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掌握这4个技巧|好书一图读懂
本文字数6310,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费曼学习法》。
本书的作者叫写书哥,分为8章,以费曼学习法为核心,全景拆解常见学习场景,给出专属指导方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成绩。语言生动活泼、附有大量真实案例,不仅适合学生与学生家长阅读,更适合想要学习提升自己的人。书中的内容具有实操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我们分3个部分,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01、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核心是用输出倒逼输入,通过输入来帮助输出。输入通常不会自动发生,就算人们主观上有输入的意愿,但如果没有输出的压力,输入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费曼学习法是一种以教促学的方式,帮助我们学习,并发现盲区。
比如,很多同学看课本,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仿佛什么都会了,都不想听课了,但听老师讲课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注意到;做课后习题时,发现自己做错了好几道好像已经学会的题。这种看起来好像懂了,其实根本没懂的知识,就是我们学习的盲区。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盲区,所以每次考试大家错的题都不一样。找到盲区,消灭盲区,我们才能考出好成绩。所以,掌握费曼学习法有几个潜在优势。
1、优势
首先,促进主动学习。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看书或听课,都属于被动学习。学习时,同学们多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中或课堂上逻辑体系比较清晰的线性知识。接受这些知识时,同学们很少会思考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学习很枯燥乏味,不喜欢学习。但主动学习不同,它是我们基于某个目的,打从心底里想要搞懂某方面的知识,目标性非常强。
比如,作者上学的时候,最开始数学并不出众,基础题都会,但是很多拔高题不会。后来,有一次作者的同桌找他帮助解答一道题,那道题作者恰好会,就给他讲了。同桌很激动,说:“你真聪明!”。
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作者,并且帮助了很多同学,为了不让同学们失望,作者特别认真地学习数学,要求自己必须每道题都会做。后来,作者的数学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几乎每次都是全校最高分。运用费曼学习法,我们可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留下核心知识。自己闷头学知识和给别人讲知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自己闷头学知识,不经检验,很容易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而给别人讲知识,不仅能发现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学会,还能发现哪些内容是这类知识的关键。这些关键就是核心知识,是整个知识脉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让自己快速记忆和串联知识的关键节点。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一切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此作用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要对某人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可以从伽利略提出离心力和向心力开始讲起,然后讲牛顿提出万有引力。
如果要让某人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从天体物理学,各大行星的运动轨迹,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再到地球上的海洋被地球重力所吸引等一系列能够被想象的客观物体讲起。
经过这样尝试输出万有引力的概念,我们可能最终会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伽利略”“牛顿”“离心力”“向心力”等;要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行星”“月亮”“地球”等;要记忆万有引力定律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质量”“正比”“距离的平方”“反比”等。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不过就是从一些段落中提取关键词罢了,有什么难的?但如果没有输出的情况下提取关键词,属于被动学习中的一种简化记忆法。
通过输出找到的关键词并非“提取”出来的,而是“发现的”。是被动提取的知识更宝贵,还是自己主动发现的知识更宝贵呢?答案不言而喻。
最后,让知识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地掌握某项知识,而不仅仅是感觉自己好像会了。费曼指出,那种不是通过深度理解获得的,而是通过“生搬硬套”或者别的途径学到的知识,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费曼学习法能够快速地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背后的逻辑思路和知识框架,而不是机械地记忆。
那么怎么才算学会了呢?首先,一题多解。如果每道题你都能以不同的解法解出来,那么证明你会来;其次,讲给同学听;最后做3道同类题。知道你学没学会以后,那就可以加强学习了。
2、如何实施费曼学习法
我们说了费曼学习法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会不自觉地影响行为模式。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作者说,在我们应用费曼学习法时,可以按照4个步骤进行。
第一,设定目标。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遵守SMART原则,也就是目标应当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具备相关性的(Relevant)以及有明确截止期限的(Time-bound)。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比如,我们假定你的目标是减重。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并且也许是现实的,但它不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和与时间相关的。你希望在多长时间内减多少重量?
