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立项报告
建立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设计实证研究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研究方法#
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立项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东方路幼儿园 王媛琳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
学校:大丰区东方路幼儿园
主持人姓名:王媛琳
(一)研究内容:
1.对中班幼儿的实践能力问题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
2.将各式各样的游戏素材融入一日活动之中,以多种素材和方式去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3.提出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教育建议。主要是通过特点和原因解析,从家长方面、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园管理方面提出具体培养策略。
(二)研究对象:
中班幼儿(4~5周岁)
二、自己所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受年龄的限制,需要成人较多的帮助和鼓励,但是往往被成人误解为包办与代替,而这种包办与代替将会持续保持下去,成人也大多认为替孩子多做些事就是爱孩子,这种行为和思想导致孩子依赖性增强、认为成人的所作所为也是理所当然,从而使得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区域活动是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习得技能,在分享交流中获得知识经验,进而形成自我服务能力。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者将根据这些前期调查中的问题潜心研究,并积极的寻找解决方式。
三、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中班的小朋友在基本能力方面,如吃饭、洗手等方面的事情,已经具有基本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但主动精神还是不够明显,自我意识很弱。只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情愿的“不得已而为之”。就以简单的洗手为例,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很多幼儿都不会好好洗手,只是马马虎虎地在水龙头下随便冲一下,做做样子,将七步洗手法都置于脑后。3~6幼儿需要拥有在日常生活中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能力被看作是一种进行基本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展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是教育活动最基础的部分。
(二)研究意义:幼儿(3~6 岁)需要拥有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展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实践能力进行的培养,这是教育活动最基础的部分。通过教育促使幼儿拥有自我思考和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预示着通过教育实现对幼儿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课题所说的幼儿实践能力就结合班级生活区活动、自然角种植园活动、家园共育、生日和节日活动等展开实践探究,梳理了中班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及适合中班幼儿年龄段劳动的任务清单。培养幼儿主动承担劳动责任的意识、自由选择劳动内容的能力、创造性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以及多元化表达的能力。
四、国内外对实践能力的研究
(一)国内: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协调一致的教育,可让他们习惯养成、终身受益。以生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寓教于乐,寓教于幼儿生活,通过一日活动、游戏、区角、家庭多种途径最终使幼儿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形成意识,形成规范,使教育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国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实践能力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幼儿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都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家长抚养孩子长大,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而衡量是否有作为的标准就是将来能否做大事。假如孩子连起码的自我服务的小事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事呢?研究资料表明,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是认识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获得各种实践经验、表达自我意志的最重要的工具。
五、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游戏化:以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以积极探索的心理去达成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对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游戏提高教育效果的策略方法。
2.中班幼儿:是指4—5周岁的幼儿,属于中班年龄的幼儿。
3.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实践活动中,语言能力的发展、身心健康成长、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集体意识增强是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四个维度。幼儿实践能力的发展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幼儿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而幼儿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又能够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研究的假设
1.结合一日活动建立实践能力的平台,靠孩子真真切切的“动”突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积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
2.在课程游戏中提高幼儿实践能力,对幼儿形成知识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思维启发和行为启发,加深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通过家园友好合作,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形成教育合力。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一日生活活动为例,总结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特点。
2.了解班级幼儿生活实践差异成因,并进行分析。
3.提出幼儿生活实践行为的培养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帮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1.对中班幼儿的实践能力问题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
2.将各式各样的游戏素材融入一日活动之中,以多种素材和方式去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3.提出培养幼儿实践能力的教育建议。主要是通过特点和原因解析,从家长方面、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园管理方面提出具体培养策略。七、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观察法、访谈法四种方法开展具体研究。
1.调查问卷法: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作针对性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就教师、幼儿、家长乃至社会对中班幼儿自我实践能力的问题与需求进行调查,掌握具体现状、存在问题,为研究提供真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思路梳理、研究目标确立、研究实践落实等方面不断优化,探寻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理论依据。
3.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中的行为表现及教师回应。观察记录方式:采用非参与式的观察方式,对目标幼儿出现的生活自理行为进行事件取样观察、记录。
将具体行动、实际观测、问题反思、思路调控、策略落实等应用至具体行动中进行研究。
4.访谈法:通过访谈法,在与访谈对象进行交流时可以有效挖掘幼儿行为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了解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行为培养的认识程度和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探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行为的具体策略。本研究共选取12位教师及幼儿家长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小、中班各年级访谈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老师,三名幼儿家长。对访谈的结论和成果的整合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性经验,最终形成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3年5月——2023年6月)
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础,确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并开展针对性培训,同时全面收集与此次研究相关资料,确立实验班级和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操作方法、等方面确立一致性意见。
主要工作:选择研究的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做好调查研究、进行课题分析论证、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实施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0月)结合班级幼儿实际,依据预期研究模式,开展既定研究。借助研究活动的开展,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支撑,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梳理。
主要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执行计划,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收集、整理了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资料;制定月工作计划;撰写中期总结报告。
(三)总结整理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2月)
这一阶段是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对研究成果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加强研究与创新,在初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构建出对应性应对措施;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研究反思。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撰写科研型论文三篇以上。
2.适合研究案例分析四篇以上。
(二)研究性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优秀案例、有效策略等成果汇编。
(三)实践性成果
1.“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的基本模式实际应用。
2.参与课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对象有保障
对于3~6岁幼儿在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行为表现特点,使得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对象基础。
(二)研究条件有保障
作为一所新办园特色比较鲜明的幼儿园,幼儿园上下对应研究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使得课题组结合幼儿实际开展研究的条件比较雄厚。
(三)研究制度有保障
我们幼儿园比较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制定了精细的科研奖惩制度,教师做科研的积极性比较高。为了确保本次课题研究的良好开展与顺利进行,我们幼儿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管理团队,就本次课题研究层面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协商与处理,从制度的层面为本次研究取得成功提供了坚实保证。
(四)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
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均为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一线专任幼儿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有一定的教研科研经验,可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而且在课题研究前期,很多教师已经这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撰写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性论文,使得研究的时间和能力都获得了很大保证。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媛琳
副组长:花庆
课题组成员:陈梦婷、施燕、齐凡睿、胡然然
专向负责人:王媛琳、花庆负责课题立项申请、开题与结题报告、调研与理论学习;陈梦婷、胡然然负责年级组计划制定、活动小结及组内资料收集;施燕、齐凡睿负责资料收集及制作指导。
本课题的预计完成时间2023年12月,一年的时间相对较为充足,此外,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相关资金、设备也已配备,鉴于以上这些条件,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网址:立足生活化课程视角,提高中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立项报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3576
相关内容
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集锦15篇)
幼儿园快乐营养餐点的实践研究 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幼儿营养膳食与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提升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报告
开题报告:幼儿园有效实施“家园共育”的策略研究
“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