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安全知识之应急生存技能
人们在基本生活条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应掌握的求生知识和技能,叫应急生存技能。在被战争灾害、自然灾害围困而孤立无援时,应急生存能力越强、生存机会越多。
一、获得和改善呼吸条件
人的生存条件中,空气最重要。没有空气,人只能活几分钟;没有水,人可活7天左右;没有食物,有活30~40天的记录。因此,空气是首先要解决的生存条件。当城市遭敌空袭或地震,楼房倒塌或地下室起火,人们被埋困或被烟火包围,没有空气或空气很少时,为了生存,主要有以下方法:
1.扩大空气来源,减少氧气消耗。人们被埋昏迷一旦清醒后,切忌大声喊叫,以免过多消耗氧气。当感到憋气时,可贴近缝隙吸气,以保证空气来源。
2.确保呼吸空间,避免毒气侵害。当人们被毒气、烟火包围时,尽力保护一个密闭房间,以隔断毒气、烟火等影响,减少或避免毒气对人体的毒害。一般讲,每人有1立方米的自由空间,即可呼吸生存2小时左右。
3.低姿、憋气前进,尽快逃离缺氧环境。在烟火、高温环境中,低处氧含量相对较高。在此情况下,采用低姿前进,可跑出几间浓烟房间或一段毒气泄漏区。憋气时间越长,越过的染毒缺氧区越远。
二、节水找水,维持生存基本需求
人每千克体重每天约需40毫升水。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每天约需2.5升水,这是基本的生存条件。被困人员在没有清洁的、可饮水条件下,找水解渴、节水维持生存的技能非常必要。
1.学会忍受干渴,喝水少量多次。人们在被埋、被困在缺水环境中,若有少量水,则喝水要慢而少。实验证明,一次喝水1000毫升,有380毫升水经尿排出。同样1000毫升水若每次喝80毫升,总排出量只有80毫升~90毫升,大部分水在体内得到充分利用。缺少水时,即使食品丰富,也要少吃脂肪、蛋白质等易消耗水的食物,减少吸烟或不吸烟,不得饮用含酒精饮料,以减少对水的需求。
2.收集尿液、废水、雨水,扩大水的来源。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尿液可以应急解渴。另外,在战争或洪水灾害中,城市水源被破坏或污染,人们可设法应急自制饮用水。下雨时,可用塑料薄膜收集雨水,以扩大水的来源。野外之中,可以挖掘一些植物根部、松土地和干河床,一般这些地方都能渗出水源。各种岩石层和熔岩孔洞也是寻找地下水的极好地点。部分草根、茎也都可以嚼食以补充人体水分。
3.为了避免人体水分快速减少,受困人员应避免激烈活动和防止日晒。有条件时白天可以选择搭建地窝或在树荫下休憩,晚间再寻找救援和生还途径。
三、保护和寻找食品,保持最低能量来源
1.食品是人的生命进行新陈代谢的保障。当城市生活功能在战时或突发事故中遭到破坏时,个人应急保存的食品至少要能满足两天的生活需要,家庭则宜有两周或更长的保存数量。
2.要使食品不被核、化、生战剂和生物细菌直接污染,不让污染食品给家畜、家禽食用,不让带菌昆虫叮咬食品。所有食品尽可能做到密封,分品种小袋包装,一次吃完为度。
3.当自己被倒塌建筑物的瓦砾包围而不能逃走时,尽可能控制随身携带的食品食用量,延长食用时间,等待救援。当已有的食品耗尽而救援无望时,也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寻找一些可以食用的东西,延长生存的时间。
4.许多小型软体动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如蚯蚓、部分昆虫等。在野外不少蕈也是可以食用的,如香菇、口蘑等。常见的毒蕈(俗称毒蘑菇)有毒蝇蕈、白帽蕈、鬼笔蕈等。其外形一般较为细长,颜色鲜艳花纹好看,气味难闻。野生芹菜不能食用。它多生长于道旁、河旁、荒地。茎上有沟、茎中空,下有暗红色斑点,色绿而透明,有臭味,整个植物体都有毒,种子含毒更多。靠近水源的地方可以自制鱼钩和鱼叉,通过捕鱼来补充食物。在山地可以寻找野果、禽蛋食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捕捉鸟类、长皮毛的小型动物和蛇类食用。
四、防寒和避暑
外界寒暑快速变化,会快速消耗人员能量,削弱人员体质。受困人员特别是野外受困人员,应根据环境加强防寒或避暑。
(一)防寒
人在寒冷的天气下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发生冻伤。当受困人员受伤或完全浸泡在凉水中也可能因冷而威胁生命安全。人员寒冷的最典型症状就是受冻发抖。发生冻伤还会出现先冷后麻木的不舒服感觉,有时也可能有一种刺痛或疼痛感,甚至是痉挛性的疼痛感。冻伤分为轻度冻伤(表面的)和深度冻伤两种。发生冻伤轻则会失去感觉,重则需要截肢,甚至失去生命。人的脸和脚是身体最易冻伤的部位。
防寒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
1.恰当地穿上足够的衣服御寒,避免过紧或过少。在大风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脸部。