不如试着把目标写成:我将监督我的饮食和每天步行半小时,以期在今后的15周内每周减少0.5千克体重。这个目标是具体的、现实的和与时间相关的。它当然是可衡量的(15周内减少7.5千克);它也是可实现的,因为这里设置的是一个合理的目标。现在,它就成了一个设置得很好的目标。
第二,尝试输出。输出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别人,比如写作业,给同学讲解等等。
第三,发现问题。有了第2步的输出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没掌握知识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记忆问题,即自己没记住;有可能是理解问题,即自己没有真的理解知识;也可能是视野问题,即自己知识的边界没有打开。这时候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第四,真正掌握。这一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将会更进一步,会发现哪些知识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时候我们也不要自满,还需要再次验证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只有能融会贯通,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
02、如何提升记忆效率
说起记忆,我们知道大脑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叫海马体。海马体是记忆的开关,它就像是一个守门人,决定了我们应该记住哪些,应该忘记哪些。我们要提高记忆效率,就要善用海马体。
1、记忆原理
说海马体之前,我们来说说神经元回路。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记忆藏在神经元之中。人脑中有1000多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存储一小片信息,类似电脑中存储一个字符。而这些神经元互相连接,就像蜘蛛网一样。我们要回忆一件事,本质上是调动各个神经元,让这些神经元把信息汇集起来,通过神经纤维,组成一个大的信息块。
书中有一个例子:假设张三要解方程,看到题目后,他开始思考。
(1)首先判断这是二元一次方程,这个结论存储在神经元A。
(2)神经元A发出信号:谁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神经元B、神经元C、神经元D一起回答:我知道!我知道!然后,它们把存储的解法传给神经元A。
(4)神经元A看了神经元B的方法:“你只能解一元方程,靠边站!”,然后看了神经元C的信息:“你在说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事,一边待着!”
(5)最后神经元A看到神经元D的信息:“小伙子,我找的就是你!”
(6)神经元D马上开始工作。但是解二元一次方程有好几种技巧,神经元D又找来神经元E、神经元F、神经元G,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最省事的解法。
(7)神经元D圆满完成任务,把数据传给神经元A。
所以,记不住可能是记忆没有得到有效存储,也可能是神经元的连接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海马体来进行检查,看看我们的信息到底重不重要,如果重要,那么大脑就会形成长期记忆,如果不重要那么就会形成短期记忆。
有一个比喻:如果短期记忆像是电脑的内存,临时使用,过一段时间就被覆盖掉了;而长期记忆像是硬盘,被永久保存在大脑中。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海马体认为信息是重要的呢?
首先,反复记忆。如果一种信息反复出现,海马体就会提高警惕:“这个东西怎么总让我看到,应该很重要,我要留意一下。怎么又来了?看来的确重要,变成长期记忆吧。
其次,充分联想。海马体也会“徇私舞弊”,如果我们把知识和生存结合起来,知识就更容易被记住。例如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不要从心里觉得与自己无关,而是想想此时此刻,自己的身体正在进行的那些复杂的生化反应。海马体一看:“哇!很重要,记下来。”
接着,肉体刺激。海马体对肉体刺激最积极,所以我们可以制造一些肉体刺激。例如学习交规时,感觉记忆困难,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正在驾驶的司机,执行左转、右转、刹车等动作时,身体与汽车接触时的触感。
最后,重点记忆。如果一段时间只记忆一两件事,海马体会很重视。如果一下子要记住七八个知识点,海马体就懵了,我们就很可能统统记不住。
那么我们知道记忆的原理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呢?有,作者在书中介绍了6个方法,由于篇幅问题我为大家总结了2个。
2、记忆方法
首先,理解记忆法。这个方法的重点是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了解知识点背后的更多内容。即使这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也可以帮助学习和理解当下的知识点。对知识理解越深刻,记忆也就越深刻。
我们知道费曼学习法强调学习者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经过处理,学习者能够将碎片化的内容联系起来,深度理解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强调学习者要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学的对象,再开始进行学习。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记忆英文单词时。
比如,铁匠的英文单词为什么是smith呢?因为铁匠是靠铁锤击打、加工东西的,而击打的英文单词是smite。后来铁匠能加工的金属多了,出现了分工,不同工匠加工不同的金属。专门打黑乎乎的铁的铁匠称为blacksmith,加工白色的锡的锡匠称为whitesmith。
再后来,又延伸出专门用词写文章的作家wordsmith。挖掘smith这个词背后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同时学习、理解和记住smite、blacksmith、whitesmith、wordsmith 4个单词。
所以,理解知识背后的含义,我们不仅能记住知识,同时还能延伸出更多的词。
其次,压缩记忆法。什么是压缩记忆法?就是说,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是有逻辑的,记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有些是没有逻辑的,记忆起来可能让人很痛苦。对于一些没有逻辑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压缩记忆法。作者介绍了几个步骤:
第一,归类。我们首先要将记忆的内容归类。将同类内容放到一起记忆,可以提高效率。例如,我们背诵元素周期表时,可以按照列来记忆。惰性气体元素中的氦、氖、氩、氪、氙可以集中记忆;科学常识中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也可以放到一起记忆。
第二,压缩。对于归类后的内容,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去掉重复的部分,从而实现压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汉字构成、词语组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氦、氖、氩、氪、氙具有相同的部首“气”,可以去掉,只记忆“亥乃亚克山”。“魑魅魍魉”具有相同的部首“鬼”,去掉后,就变成“离未罔两”。
