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怀念 | 生活禅及其定位(二)
生活禅意:心怀感恩,珍惜当下每一刻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生活禅意#
生活禅就是要说明,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因为我们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无不可以包含在生活当中,也无不可以包含在禅当中,所以生活即禅,禅即生活。
◉本文选自《生活禅纲要》第二章
二、什么是生活禅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生活禅,净慧老和尚提出了“生活禅”和“禅生活”两个概念。生活禅是一种以禅为核心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禅生活则是按照这种禅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去生活,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和外在的表现形式。
(一)生活禅
净慧老和尚对生活禅的定义是: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见《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生活禅是一种立足于祖师禅,将解脱道、菩萨道融为一体,并试图将修行和解脱落实于当下一念的修行理念。它以发菩提心为根本,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为宗旨,以宗门的圆顿信解为指导,以“安住当下、将修行与生活融为一体、将佛法生活化人格化”为修行特色,以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创建自在人生和实现人间净土为直接目标。
“生活禅”的落脚点在“禅”字上,它强调的是一种圆融不二的智慧,一种超越二边的精神,一种自在无碍的境界。作为一种修行理念,它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圆融不二之般若观照,当下完成对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生灭与不生不灭、即世与出世等二边的超越,实现对来自内心的种种虚妄束缚和障碍的突破,以及对生命本具的无限创造潜能的开发,其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修行与生活的统一、佛法与人格的统一、成佛与做人的统一、自利与利他的统一。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禅,净慧老和尚曾多次试图从经论的角度,来对“生活禅”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1.他曾经引用《大乘起信论》中的“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的不一不异,来解释“生活禅”,他说:“心生灭门就是生活,心真如门就是禅。心生灭门与心真如门不一不异,就是生活禅。”
2.他曾经引用黄檗禅师的“面对见闻觉知而不起心动念”这句话,从功夫上来说明生活禅:“见闻觉知就是生活,不起心动念就是禅,面对见闻觉知而不起心动念就是生活禅。”
3.他曾经受吴立民先生的启发,将“生活禅”与《楞伽经》中的“五法”作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对接。在《生活禅提出的初衷及四个根本理念》一文中,净慧老和尚讲:
上面讲的就是生活禅理念提出的前因,为什么要提出生活禅。那么生活禅有什么根据呢?生活禅要讲起来可以有很多方法,因为禅可以随便跟佛法任何一个理念联系起来讲。吴立民先生今年在我们那里讲了一个月的《楞伽经》。《楞伽经》的纲要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他最后讲五法的时候,讲了一个题目是“五法与生活禅”。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因此受到他的启发。我今天就在他讲法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在座的,学习教义的人比较多,上海这个地方,法师们、居士们都有很高的层次,离开教义来讲那就成了我杜撰的一样,根据教义来讲,似乎能够把握它。
五法是《楞伽经》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楞伽经》又是达磨大师印心的根本经典。这部经典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空不空如来藏”为其总纲,而五法又是总纲的纲,所以根据五法的次第来讲生活禅,我想是极其恰当的。因为四卷《楞伽经》是达磨传法的时候用以印心的一部经典,我在选编《禅宗七经》的时候,《楞伽经》是其中第一部经典。
五法是什么呢?就是“相、名、分别、正智、如如”。前三者就是我们迷界的生活,后二者就是我们悟界的生活。“相、名、分别”是生活,“正智、如如”是禅。也可以说,这五法不是一个一个地这么排列的,而是重叠的,五法是一件事,不是五件事。一个事物有相就必然有名,有名我们就要去认识他。认识一件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是我们的妄想分别在认识,是有漏的。如果我们在这个有漏法上面以无漏智慧去认识,那就是正智。以无漏智慧认识的结果就符合于真如的实相,那就是“如如”。所以在任何一件事上面都可以运用五法来分析。
“相”就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就是客观的一切诸法,是“名”之所在。名就是相的名称,这个茶杯,我们不说它是个茶杯,先说它是一个相,然后再说它是个茶杯,那就是“名”。我们根据这个名和相再去了解这个事物,这就是分别。分别实际就是认识,这个认识有时候又叫妄想。因为它不是直接认识事物缘起法的本身,而是在执著指导下的认识,所以说它是妄想分别,它不符合事物缘起无自性的实相。我们直接能够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实相,知道这个茶杯是一切条件的组合,我们把条件一个一个地分开以后,茶杯到哪里去了呢?茶杯无自性,但是它又是因缘组合。这样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够这样认识的,就是正智。这样认识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如如”,如如者真如,真如者真理,真理者实相。
“相、名、分别”是生活,同时也是禅;“正智、如如”是禅,同时也是生活。如果把这两者截然分开的话,那生活禅还是不究竟,生活禅就是要说明,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因为我们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无不可以包含在生活当中,也无不可以包含在禅当中,所以生活即禅,禅即生活。五法为什么能够便于说明禅呢?它有世间与出世间、有染和净两个方面,说起来比较有层次,生活禅可以用五法这样的次第来说明。(见《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
