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海汹涌澎湃,对上游生产影响几何?
极限帆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挑战平衡与技巧。 #生活乐趣# #运动乐趣# #极限运动#
编者按
成品油消费进入下降周期,带动能源市场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趋势。作为油气产业链的“龙头”,这些变化给上游油气生产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我们邀请业内专家和油气田企业相关负责人一同探讨。敬请关注。
专家解读》》》
油气田企业要聚力主业加快转型
■虽然新能源汽车数量、LNG和新能源重卡销量快速增长,汽柴油消费进入下降周期,但是无法大幅替代石油。
■在全球政治冲突加剧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仍需要加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内石油核心需求。
■要从根本上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50%,汽油消费替代加速,成品油消费进入下降周期;LNG和新能源重卡销量快速增长,对柴油消费的替代效应增强。同时,燃油效率提升也抵消了部分成品油消费增长预期,市场呈现一系列新变化、新趋势。
虽然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影响成品油消费,但是无法大幅替代石油。举例来说,Clean Technic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9月挪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93%提升至97.5%。新能源车快速普及导致汽油销量大幅下降,但对该国石油需求的影响却“微不足道”。据英国能源研究院(EI)统计,2014年至2023年的10年间,挪威石油消费年均下降仅1.2%,近年来还略有增长。道路运输的燃料需求下降,但用于供暖、化工等方面的需求依然强劲。一个电动汽车占比超过90%的国家,石油需求仍没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印证了石油需求的韧性。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石油需求仍将保持高位,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仍是上游油气生产企业的核心任务。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随着大型油气企业“减油增化”加速推进,规划的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化工产能与产量提升,将拉动石油需求低速增长,2030年前达到峰值。之后,随着交通用油替代加速,石油需求将逐步回落,到2035年仍将保持在6.4亿吨。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预测,按照目前的油田开发潜力和建产能力,全国原油产量2035年前可持续保持在年产2亿吨以上规模。因此,到203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仍然在65%以上。在全球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仍需要加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内石油核心需求。
从全球范围看,能源转型不是一种能源消灭另一种能源的过程。新兴能源通常因需求而生,填补能源消费的增长,传统能源绝对消费量并没有因新能源的出现而大幅下降,更不会消失。在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下,油气生产企业要保持定力,聚力主业、加快转型,建议从3个方面着力,坚决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一是从根本上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能源法明确要求,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强石油、天然气国内供应保障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保障国内油气核心需求,始终是油气上游业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不受成品油或石油需求达峰影响。当前,国内传统油气领域要坚持“海陆并举、常非并重、稳油增气”,保障较长一段时期内原油稳产和天然气持续上产。同时,加快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富油煤热解、煤炭地下气化等新型油气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示范,尽快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
二是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应对原油需求即将达峰带来的不确定性。天然气是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是全球多数国家电力的主要来源。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还处于快速爬坡阶段,国内天然气也具备持续增产的潜力。在保障国家石油供应的前提下,可加大天然气业务投入,探索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效益最大化,使天然气成为盈利的主要增长点。
三是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践行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能源法同样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多元化消纳责任,油气生产企业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具有承担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责任,也具有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优势。油气生产企业可立足就地就近消纳,大力推进矿区及周边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将清洁电力替代和清洁热力替代作为在油气生产中增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环节,有效降低油气生产中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高质量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
(作者梁英波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战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婧瑶、黄擎宇分别为能源战略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观点连线》》》
面对成品油消费新趋势,油气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郭军辉:
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一个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发挥油气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经验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协同互促。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资源评价和效益动用,深耕页岩油等非常规领域,寻求资源接替。
二是要提速新能源攻关,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整合研究力量,跨领域形成协作攻关机制,推动风光电、地热、CCUS、伴生资源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应用,加快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加快传统油气田向“油气田—地热田”“油气田—绿电田”“油气田—储碳田”等运营模式转变,实现油气开发降本增效,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实现“油气+新能源”的双赢。(伊丽娜 李兆丰 采访)
■辽河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电力分公司)经理 刘军:
国内成品油消费进入下降周期的市场新形势,对传统油气田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快推动油气生产企业从单一油气业务向“油气热电氢”等多元化供能转型升级。
油气田企业应首先认识到,面对新的市场变化,需要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加大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开发力度,加快油田使用清洁电能、地热等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步伐,以满足市场对低碳、环保能源的需求。在技术创新方面,油气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油气开采技术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开采效率。此外,油气田企业还应加强与电动汽车制造商、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协同发展路径。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油气田企业应积极拥抱变革,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罗前彬 采访)
■青海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 马鸿礼:
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将加速推动国内能源工业转型。对上游油气生产企业来说,应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挖掘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潜力。近年来,在碳中和愿景下,油田清洁替代需求和空间还很大,既可以满足自身“绿色油气田”和“绿色炼化”项目等用电需求,也可为社会提供低成本清洁能源。应格外关注油田清洁替代的增长空间和社会低成本清洁能源的需求变化,以市场为导向,精准谋划油田拓展新能源业务发展的路径。
二是突出油田资源及区位优势。青海油田处于国家“三北”地区,与国家大型清洁电力基地的布局重合,拥有内部消纳市场,有利于大规模、低成本发展风电光伏和绿氢产业;也与国家“沙戈荒”治理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布局重合,拥有丰富的风光、土地、天然气资源。加快推进多能融合,有利于在高原构建更加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焦玉娟 唐志强 采访)
能源转型提速,油气生产企业如何抓住变革红利?
