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不能困在“小马卡”中
儿童误吞小物件时,不要立即冲水,以免卡在马桶内 #生活知识# #家庭维修常识# #马桶维修小窍门#
原标题:儿童社交不能困在“小马卡”中
现在孩子们都爱玩什么?媒体调查发现,印有卡通人物、玩法类似于抽盲盒的小马宝莉卡,深受中小学生青睐。
网上有句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从60后、70后喜欢收集火柴盒上的火花,到80后、90后爱上收集水浒好汉卡、三国群英卡,再到如今,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等等不断“掏走”小学生的零花钱……儿童喜欢“集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结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然而也得注意,不同卡性质差别不小。水浒卡等是作为某件商品的赠品出现的,同时限于时代条件,这些卡在当时并没有多少炒作的空间。而“小马卡”“奥特曼卡”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为了不断吸引儿童购买,商家 还特意 设置 了“R”“SR”“SSR”等所谓各种稀有等级。在网络和资本的助力下,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被不断放大,很容易衍生出“赌徒”心理,激化学生的攀比心态。从这个角度来说,“集卡”是孩子天性,但“卖卡”不能任性,对于这类新型商品,有必要予以规范,防止“盲盒”异化为赌博。
以更大视角看,“小马卡”“智能手表”等少年儿童追捧的“时尚单品”,一大共同特点便是其承载的社交功能愈发虚拟化,本质上是孩子们在现实中缺乏有意义社交活动之后的无奈选择。今天的城市多是“陌生人社会”,不少社区缺少儿童活动的设施与空间,再加上除了家校“两点一线”,孩子们有点闲暇又要去上这课那班、各有各忙,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不多。人是“社会性动物”,游戏社交是孩子的刚需,当线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社交自然只能走向线上,寄托在各种“社交利器”上。
社交方式本身也许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以及各种方式间的平衡,不能让孩子们只靠“小马卡”社交。家长们需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进行户外运动,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放飞自我。学校也需要积极落实好“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等举措,不断鼓励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好好享受阳光和欢乐。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深情回忆童年之乐。给予孩子们的生活必要的“空白”,让他们多一些自然生长的空间,这无疑是破解青少年社交之困的良方。(鲍南)
网址:儿童社交不能困在“小马卡”中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1784
相关内容
社会故事法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儿童社交技能培养指南
浅谈特殊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策略
15个社交小游戏,有效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教案:以有趣的方式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发展
小朋友出点子“荒地”变成乐园 儿童友好社区越来越多
儿童教育讲座
图解孤独症儿童游戏、(生活技能卷 社交卷)
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困境及优化的策略.doc
守护童心,儿童心理健康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