2.应尽一切努力使衣服和身体保持干燥,包括防止出汗。
3.经常活动身体的暴露部位。如反复按摩自己的脸、双耳和受伤部位,活动手指和脚趾,使其保持一定温度。
4.在寒冷地进行活动,可结伴而行,以便相互帮助。发现冻伤后,可利用体温帮助伤者缓和伤情。如将温暖的手掌捂住伤者受冻部位;将患者的手贴在胸上,或放在腋窝下,或夹在大腿之间。
5.保持足够的食物补充,增加脂肪摄入量。
6.晚上宿营时可采取双人或多人相依等方式增加热量。
在雪地里还应注意防止阳光灼伤和雪盲。
在雪、冰和水面上,太阳的光线可从上面和正面照射人员,而在峡谷中,阳光可从各个方向到人身上。从明亮的表面反射来的阳光可灼伤人员的嘴唇、鼻孔和眼皮等最容易受伤害的部位。防止阳光灼伤,可采取涂抹面油,蒙面减少暴露部位的方式。
眼睛暴露在雪或冰的眩光中,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开始发花、流泪,看东西非常模糊。因此,在冰雪覆盖的地区,应始终戴着墨镜,如有可能,应多带一副备用。甚至在多云的天气,人员也会患雪盲,因为冰雪仍会产生大量的反光。如果没有墨镜,则可在一小块硬纸板、木片、皮革或布上挖两条狭长的细缝,然后罩在眼睛上。治疗雪盲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护。雪盲的急救方法是捂住眼睛使其避开光亮,解除痛苦。患者应停留在阴暗处或双眼缠上避光绷带,以保护眼睛。可采取在眼睛上放置冷敷布(在不结冰的情况下)和服用阿斯匹灵或其他止痛药物的方法解痛。没有专业人员的具体指导,不得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在不进行医治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患者可在十八小时内恢复正常。
(二)避暑
人员常常可用各种方法防止酷热的危害。例如,在太阳下要遮住头部和身体,穿着轻而宽大的衣服,吃含有较多盐份的食物,以及充分喝水等。
1.热疲劳
热疲劳是因身体内的水和盐分消耗过多而引起的,也是因大量出汗而产生的。热疲劳的症状是头晕和昏沉,患者面色灰白,皮肤发湿,肢体冰凉。可采取以下方法急救:先使患者躺在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就给其喝凉水(有条件时给其喝淡盐水)。为了防止热疲劳,受困人员在求援和寻找生路时,应解开衣服行走。
2.热痉挛
当一个人一直在大量出汗,而且没有食用额外盐分时,就会出现痉挛现象。患者可能会发生肌肉痉挛,特别是肠、腹壁、胳膊和腿等部位。患者常常呕吐不断,并且非常虚弱。治疗方法同治疗热疲劳症一样。
3.中暑
中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死亡率极高。其特征是体温非常高,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中暑的前兆是皮肤发热、干燥且不出汗。患者肤色呈鲜红色,并开始昏迷。治疗时,首先要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最好的方法是将患者浸泡在带冰的凉水中。如果没有冰,应利用可能得到的最凉的水给患者洗浴,如果无法给患者洗凉水浴,则可将患者抬至阴凉处,脱掉衣服,向患者身上泼水,使其全身保持潮湿,同时,不断地向患者全身扇风,降低体温。应记住必须连续不断地给患者全身降温,即使是在救生的途中。当患者清醒过来时,同样要给他喝凉盐水。
4.脱水
人体大约三分之二是由水分组成的。脱水就是身体失去水分后所发生的一种病症。人暴露在酷热和高温中会消耗掉大量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必要的水分,体内的水分就会不断减少。最先失去水分的是血液。血液失水后会变得很稠,从而加重心脏的工作负担。如果脱水使体重减轻了2.5%,则人的活动能力就会降低25%。口渴仅是脱水的最初症状,此后则出现疲乏感和虚弱感等较强的症状,而口渴的现象则消失。为防止脱水,受困者应随时保持必要的饮用水。饮用时采取呷水的方式控制水消耗量。一旦缺水就应设法寻找水源。
五、寻求救援,脱离险境
人们在被困状态,当空气、水和食物尚能维持生存时,就要发出呼救信号,逃出困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判定自己的位置。当人们无论是埋在瓦砾中,还是被困在火灾烟雾中,都不要盲目行动,而应在稳定自己的心理情绪后,尽快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自己尚能动弹的情况下,首先看一下有无亮光。若有亮光,说明自己掩埋不深,或离开阔地不远。向四周敲击时,声音清脆的墙是临空墙,有可能传出声音或挖出安全道。在听到声音、看到光亮和冒烟的地方,可能是与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在初步判定自己的位置后,就可以向最便捷的方向寻找生路。