第三,整理。如果压缩后的内容比较长,我们还需要进行整理。同时,我们还可以调整顺序,让语句押韵,让记忆的内容朗朗上口。
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们可以整理成:水金火木土,地球排第三,天海冥王星,冥王被开除。
这就是压缩记忆法。在以上3个步骤中,我们不仅通过分组,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还分析了字形和发音,减少了记忆内容,最后,通过整理语句,降低了记忆的难度,甚至让内容变得有趣。
03、如何战胜拖延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行动是因为我们有拖延的习惯。那么拖延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得到及时满足感,当人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感受和体验上的快感,就会喜欢享受当下的这些小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即时的满足感。
比如,我们想取得好成绩,这一定需要一个漫长的看书、学习和不断练习的过程。但人们往往看一会儿书就忍不住拿出手机刷一刷朋友圈、聊几句微信。
因为做这些简单的事情,人们能获得“即时的满足感”,而阅读、学习、提升自己这样的事情往往获得的是“延时的满足感”,短时间内不会让自己收获很大的满足感,所以人们就很容易拖延,甚至放弃。
这是我们的天性使然,所以不要过度地责怪自己。想想婴儿最原始的生理反应,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笑,这就是即时满足的反应。
所以,作者说,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一小时很难,而嗑一小时的瓜子很容易。因为每一个嗑瓜子的动作都是有即时回报的,大脑能得到即时的满足感,而学习一小时,得不到明显的反馈。
那么要如何改善拖延的问题呢?简单地说,就是想办法用“延时的满足感”来替代“即时的满足感”。当然,延迟满足并不是说,我一直这样,而是说,要适当地迟一些再满足。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当然有。我们来介绍几个。
1、等待10分钟
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在《自控力》中提到过一个方法:等待10分钟。在面对诱惑时等待10分钟,如果10分钟之后你还想要,那你就可以拥有它,但是这期间,你应当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利益。我们可以把这条策略总结为,创造一点距离,让拒绝变得容易。
比如,我们在学习时,想拿出手机玩之前,可以告诉自己:“等10分钟之后再玩,如果10分钟以后还想玩,就可以玩。”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些“我要做”但总是拖延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告诉自己:“先坚持10分钟,10分之后如果觉得不想做,就可以放弃。”
2、降低延迟折扣率
这是基于‘未来奖励“提出的方法,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问一问自己,愿意用“未来奖励”换取正在诱惑我们的短暂快感吗?这种方法是为了增加“未来奖励”的价值,降低延迟折扣率。
比如,你要高考,不经意间想拿出手机玩。在玩之前,我想象一下现在玩手机就减少了复习时间,我很可能会因此而高考失败,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吗?想象未来我已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然后我凭借着好学校毕业生的优势进入大型企业工作。这个时候,我还愿意放弃那个未来,继续玩手机吗?
这种方法最重要的点就是“我”对于未来的期待是怎样的?人们对未来的期待越高、越明晰,延迟折扣率就会越低,人们就越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而追求长期的利益。所以,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非常重要。只有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才可能触发我们内心的动力,为了它,我们才有可能放弃即时奖励带来的满足感。
3、养成好习惯
学霸为什么是学霸,因为他们有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学霸习惯每天早起学习;有的学霸习惯睡前把白天学到的所有重点知识复习一遍;有的学霸习惯整理错题,研究自己犯过的所有错误,从而让自己不再犯错。
有了好的习惯,我们就不会总是需要刻意地要求和提醒自己,很多行为可以通过潜意识自然发生。那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构建习惯体系。好习惯依赖4个部分:信念、触机、惯性行为和奖励。
首先,信念。信念是习惯养成的顶层条件,是向自己解释“为什么”。为什么有人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因为他的信念认为,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为什么有人要养成每天放学后学习3小时的习惯?因为他的信念认为,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好处。
其次,触机。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或场景。比如早上刷牙,是因为起床这个动作。
接着,惯性行为。惯性行为是无意识的。比如,有人一打开电脑,就会先打开网络游戏。在养成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靠自制力来修正那些引起负面效果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行为。
最后,奖励。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因为它们获得的奖励往往即时且明显。好习惯难以形成,恰恰是因为短期的奖励不够明显。背单词、健身、学习等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大部分人不行。所以,我们需要适时地给予自己一些奖励,例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一顿好吃的庆祝一下等。
好习惯需要我们不断坚持,而且容易达成,所以,千万不要着急。这本书就介绍这么多,书中还有很多好的内容,比如如何让自己专注,如何应对考试,如何调整情绪等等。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原书。
网址: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掌握这4个技巧|好书一图读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445
相关内容
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与技巧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如何快速提高学习效率 怎么使自己的成绩飞速提高
十本助你高效学习的书籍 可以提升学习能力的好书推荐 让你的学习效率高起来
如何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策略与方法
《掌握正确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效率低怎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