■大港油田发展计划部主任 王宏伟:
成品油消费达峰加速,倒逼上游传统油气行业加快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油田新建产能中清洁能源利用工作,突出绿电和CCUS助力老区原油稳产,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替代率,促进油气生产清洁化。采用全流程低碳开发模式,推进“电气化+节能”,通过用能清洁替代、固碳等手段实现油气采输系统零化石能源消耗。
二是构建多能融合的用能体系,持续降低油气生产过程碳排放。充分依托现有建设用地及生产生活设施,实施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提升清洁电力占比;综合利用余热、光热、绿电等新能源技术手段,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地推进加热炉替代工作。
三是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源供应结构转型升级。实施“油气热电氢”多元化转型战略,实现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外供清洁电力和地热。同时,积极开展储能、氢能、伴生矿资源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先导试验,推动转型发展。(刘英 采访)
■玉门油田企管法规部主任 陈利民:
面对需求侧发生的巨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一是要全力守牢能源保供主阵地,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油气田要重视化石能源的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将油气增储上产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二是要全力提质增效,提供有竞争力的油气产品。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走低成本运营之路,持续降低油气生产成本,提供价格更低的油气供给。
三是全力推动绿色转型,主动适应能源变革大局。玉门油田抓住发展机遇,率先在集团公司建成“油气电氢”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力度,提升氢能源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能力,增加风光电力的稳定供应能力,推动油气生产和新能源融合发展,向下游市场供给更绿色的产品。(许盛洁 采访)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储气库公司)经理、党委书记 张永东: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使油气需求在总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降低。这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油气田企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效益“双管齐下”。
一是进一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继续开展好油藏改造储气库建库的基础上,冀东油田加快新兴储能产业布局,加大在不同类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研究,提高外部市场创效能力。
二是推动油气开发和新能源协同发展。冀东油田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和海上建库与LNG协同优势,深入推进天然气驱采油与储气库协同建设,助力油田采收率再提高工程,按照“已建库高效排液驱油达容、在建库高效优质建设投运、后备库协同研究”的总体思路,全面做好储气库建设,高效建设华北储气中心,为油田转型发展贡献力量。(杨军 采访)
数说》》》
1.77亿吨 同比增长2%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1.77亿吨,同比增长2%。进口原油4.57亿吨,同比下降3.4%。
2039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6.7%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3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进口天然气1.09亿吨,同比增长13.6%。
2.1亿千瓦 同比增长21%
今年前3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2.5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9%
今年前3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能源局
企业案例》》》
塔里木油田:稳中求进 树牢“能源当量”理念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林国强)11月14日,塔里木油田位于库尔勒市的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光伏板、储能仓列队成行,项目初具雏形。
在“双碳”背景下,面对新疆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塔里木油田因地制宜深耕盆地的光伏等资源,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占比。今年前10个月,塔里木油田光伏项目发电量超11亿千瓦时。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关键要先立后破、以立为先,不能未立先破,脱离实际。”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霆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塔里木油田肩负着保障下游能源稳定可靠供应的重大责任。当下,塔里木油田既要保障油气生产,又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塔里木油田坚持稳中求进,树牢“能源当量”理念,在稳住油气这个“压舱石”的同时,有序推动产业结构从以油气为主稳步向能源融合发展转变,努力打造环塔里木盆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让新能源为能源安全增底气。
2023年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已先后在巴州、喀什两地建成4座总装机规模13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晋级新能源“百万”梯队,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业务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当量也连续4年保持3000万吨以上稳定增长。从单一光伏到光热替代、余压发电;从传统油气到CCUS“碳”路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势力”,正推动塔里木油田逐步构建形成“油气风光热”多能互补的能源供给新格局。
华北油田:协同发展 提升综合能源供给能力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王瑶)截至11月中旬,华北油田今年已完成地热供暖面积708万平方米,获取清洁电力指标14万千瓦。面对能源生产消费多元化、低碳化趋势,华北油田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的同时,加快推动新能源顶层设计、指标获取、项目落地、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工作,在行业转型变革升级进程中不断提升综合能源供给能力。
持续强化战略引领。目前,能源行业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达成普遍共识,统筹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难度加大,低碳业务进入重效益的发展阶段。华北油田提出“持续推进‘创新、资源、市场、多元化、绿色低碳’战略”,把新能源作为油田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企业成长“第二曲线”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实现新能源与油气协同发展,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华北油田在保持传统化石能源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实施“343”新能源战略,以生产用能清洁化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绿色低碳发展,以规模化新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油气增产增供、实现资源接替,与油气增储上产同步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坚持全面协同布局“油气热电氢”多种能源耦合发展,加快推进老油田向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基地转型,逐步将老油田变成“电田、热田、碳田”,快速提升“能源当量”。
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华北油田坚持拓市场与增效益并重,低碳油田建设全面展开。地热业务加速推进,北京地热供暖基地、冀中(雄安)地热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高效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深层地热供暖示范项目顺利启动;风光发电市场有效拓展,稳步推进“风光气热储”一体化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吉兰泰油田4兆瓦和二连油田11.4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华北油田正努力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
网址:油海汹涌澎湃,对上游生产影响几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0774
相关内容
澎湃新闻澎湃24h最热榜
Xiaomi SU7,Xiaomi 14 Ultra,小米澎湃OS,小米徕卡影像大赛
【衡阳市】衡阳智造动能澎湃
焕新启航 澎湃前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观察
2022年上海咖啡文化生活节:跨界火花四溢,咖啡地图上线
环保生活初中写事作文
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召开:文旅融合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上海市再生水示范案例系列展示①——“内、中、外”三循环,海滨污水厂尾水100%再利用
访谈︱赵妍杰:“家庭革命”影响了今天家庭生活的诸多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