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小人书、图书馆与借书证的故事
在图书馆借书时书名搞混的囧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闲暇时光的笑谈#
我爸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供给制,1955年改为工资制。我妈也是干部,工资收入在当时不算少。但是,父母负担很重,要养育我们姐弟五人,还要给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外公寄点钱。外婆在我们家操持家务。我爸长年在疏浚航道的工地上,经常出差,吃饭的开支大。所以,我们小时候除了吃饭穿衣,别的甭想。家里柜子、桌子、床都是公家的,最奢侈的摆设就是一只不响铃的老闹钟。
我上学了,识了字,喜爱看小书儿(连环画)。家里没有小书儿。但在小书摊上看一分钱可以看两本。我没有零花钱。头颈伸出呆呆地在小书摊看画着古代、现代人物或者飞禽走兽的小书儿彩色封面而身上没有一分钱真比没吃的还难受。
不过,我有过瘾的时候。我享受机关职工子女统筹医疗。看病要付一角钱挂号费,药瓶付一角钱押瓶费。我经常伤风咳嗽。上医院看病,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妈妈要挂号和押瓶的钱。药吃光了我便去退药瓶,拿回药瓶费。手上有了钱,我便一头钻进医院斜对面小巷里的小书摊,一口气看到管小书摊的大伯说,小姑娘,我要关门了。我才走。
到家挨了外婆一顿骂。外婆说,小鸡小鸭天黑都晓得回窝,读书的人倒不晓得回来。
我羞愧自己不如小鸡小鸭,老实交代在小书摊看书。妈妈没说什么。当时只要她喝问一句,看小书的钱是哪里来的?我肯定屁滚尿流,从此退瓶费上交,不能上小书摊了。
有了妈妈宽容,拿到退瓶费我照看不误,但不再疯看,一次顶多花两分钱。退瓶费以及过年得到的两角压岁钱慢慢享用。儿童节我到新华书店用退瓶得来的一角钱买下一本《我们爱科学》,还有一次和妈妈一起路过新华书店,我挑了一本《小布头历险记》硬要妈妈买,这两本书我翻来覆去地看,还经常讲给弟弟妹妹听。书被我们姐弟看得皮开肉绽。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回了一趟瑞安老家,挑回来两篾篮书,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老残游记》《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等,线装或漆皮精装,厚厚的。妈妈说,我告诉外公你们喜欢看书,外公就送书给你们。
上世纪60年代初,杭州到瑞安的交通非常不便。从鹿木乡出来要走路到陶山,再坐长途汽车到杭州。从鹿木乡到瑞安县城有亲戚挑担相送。妈妈坐上长途车,汽车翻山越岭,颠簸十几个钟头,她一路晕车呕吐,下了车,她还要挑着担从武林门走到梅花碑的家里。
我试着挑起扁担,哇,书是很重很重的呀。同时,心里有了个疑团:外公怎么会有这么多书?老年人讲起来她们都是不识字呀。
高考恢复后,弟弟考上大学,暑假去瑞安老家看外公。弟弟回来告诉我,外公曾经在上海法学院读书,是沈钧儒先生的学生,史良先生的同学。外公上海法学院毕业后在上海当律师,上海沦陷后逃难回老家。在瑞安,他当过法官、县参议员。这时,外公头上地主、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刚刚摘掉。这是后话。
1963年我考上初中,语文成绩在班里比较突出,尤其是作文,一连几篇得分都在95以上,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姓邹,抗战初期在重庆上南开中学,毕业后考上武汉大学,学识渊博,字写得非常漂亮。邹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对我妈说,你这个女儿要好好培养,将来能当作家呢。
也许,他是随口夸奖。我妈明白,我之所以学习好,只不过比其他孩子多看书而已。她从老家担来的外公的书,《红楼梦》《老残游记》《唐诗三百首》,我在小学时已经看了又看了。进了中学我更爱看书,家里吃穿用都紧巴巴的。我妈1958年被机关精减,收入少了一截,哪有闲钱买书给我看?那时她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小厂上班,白天八小时辛苦干活,回到家还要洗一大堆衣裳,哪有时间、精力过问我的学习?
毕竟,她是当过小学教师的人,知道看书的重要,她去办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的借书证。
我还不是成年人,没资格拥有借书证。我妈的借书证只供她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所以,每次借书,我妈不得不全程陪同,等我挑好了书,由她捧着书去办借阅手续。
就这样借书还书整整持续了三年,一直到我初中毕业……到图书馆关了门。
两张借书证体现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视,母亲的爱有多深。
因为有两张借书证,图书馆成了我节假日经常光顾的地方。走进图书馆,漫步一个一个书架,眼睛在文字上扫描,我感觉心平气和,借到了自己心仪的书,真是快乐极了。
1969年3月我到边陲乌苏里江畔下乡插队。在生产队干了三年农活抽调到公社学校当教师。我没有上过师范,渴望学习知识适应教师工作,便托县文化馆的干部给我办了一张图书室的借书证。那个图书室只有一个房间,书少得可怜,但我也借到了厚厚的《东方古代史》等书,从此借书的历史续上了。
1978年我调回杭州,工作、生活安定了,我马上去办了浙江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的借书证,去图书馆借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业余时间,我尝试写文章尝试投稿,文章发表在报刊上,给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也给我了一点成就感。
记得我加入了杭州市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后,将作协会员证带去给妈妈看看。妈妈看了,没有夸奖,反而满脸疑惑,问:现在写文章还要证吗?
唉,妈妈跑题了。我的意思是,妈,我感谢你的栽培!你一次次陪我去图书馆借书还书,使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点东西了。
我对外孙女讲过以前太婆一次次陪我去图书馆借书的故事。
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很好,家里买的书、各种版本的中外名著多得堆了起来,但是,他们的作业负担太重,很少有时间看闲书。
所以,学校放秋假,我特意带外孙女去刚落成的浙江图书馆之江新馆。我希望孩子们爱看书、爱跑图书馆。
阅读会使人明理、使人生更充实、更有趣、更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址:晚潮|小人书、图书馆与借书证的故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2656
相关内容
图书馆借还书常见问题答疑借书往事
在图书馆修补图书,我一生的巅峰
社区图书馆设计_城市书房设计
旧书为什么让人怀念?杨念群王东杰还有他们的淘书故事
打扫图书馆心得(八篇)
新闻丨退休老领导为图书馆捐赠图书
图书馆的噪音分析与控制
5000册书从上图东馆和徐家汇书院“流”向读者 闲置书籍重获价值
图书馆举办旧书换绿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