

④人履其板(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乃以瓦布之            

B.但微颔之         但逐层布板讫

C.尔安敢轻吾射!   上轻,故如此          

D.匠师如其言       六幕相联如箧

3.给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方 两 三 级 钱 帅 登 之 患 其 塔 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5.两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康肃公与喻皓两个人物形象进行说明。

①点头    ②表修饰    ③于是    ④踩   

B  A.介词,凭借\介词,用;B.副词,只,只是\副词,只,只是;C.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形容词,与“重”相对;D.介词,按照\介词,像;

方 两 三 级 /钱 帅 登 之/ 患 其 塔 动

(1)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第一篇用“陈尧咨射箭本领比较高超,但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对别人观看他射箭时只微微点头,大为不满;但卖油翁酌油,表演精彩,令人叹为观止;别人对他生气时,他以自己的“绝活”使人破“忿”为笑”来对比,以及通过语言等刻画出了陈尧咨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形象。第二篇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人们对喻皓建筑方面的高明的赞扬等突出了他的高超,其中用了侧面的描写。“皓笑曰”中的“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匠师没有解决的问题与喻皓很快就解决了形成对比,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05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射于家圃(            )           

(2)尔安敢轻吾射(            ) 

(3)子乃曰可教射(            )         

(4)而不以善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对陈尧咨卖油翁“但微颔之”,而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1)曾经    (2)轻视    (3)你    (4)休息(或调养气息)   

D  A. 怎么/怎么; B. 说/说;C. 离开/离开; D. 同“耳”,罢了/你;

(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网址:《卖油翁》对比阅读合集(附答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4410

相关内容

做一个平静的人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卖油翁》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做一个平静的人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养花》阅读答案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阅读附答案
《食品添加剂》说明文阅读答案
景山养鸟阅读答案
《生活的泥点子里会沾着花瓣》阅读答案 花瓣飘香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技巧
《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16分)》阅读答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