当在野外时,可以根据指南针、太阳、星辰、大树年轮、树枝叶分布、苔藓生长位置等判明方向,结合地形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指南针(指北针)是最普通的方向判定工具,一般红色指针方向就是南方。使用时将指南针远离铁器或人员携带的金属物品。利用太阳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二:正午时,物体的影子在其南面;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定,把十二点指向太阳,时针与十二点之间夹角的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是南方(此方法在北半球温带地区有效)。若能看见星辰,即可利用北极星判定正北方:北极星是形似勺状的北斗星七颗组成星星之中最亮的一颗,北极星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利用自然现象判定:独立的针叶树通常朝南的枝叶茂密;白桦树和白杨树朝南的树皮颜色最白,朝北的树皮颜色最深;根据季风规律观察树木被吹斜的方向判别。判明方向和位置后,可沿着人工建筑和灯光等寻求援助。若一时分不清位置和方向时,应就地选择安全地形如岩洞等,或搭建帐篷等待救援,不能随便乱走。在野外时还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毒虫咬伤和被大动物伤害。
2.发出求救信号。在被困环境下,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应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选择与外界连结最近的方向。用扔小物件、挥动手帕、敲击周围墙体、在小棍上扎布条摇动、用树枝等就便器材搭成十字等明显符号、点燃枯树枝和干草,或用手电间隔有序地闪照等方法,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使自己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救护,尽早脱离险境。
在野外若确已迷路,应采取下述行动:
(1)集体行动。所有人员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对付紧急情况,不要单独行动。
(2)进人帐篷或临时蔽身处。若有帐篷,应把它搭起来并且躲进去,以避风寒。若没有帐篷,应建造临时蔽身处。蔽身处的式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员不挨冻。
(3)保暖。若在森林里迷路,可生一堆火。若在无树的地域内迷路,不要在帐篷内用燃料取暖。燃料只能用来加热食品和饮料。要节省油料,因为没有后续补给。
(4)给养。应把各人携带的所有食品和水都集中起来,实行严格的定量供应。为了补充给养,可用陷阱或套子猎取小动物。
(5)通信。若有完好的无线通信工具,应迅速向亲戚朋友和就近公安等部门求援。若在森林里,应生几堆火,以便引起搜索人员的注意。烟在白天的效果较好,火焰在夜间的效果较好。
(6)休息。应尽可能多休息。休息越多,体力消耗越少,因而所需的食品也越少。
(7)带好生火与照明物品。应贴胸带好生火工具。
生存取决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善于随机应变。应牢记:沉着镇静,多动脑筋,集体行动,保暖。
3.想方设法逃离危险区。毒区、沾染区、疫区、火灾区、野生动物出没区、高寒区和高热区等都是危险区。要逃离危险区,首先要知道危险区在何处。建筑物密集区、高压线附近、危险品存放区、河堤水边等在空袭、地震时都是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区,人迹少至的森林区、沼泽地、沙漠、常年冰冻区等也多是危险地区。人员逃离时,就是要离开这些地方。根据自己所处环境、身边条件、健康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逃生时携带东西要少,背着应急包,空出手脚行动,携带多用途的工具、绳、钩等。例如:用工具打开门窗,用刀具砍割丛草,用安全绳在陡坡、高楼外沿落水管、窗户下滑或攀登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在等待救援无望时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网址:应急安全知识之应急生存技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8962
相关内容
应急生存技能.ppt应急生存技能..ppt
应急技能生存与自救指南.pptx
应急生存技能
守护生命安全,应急技能教育“救”在身边
应急生存教育
野外生存技能应急避险和紧急救护指南.ppt
应急生存技能的.ppt
野外生存技能与应急
应急生存手册:危急时刻拯救生命的290条黄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