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净慧老和尚指出,“相、名、分别、正智、如如”,并不是并列的五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东西的五个方面。面对任何一个事物,当我们处在“相、名、分别”之阶段,并执它们为实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凡夫;当我们进入到“正智、如如”之阶段,知道“相、名、分别”是性空不实的时候,我们就是觉者。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名、分别”是生活, “正智、如如”是禅。另外一方面,“正智、如如”并非“相、名、分别”之外的别有,当下一念看透了“相、名、分别”的虚妄性、不被“相、名、分别”所迷惑,当下就是“正智”、“如如”。从这个角度来讲,“相、名、分别”是生活,同时也是禅;“正智、如如”是禅,同时也是生活。禅与生活这两者是永远无法分开的。
从净慧老和尚的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生活禅的本质就是要即妄而证真,非离妄而证真,也就是要即生灭而证不生不灭,而非在生灭之外别觅不生不灭。生灭是生活,不生不灭是禅,即生灭而证不生不灭,就是生活禅。见闻觉知属生灭门,不起心动念属真如门,面对见闻觉知不起心动念,就是生活禅。随缘是生活,不变是禅,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生活禅。出离生死与生死轮回并不是相互外在的两种并存的境界,而是即生死而出生死;于生灭境界中,当下看破该境界的唯心虚妄之本质,并且不被该境界所转,当下即是出离生死。从功夫上来讲,在生活中,若能当下一念体会到“自觉、自主、自足、自在”,生活当下就是禅,非在生活之外别有禅,亦非在禅之外别有生活。
以上是从圆顿的角度,对“生活禅”的本质所作之说明。实际上,如果从事修(功夫)的角度来看,因为就普通人而言,修行的见地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发心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圆满的,累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清除的,止观的功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落到实处的,所以,“生活”与“禅”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同步、统一的。客观上讲,从世俗的生活进入到禅者的生活,也就是说,从“生活”进入到“禅”,这里面还是有一个修学的次第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活禅”同时也包含着“从生活进入到禅”这一层意义:先依人天乘正法,做好世俗的“人”,尽职尽责,过好世俗的生活;次依声闻缘觉乘,发出离心,超越五欲六尘,完成自解脱;次依菩萨乘,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发大悲心,入廛垂手,行四摄六度而化众,成就他解脱;次依一佛乘,即世而出世,即生死而证涅槃,超越二边,凡圣情绝,住无住处,归无所得,此即是果地上的最上乘禅——真正圆满的生活禅。
(二)禅生活
由于生活禅是一种无形无相的超越二边的智慧境界,它的妙用只能通过生活来体现出来。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生活中的自受用和他受用,生活禅就成了某种玄妙神秘不可理解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禅是体,禅生活是用,二者之间是体用的关系。
换言之,生活禅是方法、是手段,禅生活是目标、是结果。生活禅的妙用只有通过禅生活来体现出来,才能够被人们广泛地理解和信受。用生活禅的智慧和方法来引导生活、净化生活、提升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禅生活。
为了说明禅生活与普通凡夫生活的不同,净慧老和尚又从五个方面,对“禅生活”进行了描述:
1.禅生活的品质——由物质的生活趋向精神的生活,由迷失的生活趣向觉悟的生活,由染污的生活趣向净化的生活,由凡夫的生活趣向圣者的生活。
这四点,是划分禅生活与普通生活的根本标准。
2.禅生活的要素——纯正的信仰的生活,理性的因果的生活,现实的道德的生活,自觉的良心的生活。
这四点是构成禅生活的四大原则。生活中如果迷失或违背了这四大原则,就不是禅的生活。
当然,此处的道德,不仅包括世间道德,同时更加强调五戒十善。良心也超越了世间的含义,乃特指大悲心和菩提心的统一。
3.禅生活的内涵——向善、向上,感恩、回报。
向善,代表了生活的道德方向。向上,代表了生活的积极进取。既向善又向上,这才是菩萨的行为。所以佛教不是消极避世的。
感恩,代表了对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成就这一真相的情感认同和感戴;回报,代表了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向善、向上,感恩、回报”这八个字,从行为模式上,标示了禅生活的特征,属于禅生活的“他受用”境界。
4.禅生活的觉受——专注、清明、绵密、轻安。
“专注、清明、绵密、轻安”,这八个字描述了禅生活的觉受。永嘉大师所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所描述的正是禅生活的“自受用”境界。
净慧老和尚对“禅生活”所作的这四个方面的展开,可以让我们对“生活禅”的妙用有一个更直观、更贴近生活的理解。这些展开,对于矫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谷雨的怀念 | 生活禅及其定位(一)
谷雨的怀念 | 举身微笑生活禅
谷雨的怀念 | 净慧老和尚关于日用中修习止观的基本思想(三)
谷雨的怀念 | 净慧老和尚关于日用中修习止观的基本思想(二)
谷雨的怀念 | 净慧老和尚关于日用中修习止观的基本思想(一)
谷雨的怀念 | 老和尚趣说“三皮精神”
谷雨的怀念 | 师父对我是全部的影响
谷雨的怀念 | 生活禅:“人间佛教”新成果
谷雨的怀念 | 生活禅:新视角下的汉传大乘佛教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冀(2022)0000003
柏林禅寺
官方网站 http://www.bailinsi.net
客堂电话 0311-84942447
投稿邮箱 blcssjzx@163.com
长按关注
微信号「blcs001」
L
责任编辑:
网址:谷雨的怀念 | 生活禅及其定位(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4156
相关内容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谷雨】谷雨节气养生食谱推荐
生活禅:禅生活
生活禅:把禅的智慧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领悟禅的境界
生活禅语生活感悟佛心禅语
《心经》与生活禅 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
农禅生活的时代意义
谷雨养生食谱 六款谷雨美味益肝脏食谱推荐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东风解冻 散而为雨
『生活的禅』智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