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源检计量中心以能源体系管理为抓手,以深推“我为企业献一计,出一策,干一事”活动为契机,依托技术改造、岗位创新项目,深挖能源综合利用潜力,保障生产系统稳定顺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项目推进持续发力,能源利用结硕果。
在去年投运450㎡烧结余热发电项目的基础上,今年9月23日,炼钢一期余热发电项目正式运行,年新增发电能力1733万KWh,可直接创效1000余万元。项目建设期间,该单位从人员培训、项目跟踪等方面着手,力促炼钢余热发电项目早日投运。采取内部“传、帮、带”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短期内使余热发电岗位员工掌握了锅炉原理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全方位跟踪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确保项目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交付使用。
技术人员主动出击,无功补偿降能耗。
展开剩余52%
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主观能动性,针对系统薄弱环节主动出击,攻坚克难。技术人员在全面掌握供电系统运行参数的基础上,于8月26日在棒一高压室成功投运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开创了公司高压SVG动态无功补偿先例,为后期设备升级改造奠定良好基础。该套装置加入供电系统运行后,不仅可减小供电系统谐波的污染,改善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而且将系统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78提高到0.99,减少了线路损耗,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经计算,月可节约电费100余万元。
攻关小组科学分析,延时回收增效益。
针对公司转炉煤气回收量偏低的现状,成立专业攻关小组,科学分析公司煤气回收流程,并与先进钢铁企业对比,找出问题症结。采取相应措施从两方面延长煤气回收时间:一是利用U23分析仪对反吹氮气检测、增加氧补偿减少氧含量超标影响,使每炉钢回收时间延长20秒,回收量增加200—300m³,此种方法为全国首创;二是将八万、十万立方米煤气柜原回收分析仪更换为激光分析仪,缩短煤气分析时间,增加煤气回收时间,使两座煤气柜回收指标分别提升10 m³/t和15 m³/t,年增收125万元。(能源检计量中心 贾育红)
2018年第344期 总第1247期
本期编辑:闫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