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交通局华新港航管理所“一家式办公”创新海事服务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4-11-22 20:21

小知识内容8:体验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服务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新鲜事儿#

宜都市交通局华新港航管理所“一家式办公”创新海事服务新理念

日期:2007-08-15 08:15来源:宜昌市交通运输局

 [编者按] 宜昌市交通局办公室、监察室在宜都市调研时发现,宜都市交通局在“服务创新年”中创新海事服务理念,以华新港航管理所作为重要平台,推行“一家式办公”新举措,营造了长江、地方海事部门与企业三方共赢的和谐局面,受到各方好评。现将宜都市交通局的经验整理印发给大家,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宜都市交通局华新港航管理所“一家式办公”创新海事服务新理念

按照全省长江干线水监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宜都市长江干线水监体制改革于2005年5月1日全面结束,顺利完成了资产、人员的划转和相关海事事权的移交工作。近两年来,宜都市交通局按照长江海事局与湖北省港航管理(地方海事)局为共建湖北段和谐长江提出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信息交流机制、互访机制、协作机制的要求,在全国港航海事系统率先推出了地方港航与长江海事联合办公的水监管理模式,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全心全意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为宜都市重点企业华新水泥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营造了长江、地方海事部门与企业三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一、基本情况

华新港航管理所成立于2003年5月18日,现有职工5人,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主要工作职能是:宣传贯彻国家关于水路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及《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具体实施;负责对本港区内港口岸线及项目建设、港口经营企业、道路运输及服务业的管理(包括港口岸线使用)经营、安全与监督管理等职能;及时汇集和发布水运技术、经济信息,为水路运输企业和各种运输船舶提供咨询服务;维护运输秩序,协调各类水运企业之间、运输船舶和港口经营企业之间的平衡衔接,处置纠纷,督促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查处重大客货运输事故,并及时上报;负责本辖区内水路交通规费的征收。

二、推行“一家式办公”的经验

一是积极主动上门办。华新公司是宜都市的招商引资大户,于2002年4月28日建成投产。宜都市交通局了解到该公司投产后原材料及产品的进出主要依托长江水运,必须修建港口码头,于是主动上门与华新公司取得联系,提前介入帮助指导,并指派专人帮助企业准备相关资料,从材料申报到码头兴建,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建成了枝城华新港区,为华新公司成功落户宜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方便企业货物进出港办证、缴费,港航处在华新公司租用民房,成立了华新港航管理所,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和港口经营管理,改变了过去货物进出港要跑10多公里路到宜都办理船舶及船员签证手续的情况,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船主和货主。

二是破解难题创新办。2005年5月1日水监体制改革后,长江宜都海事处也在华新港区设立了办事处,长江海事、地方港航两套机构、两套人马各自履行自己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由于双方缺乏深度合作,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因为检查需要,各种证件有时在地方港航部门,有时在长江海事部门,导致船员报港的船舶证件有时拿不出,个别船舶逃缴规费;长江海事只要船舶适航、船员证书适任都可以办理船舶进出口签证,船舶就可以开航或卸载,而地方港务负责的港口营运管理、规费征收往往难以到位;双方在进出港口货物船舶调度、装卸和港口安全管理方面也不愿主动协调。

为破解以上难题,宜都市港航管理处与长江宜都海事处积极探索实行联合办公模式,2005年11月1日,宜都市港航处投资60多万元建设的地方港航和长江海事联合政务大厅——华新所正式揭牌。港航、海事各自在大厅公示职责范围、办事程序、规费征收依据与标准,按各自职能,共同承担船舶安检、签证、货物受理、港口管理、规费征收,实行一条龙式的服务。联合政务大厅实行统一办公时间,统一着装,规范服务,统一港口装卸,停泊管理,统一后勤保障。两家一起到现场,双方共同检查船舶,不仅方便了船方,而且规范了管理。

三是优化服务规范办。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宜都市交通局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了华新所的建设管理。第一,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包括《港口管理工作制度》、《运政员岗位责任制度》、《结算员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以及《关于着装的规定》、《工作纪律与禁酒的规定》、《微机管理规定》等,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华新港航管理所工作目标及考核方案》,严格实行制度管理。第二,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华新所工作形式单一、生活单调的实际,成立了党小组,定期召开学习会、生活会;添置了文体设施,组织职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了职工的情操,确保了队伍思想稳定。第三,接受社会监督。在醒目的地方设立了违规违纪举报电话、规范服务监督电话、咨询服务电话,设立了意见箱,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努力改进工作。

华新所成立以来,始终以方便服务对象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船主、货主办理登记手续随到随办,保证了华新公司原材料、燃料连续供应,产品随时运出,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为了方便船主,华新所挤出有限资金,添置了为船舶服务的配电房、维修工具、航行指南、饮用开水、热线电话等。3年来,华新所未出现一次船舶压港现象,未出现一起港口安全事故,未出现一起船主投诉事件,赢得了广大客户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华新水泥公司一负责人说:“我们公司之所以发展这么快,长江及地方海事部门的服务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对海事部门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三、思考与启示

华新所的联合办公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管理相对人,而且推进了长江海事与地方海事的合作交流,较好地实践了“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新理念,同时也给长江水监体制改革后长江海事与地方港航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找准利益平衡点是实现合作的重要基础。在共谋全局利益基础上,应兼顾各个方面的个体和局部利益,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实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合署办公方便了船主,支持了企业,有助于地方海事规费的征收、运政监察、航道维护和港口安全管理,同时也增进了长江海事与地方交通部门的沟通,降低了协调难度,真正实现了多方共嬴。

二是良好的关系是实现合作的先决条件。宜都能顺利成立联合政务大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江海事与宜都地方海事部门始终保持着密切融洽的关系。而良好的合作关系除了历史形成,更主要的取决于双方负责人的观念和认识。长江海事新华联合政务办事处负责人原来是宜都地方海事处的业务骨干,工作能力与亲和力较强,使双方合作开始就有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

三是合作不仅要靠人,更要靠制度。尽管双方已经走到了一起,开始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但这只是一种浅表的合作,仅具有了合作的外部表征。要实现合作的长久,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华新所成立后,在制度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工作不断规范,先后被省港航管理局、宜昌市港航管理局授予“十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8月,华新所在全省港航海事工作会议上被命名为“刚毅所”。          

网址:宜都市交通局华新港航管理所“一家式办公”创新海事服务新理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97193

相关内容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联办品牌「COHESION目林」创新探索未来办公新模式
秉持宜居理念,焕新理想生活 “宜居四川·焕新一夏”2023城市焕新计划正式启动
打造一流的水上运动综合体丨华建集团上海院原创中标上海体育新地标临港水上运动中心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质生产力入海 蓝色经济上新——写在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落幕之际
办公“理想城池”+生活“社交圣地”=中国新天地办公新品牌INNO
《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解读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
一年多了,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13+1” =?
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织密“5分钟救援圈” 深圳应急管理服务站成居民“安全港”

随便看看